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月谈杂志社为广大读者从社会新闻事件中,梳理出2010年度中国社会建设十大新闻。透过这些事件,我们欣见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正在加深,社会建设的文化与制度环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通俗地讲,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伦理道德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奇闻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可以看出,“有意思”是社会新闻的鲜明特色。但是,对于党报而言,由于受到定位、版面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党报不可能像都市报那样采取“海量战术”,逢“闻”必报。  相似文献   

3.
唐钧 《学习月刊》2009,(5):22-23
当时间老人拽着我们这个国家从灾难重重的鼠年向被寄予无穷期待的牛年跨越之际,一个新闻事件使中国社会翻起一波接一波的涟漪,这个新闻事件就是“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网络的排挤,导致部分社会公民权利与应得被强势团体排挤.进而导致其基本权益被剥夺,自然而然的产生愤恨。而愤恨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导致被排挤者的抗争,进而影响社会的基本稳定。本文主要研究社会排挤与社会冲突产生的内在联系,并结合08年云南孟连恶性群体性事件,以此为反思的纬度,揭示当前威胁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因素以及消弭这些冲突与矛盾的基本对策,以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最突出的例子是贵州瓮安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隐藏在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凸显,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社会群体性事件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文宇 《学习月刊》2010,(18):26-27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变为“地球村”,媒体成了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媒体舆论成为一种社会软力量,新闻执政能力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日程。与此同时,突发性事件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频繁发生,并且日益成为媒体日常报道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突发性事件中与媒体有效互动,互利双赢,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进入群体性事件多发阶段。本文尝试以善治理论为基础对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可通过加强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建设,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合作的善治模式,以此有效应对、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玉峰  晓理 《党课》2008,(8):57-5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无直接利益冲突经常发生,且许多事件基本没有预兆,突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矛盾转移、矛盾激发与扩大,甚至引发危机,不但影响安定团结,破坏和谐社会建设,而且会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使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因此,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时评写作目的和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利用某些新闻事件所折射的内涵,对一些或优或劣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从而表明作者对它的褒扬和鞭挞的观点。但怎样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却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恰在这一点上,颇能反映作者的思想积累和组材能力。就常用的写作手法看,往往是围绕一起新闻事件,摆出它的危害或益处,  相似文献   

11.
田锋 《理论导报》2012,(5):26-26
媒体新闻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一样,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对于进一步密切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沙先贵 《党建》2012,(11):39-39
2009年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以来,贵州省瓮安县以教训为警钟,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路径,努力以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新"社会发展理念。反思瓮安事件,最大症结在于民生欠账太多,对群众权益长期忽视,导致问题扎堆、民怨累积。痛定思痛,瓮安党员干部深切认识到,时代在变,老百姓的需求也在变,“GDP挂帅”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四年来,瓮安切实转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状况,适时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不协调关系,千方百计弥补历史欠账。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新农合、建设保障房、拓宽就业渠道等一系列民生措施,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好处,心气理顺,自觉维护社会安定。事实证明,抓民生同样能带来繁荣,而且是成色高、靠得住的繁荣。创“变”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是矛盾多发期,群体事件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它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对抗性及组织性等特点。当前,应通过建立信息情报工作机制、舆情披露与正确引导机制、法制处理机制等途径,创新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滞后与缺失使得基层政权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降低,群众不仅不信任基层组织,而且不满情绪滋长,日积月累,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则借机演变成社会泄愤事件乃至一定范围内的打、砸、烧、冲击地方政府等激烈的暴力骚乱事件。这凸显出社会转型期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其特点是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按照以前我国新闻界的认识,党报应以刊载严肃的"硬  相似文献   

16.
龚小平 《世纪桥》2009,(15):46-47
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民生新闻则是新闻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使民生成为社会议题的中心内容,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共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新闻摆脱低俗、提升社会价值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需,把握民生新闻社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媒体素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和新闻意识是应对社会转型期社会舆论多层次状态、新兴媒体兴起和媒体格局的变革、西方发达国家新闻渗透战略、公共突发性事件频发、领导干部媒体意识缺失等严重挑战的积极反应;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主要包括媒体知识、媒体态度、媒体形象、媒体实践四个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媒体意识,加大培训力度,主动实践锻炼、科学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媒体素养,切实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渠道,从善治的角度对政府和社会机构以及个人的言行进行道义上的审视、评价和督促,显然,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指责也是新闻舆论监督应有并且是重要的内容。新闻舆论监督之所以应该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器,理由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第一,新闻舆论监督能有效地改善舆论生态,使廉政观念、廉政行为得到社会好评,通过其“奖励机制”引导官员们更加坚定廉政观念和廉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具有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公益性等特性,决定了它更易于获取公众的认可与信任。但是,由于社会组织在监管机制、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拷问社会组织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郭关关事件”的负面效应延续至今,社会组织面临信任危机。所以,必须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突发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我国社会稳定大局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审视我国为维护社会稳定所搭建的制度平台,社会控制机制失衡、利益诉求机制不畅、权力约束机制缺位、政府考核机制不合理是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控制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机制、强化权力约束机制、完善政府考核机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享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