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上,严复在译介西方理论学说方面可谓成就卓著,毛泽东以及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对他的这一贡献交口称赞。严复译《天演论》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相当程度上缘于严复把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理论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众所周知,《天演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进化论的译著,它通过自然科学的诸多事实,阐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对比赫胥黎的原作与严复的译作,我们便可发现。  相似文献   

2.
溪流中的小浪花 就像溪流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马克思主义开 始进入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1899年2 月,在广学会主办的月刊《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 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 一章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名字:"其以百工领袖著 名者,英人马克思也。"文中误把马克思当作英国人。 同年4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3期所载《大同学》第 三章又出现了马克思的名字,文中将马克思译作马 客思,这是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学说最早在中文 报刊上出现。  相似文献   

3.
夕岩 《新湘评论》2020,(6):55-56
1904年春天,18岁的林伯渠告别家人和师友,与湖南数十名官费留日学生由长沙乘船出发,经武汉、上海,转乘海轮东渡日本。置身于碧波无际的大海之上,林伯渠无暇欣赏美丽的海景,手捧着一本《近世社会主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该书由日本学者福井准造著,这本十几万字的书第一次比较系统详细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书的附录部分介绍的15篇重要参考书目中,还提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这本书使他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个伟大人物叫马克思,是主张共产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被介绍到中国,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学说就有了零星的接触.1902年,马克思作为"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被介绍到中国.但是,只是到了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才作为一种科学在中国传播开来,并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一、传播的内容、深度不同.十月革命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只是做为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派别被宣传和介绍的.在这些介绍中,许多认识是模糊、错误的,有的甚至采取了一种敌视和批判的态度.如中国第一本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大同学》,向中国人民着力推荐的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宗教蒙昧主义.  相似文献   

5.
胡素梅 《世纪桥》2009,(3):76-7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学说的形成轨迹及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科学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李大制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的解读,留下了诸多遗憾.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发现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却长期被我们所忽视,以至于难以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源头.这篇文章还体现了李大钊特有的理性精神,说明当他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并不盲从,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2):96-96
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启事”,将组织公开。“启事”指出,研究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对于马克思派学说研究有兴趣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都可以做本会的会员。入会手续,由会员介绍或自己请愿,但须经会中认可”。研究的方法为搜集、编译、刊印马克思主义文献,开讨论会、讲演会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关于新民的意义及新民之道的深刻论述,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把握其新民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新民的意义首先,梁启超论述了新民对于强国强族的意义。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从内治和对外两方面阐述了新民的迫切性。他认为,新民是当日中国第一急务。关于如何拯救中国于危亡,如何强种强国,梁启超把新民放在一切之首。对许多人把中国的失败和危亡仅归罪于某个人、政府及官吏,而不从更深层次的国民性弱点上找原因,梁启超给予批评。他说,"天下之论政术者多矣,动日某甲误国,某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4日,在英国首都伦敦第一次以德文单行本发表,共23页。《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成熟的阐述,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c它的发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专政必然代一替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宣言》标志着马…  相似文献   

10.
叶再春 《前线》2016,(10):55-58
正有人说共产主义是游荡在欧洲的幽灵,但就是这个"幽灵"成了无数俄国人、中国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坚定信仰和奋斗目标;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的网上评选结果表明,马克思在"千年思想家"中高居首位。马克思及其学说究竟如何?我们不妨潜下心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的专论——《卡尔·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尽管梁启超认为孙中山“眼光极锐敏,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过,梁实为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思潮的第一人。他有关社会主义的言说,间杂于其政论、书序、游记、演讲、书信等诸文体,晚近学术界多从社会主义思潮早期传播史的视角予以观照,其不足突出地体现在对于梁启超后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后的相关言论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2.
192 2年 5月 5日是马克思诞辰 10 4周年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组织了首次纪念马克思诞辰的活动 ,纪念活动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纪念活动期间 ,李大钊、陈独秀等主要领导人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上发表了大批介绍马克思的文章 ;中共中央组织印发了 2万册《马克思纪念册》。陈独秀于 6月 30日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 :“五月五日全国共产党所在地都召开马克思纪念会 ,分散《马克思纪念册》二万本。”1该纪念册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印 ,封面上刊登马克思的半身照片 ,纪念册内载文 3篇 :《马克思诞辰 10 4周年纪念警告工人与学生》,要求学…  相似文献   

13.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3):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1):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论与私谊     
羽戈 《廉政瞭望》2012,(24):48-48
杨度与黄兴、梁启超都是好朋友。然而杨度与梁启超的交情,还要更胜一筹。1898年.这两位当时最优秀的青年才俊初会于湖南时务学堂,一见面便打嘴仗;五年后的秋天,二人在日本重逢,终于言归于好。此后唱和、合作不断。杨度的名作《湖南少年歌》,梁启超是第一读者.且首发于梁氏主编的《新民丛报》。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  相似文献   

16.
观点搜索     
研究马克思: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 韩庆祥在第179期《学习时报》上发文指出,当前研究马克思应注意下面几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较多关注和引用马克思得出的结论而忽视其方法论。马克思的学说包括方法、问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未动摇。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在中国就发生大作用。毛泽东用一系列具体数字强调:中国要取得大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他崇拜马克思、坚信马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在他的朋友卡尔·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6页)同样,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下面,我试以马克思逝世前后两个阶段来论述恩格斯对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所作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中立 《唯实》2000,(1):3-6
一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生命力。 恩格斯称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①。这就是说,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和学说的,马克思并非第一人。马克思只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时,强调了其中的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发现和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点就是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尔后…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