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  相似文献   

3.
高继文 《工会论坛》2004,10(5):98-99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相统一的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党的理论、政策和主张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灵魂 ,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基础 ,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依法执政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 ,依法治国要求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通过法律途径行使领导权 ,改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并且具有不容置疑的合宪性合法性;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在新形势下,坚持三者有机统一,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依法执政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关节点。党的领导要通过依法治国来加强和改善,人民当家作主也要靠宪法法律来保障,从而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为以上三者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杨海英 《理论前沿》2003,2(4):20-2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更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大浪淘沙所选…  相似文献   

8.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历史合理性、形式合法性、实质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执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凡是国家权力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中运行;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路径;依纪依规治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白皮书的编排体例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这一对关系是贯穿全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白皮书对中国的民主观作出了明确阐述,阐明了民主的普适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民主的目标性与阶段性的关系,以及发展民主政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种社会主义民主,是通过依法治国来保障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走法治规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问题,是十六大所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也是冲破一些旧的观念的强大武器。这个武器的威力体现在它内在地存在着一个三层结构:人民当家作主的至上性及其相对性——党的领导的关键性及其相对性——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及其相对性,这三者相互联结,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最宝贵的经验。这一宝贵经验,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革命风范,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海南人大》2006,(9):25-28
根据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和《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有关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第一季度,我省将进行市、县(市、区)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这次换届选举,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基层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负责人就我省市、县(市、区)和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群众路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历史性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群众路线理论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和维护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党在各项工作中坚持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扩大党的领导的群众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杨景宇在200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做好今后立法工作,在形成并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过程中,首先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总结多年立法经验,提出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7.
《海南人大》2009,(9):50-50
杨景宇在200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做好今后立法工作,在形成并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过程中,首先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总结多年立法经验,提出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我们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在中国的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全会报告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有许多新观点和新论断。《决定》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论述,集中在第四、第八至十的四个部分14个条目。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胡永柱 《理论前沿》2003,2(8):35-36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突出出来,并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1](一)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地位的稳固,党内法规概念与内涵已明确化,其规范化和体系化也基本形成,与党内法规有关的这些社会力量最终促成了其向法的演化,这也使得党内法规的研究成为了不可忽视和不可回避的话题。政党、国家、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决定了在我国制度实践中,党内法规体系是与国家法律体系、民间法体系并行的独立的规范体系,是我国法治体系的重要一元。相应地,党内法规体系在法治体系中的具体定位应该是引领作用,而国家法律体系是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民间法体系则是辅助地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及民间法有效互动,共同推动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