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的赋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诠赋》篇,《杂文》、《辨骚》、《时序》、《夸饰》、《谐隐》、《指瑕》、《才略》等篇中也有涉及。他第一次对赋学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尤其是在赋之源、  相似文献   

2.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历来是古人四时赏心乐事所在。无论是对窗观雪,还是踏雪寻梅,抑或是煮雪烹茶,都给寻常生活平添了无尽风雅趣味。吟诗弄赋雪落之时,远山素白,近水素净,文人雅士面对此情此景,自然少不了吟诗弄赋。  相似文献   

3.
综观西方行政学组织观的发展 ,可以发现这样一条演进逻辑 ,即由“看不见人的组织观”向“看到活泼好动的人的组织观”演进、及至发展到当代的“看到行动中的人的组织观”。尽管这种发展体现了理论的进步 ,但三种组织观依然各有侧重和失之偏颇 ,尤其未能全面概述行政实践中的组织特征。基于此种分析 ,本文侧重从理论层面揭示实践中行政组织的完整内涵及其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4.
僧肇(公元384年——414年),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俗姓张,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尤"志好玄微,每以老庄为心要"。后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后罗什至姑藏,肇自远从之",成为鸠摩罗什之得意门生。被誉为句句深达佛心、言言备通众教的《肇论》,是僧肇批判地总结魏晋玄学和般若空宗学派的各种理论,发挥龙树、提婆的般若空宗义旨,论证其诸法假号不真故空、动静未始异、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理论的集中表述。他以流畅的语言文字,当时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准确简炼地表达了般若空宗的基本思想,对本体论、动静观、认识论等哲学基本问题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大乘空宗般若学精髓的理解,鸠摩罗什认为"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被认为是最得自己正传的人。僧肇的著作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赞扬,用庐山隐士刘遗民的话说就是"披味殷勤,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5.
熊健 《当代党员》2023,(11):48-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既是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重要论述的政治任务,也是重庆市委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重要安排。奉节县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强化政治赋能、观念赋能、创新赋能、干部赋能,推动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相似文献   

6.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其基本指导思想蕴含着对经典实践观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将从理论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思想中对科学实践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我省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学习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思想。他认为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要学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要精,要管用,在实践中学,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学。梳理邓小平的学习观,对于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迎接新世纪挑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深刻认识和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科 学理论,是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 的前提和基础,共产党员要成为学习运 用实践先进理论的典范。 教学内容: 1、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不 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学习的自觉 性。 2、增强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 理论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3、切实把提高共产党员自身素质作 为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重点: 共产党员必须坚定时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很好地发挥 先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淄博市聚焦“铸魂、强基、暖心、赋能”重点用力、久久为功,以高品质党建引领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铸魂”,抓实政治引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老同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线上线下系统学。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示范培训班,用好“银辉E学堂”、银领示范党课等平台,加强创新理论武装。红色研学联系思。聚焦红色文化、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10.
孙丹 《北京党史》2023,(6):27-2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断,体现了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逻辑关系的认识,为建立文化遗产学的红色文化遗产分支学科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随着红色文化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加快构建文化遗产学中红色文化遗产分支学科和理论体系步伐,提高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在文化遗产的总体框架中,红色文化遗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无论是在理论、制度和政策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迫切需要在文化遗产学中建立分支学科——红色文化遗产学,迫切需要尽快实现从“革命文物观”向“红色文化遗产观”转变。  相似文献   

11.
邹存杰 《实践》2010,(2):19-19
<正>笔者认为,组工干部要想真正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应着力提升"四气"。治学积才气。首先要广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组工业务知识等各种  相似文献   

12.
书讯     
《理论建设》2017,(6):16-16
[德]费彻尔著,赵玉兰译《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版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  相似文献   

13.
谢登科 《党建》2004,(9):17-18
党 的 十六 届三 中 全会 后, 关于 科 学发 展观 的 声音由 小到 大 、由弱 变 强。 坚持 科 学的 发展 观 ,被摆 在 党和国 家发 展 大局 中最 为 突出 的位 置。 科学发展观出台的时代背景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2003年 党 的 十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首 次提 出 的 ,其 主  相似文献   

14.
把“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落到实处董凤基党的十四大以来,我省的理论教育紧紧围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这一战略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学政治、学理论和学业务等各项学习活...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07,(12):26-27
北京市国资委成立以来,党委始终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放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从2004年始,连续四年坚持深入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重点围绕解决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改革观,制定好“十一五”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把学理论和推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创新工作。今年1—9月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利润突破百亿元,展示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北京国企发展的新势头。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正>[德]费彻尔·著.译者:赵玉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本书认为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褚永慧 《世纪桥》2012,(15):43+68-43,68
随着社会语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当下文学作品大量的出现。在众多的作品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当下文学魅力却在衰微这也是事实。电子信息出版物的出现以及网络文学的充斥是影响当下文学魅力衰微的原因之一,但是主要的原因在于当下文学作品本身存在着问题,致使文学逐步的走向世俗,文学魅力逐步衰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以学铸魂,锤炼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微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从中观层面,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宏观层面,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赋能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于“微观—中观—宏观”的理论架构,为助推山西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既是高校文科的一门基础课,又是归属于文学学的一个三级学科。文学理论教材应兼容理论性与教材特性。作为教材,要遵循学术观点的公认性、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必要的理论深度、适当吸收新成果、新颖科学和易接受性等原则。作为理论著述,要以明确的文学本质观等基本理论观点构建论述体系和全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