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土地分配不均是重要原因。秦汉时期采取抑制土地兼并和重农抑商政策,魏晋南北朝时推行的均田制效果有限,而同时期的佛教传播促进了财富横向流通,宋朝不抑兼并,设立常设性慈善机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历史上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举措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未来学和发展中国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深远意义吴展蛟进入农业时代后,人类天天受惠于农业,故逐渐产生强调农业重要的重农思想。但传统重农思想仅仅从经济上去认识农业,这就难以从理论上真正说清楚农业的重要性,也难以在实践中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笔者认为,只有站在...  相似文献   

3.
一,炎帝神农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农耕定居时期的标志谈到举世瞻目的华夏文明,人们就会联想到公认为创造了这一古老而灿烂的文明的炎黄二帝。几年前,陈云同志为《炎帝和炎帝陵》一书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也就是肯定了我国同胞和全球华裔都自居为“炎黄了孙”因此而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的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不过,当我们今天沿用“炎黄子孙”这一概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述了周恩来重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农业,他提出农业是一切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等思想,并制定了发展农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关于农村建设,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关于农民,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强调要通过落实农民的经济利益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认真研究周恩来重农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智 《求索》2013,(1):122-123,204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直以"重本抑末"、"重农轻商"思想政策为宗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直至清代,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慢慢向商品经济及工业社会转化,商品经济思想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许多著名思想家纷纷肯定商品经济为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新识。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渗入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聚落形态的变迁,这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GIS技术对玉屏县朝阳侗寨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结构等进行分析,探析研究区38年来聚落空间的存在状态及演变特点,分析影响北侗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因素,以期为侗族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之后 ,彝区土地增垦 ,兴修水利 ,推广玉米、土豆等农作物 ,由于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致多种耕作方式并存 ;农业祭祀反映了彝族的重农思想 ;社会习惯法对农业生产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3,29(3):54-58
在研究中国经济史中的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时,不少学者将两者混为一谈,否定古代在实施专卖制度的同时也推行过重农抑商政策。其实,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的区别是极为明显的,二者既表现为实施动机上的不同,也表现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不同,两项政策长期并行不悖地推行和实施。学术界之所以出现片面的认识,一是忽视了对重农抑商要义的深刻理解,二是将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看得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古国,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优秀农耕文化。中国农业大多是灌溉农业,水和水利设施就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水兴农成为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要传承以水兴农的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马俊哲 《青年论坛》2010,(3):124-126
创意农业属于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学科;创意农业有它的学科基础,如创意经济学、农业美学、创意产业发展理论、农耕文化、农业科学等;创意农业的打造方法有功能创意、产品创意、园区创意、文化创意、营销创意等;它可通过组织现场展示活动、开展农民专题培训、在各级学校开设课程或高校举办专业、举办技能和成果大赛,以及发展专职机构来推广和发展创意农业。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自然经济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商品和市场很早就出现了。然而,我国从出现商品交换和市场到商品经济得到缓慢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习惯势力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正是它的体现形式之一。由于长期执行这一政策,从而对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而对于封建主义所依存的自然经济,却起了保护作用。至于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之后,商品经济发展依然缓慢的原因,则在于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甚至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  相似文献   

15.
孟莹  文晓斐 《人民论坛》2011,(8):178-179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特色正随着重建逐步消失。通过吉娜羌寨重建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梳理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中保持民族聚落个性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思路,为民族稳定、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朱叶莉 《求索》2011,(12):54-56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生活、文化、习俗的统称,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风俗习惯,它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大农业的特点,表现为多元性和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本文以我国西南“盐工号子”为考据.阐述了民俗文化艺术的艺术特色与生命意识,论证了社会生产力及社会分工的发展是民俗文化艺术产生、发展及变异的深层根源于社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保护问题安徽农业大学罗妮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产业,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对农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保护政策。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重新抉择的十字路口,促使它进行抉择的宏观环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经济体系自199...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真学习《决定》,联系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体会,应当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抓住重农促农环节,牢固树立重视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稳,则全局稳。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农  相似文献   

19.
清代以来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叛乱和抵御中亚外敌阿古柏入侵等事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通过一系列移民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新疆的治理,新疆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原与边疆各民族间的文化进入快速融合时期,中原汉文化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影响极为显著,我们可以从当地民居的汉建筑元素明显看到中原文化对这一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就中原汉建筑文化自清代以来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影响这一典型现象,从内地与吐鲁番地区在政治关系、垦殖移民、商业贸易等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胜利召开,似一股浩荡东风,给广大农村干群送来了无穷力量和极大关怀。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是全党的大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联系溧阳市实际,深刻领会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我们要重点抓住重农促农、稳农固农、护农扶农、强农兴农、富农提农这五个关键环节。抓住重农促农环节,就足必须牢固树立重视农业、促农发展的指导思想。"国以民为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稳,则全局稳。尤其对县级来说,抓住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就抓住了经济的重头、稳定的大头,也就抓住了全市经济建设的主动权。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工作中确立重农促农的指导思想,关键必须进一步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