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审美教育、意志力的磨练以及对高校教育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俊 《学习月刊》2014,(12):83-8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就像一面镜子,通过礼仪不仅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内涵,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荀子曾说"人无礼仪则不立,事无礼仪则不成,国无礼仪则不宁";《左传》中也有"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记载。礼仪应该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修养,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礼仪修养,作文明传播的使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是人与人的和谐.违反礼仪的行为则是造成人与人的不和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影响社会秩序和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大学要培养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人文素质,从道德素质入手培养学生的和谐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和谐行为方式,推动他们进一步社会化,使他们的行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求职礼仪及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不仅是道德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丽娟 《世纪桥》2010,(7):79-80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注重礼仪,以礼待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作为有理想、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学习和掌握现代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这不仅是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适应社会需要的内在要求。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礼节礼仪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亲朋好友间的相见时,也惯以拥抱为礼,或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惯施吻鼻礼(即用自己的鼻子轻轻地擦吻来宾的鼻尖),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信奉佛教的人社交礼节为双手合十礼。  相似文献   

8.
彭林 《党建文汇》2013,(12):45-45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9.
陈莹婷 《学习月刊》2012,(12):97-98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从而使人类脱离纯粹的自然状况。我国自古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开展礼仪教育对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人际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1、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礼仪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一、  相似文献   

10.
吕会庆  张巍 《世纪桥》2012,(5):124-125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立足中国国情,突出时代性和主体性,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构建大学生美好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5):30-3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动力来源,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文明观教育。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大学生的肩上,大学生理应成为护绿的卫士、环保的先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全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 《学习论坛》2008,24(2):66-6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礼教的优秀传统,孕育了丰厚的礼仪文化."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促"和谐".传统的礼仪文化无论是在历史的还是现实的社会中,不仅对于陶冶人心、规范人伦、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和谐、稳定与发展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先辈代代相传下来的文明礼仪,是值得我们永远骄傲的宝贵财富。"文革"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空前输入,给我国的礼仪文化带来巨大冲击。有的人如同从蛮荒中走来,不懂任何"规矩",做出一些影响国格与人格的事来;有的人数典忘祖,只知一些洋礼仪的皮毛,在重要场合闹出不中不洋的笑话。这些都有损中国与中国人的形象。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必然要求国民的文明素质大幅提升。为此,本刊开辟"礼仪与文明"专栏,请专家学者谈礼说仪,用中华文化滋养大家成为有知识、有教养、举止文明、心灵高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让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充分展示泱泱大国公民的风采。这对于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来说,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08,(3):25-26
2007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要求,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以倡导社交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泌为重点,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人文奥运、礼仪天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道德规范。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素质的标志,在国际交往中则体现为国格。中国人自古崇尚“以礼治国”,素以“礼仪之邦”的盛誉而著称于世。《左传·隐公十五年》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仪,上升而为礼制,下沉则是礼俗,与道德更是互为表里,具有维系、调节和教化功能。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诸如尊道贵律、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修睦、精忠报国、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等,无疑是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巨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科学技术正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但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并不能自动使大学生的道德境况得到改善和提升,而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化和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外部强化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必须注重"四化":即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课程化、示范化、活动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以“礼”为思想灵魂、以“仪”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文质统一、礼德统一、仁义礼智信统一,是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礼仪文化综合创新、古今礼仪文化创造性转化等途径实现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与公共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辅助工具。文章分析了社交媒体的内涵、特征,就社交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利用社交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抢占社交阵地、丰富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