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课相当重要。一个文科的大学生(当然包括学法律的),必须要“能读会写”。开那么多课,学那么多东西,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读”是吸收,由外而内地积蓄“信息”;“写”是表现,由内而外地倾吐“认识”。能“读”会“写”,能“吸收”会“表现”,这才能够学以致用,做到懂理论、  相似文献   

2.
基层检察机关处在打击经济犯罪和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有大量的实际同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调研宣传任务十分艰巨,也非常重要。但是,现在调研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倾向却与这种要求不相适应。首先表现在调研队伍建设方面,为数不少的基层院专职调研人员非常年轻,只是因为“能写”、“会写””就被安排在调研部门,这些人是不是真的“会写”姑且不论,他们在并不熟悉检察业务实践的情况下,去搞调研写文章,这种“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到头来,即使再“会写”,也只发走…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地、市、县法院判处罪犯的布告,其中有一些写得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写得有问题,影响不好。有的布告对奸情案件的情节写得过于具体,一违反“隐私”案件的规定。有一张布告在叙述罪犯强奸幼女的犯罪事实时,说“多次进行奸淫均未入体”,最后一次强奸时,“女孩疼痛哭喊”,被告遂起杀人灭口恶念。有的布告把被告如何“揭开×的被子”和“搂住不放”等具体情节写上。这类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一年也不开一次党员会,一些农村党员称这种现象为“会荒”。这样的结果是党员思想中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的发挥。出现“会荒”的原因有四点:一是认识有偏差。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党员思想难统一,开  相似文献   

5.
去年三月,我从办公室调到侦查监督科工作,干惯了“办文、办会、办事”的服务工作,面对业务工作有点无所适从,但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关心我,让我审查一些案情简单的案子.一个多月下来,竞也审结了几件。无论是写法律文书,还是对证据的审查、分析都似乎有了驾轻就熟的感觉。但不久,却有一件“简单”的案子让我从盲目乐观中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一些大火车站周围经常活跃着一批以倒卖火车票牟利的“票贩子”,媒体有关“票贩子”的报道也不时出现,打击“票贩子”的阵容也十分强大。可说起“话霸”,也许有人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从字面上的一个“霸”字,就会使人联想到“霸道”、“霸占”、“霸权”这类贬义词,可想而起,“话霸”也绝不是善人所为。  相似文献   

7.
我给刘局长当秘书已经四年了,对他的一些脾气和喜好基本了如指掌。局长平时喜欢写字,虽然字很一般,但凭借高高在七的官衔,向其求字的人却不少。起初,局长为人题字乃随便写写,但后来有人觉得局长不该自白“义务劳动”,就开始往局长手里塞点“润笔费”,局长开始推托,后来也就“从”了。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与“检察”是两个常用的术语,其中的“查”与“察”读音相同,也许是因为此缘故,时下的一些报刊杂志乃至电视屏幕上,常把“侦查”误为“侦察”,“检察”误为“检查”。如有的将“侦查终结”写为“侦察终结”,更有个别公安机关,将“刑事侦查科(处、大队)”的牌子写为“刑事侦察科(处、大队)”;有的将“检察院”写为“检查院”。前者在于分不清“侦查”  相似文献   

9.
幽默大王     
我也是政府办小王颇讲究卫生。一日中午下班前,小王凉了一杯茶,又怕别人喝掉,于是灵机一动,在桌子上写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杯主人是肝炎患者!”把纸条压在杯下,便放心回家了。下午,顶着烈日赶到办公室的小王正欲喝水,却发现杯子里只剩一些茶梗,杯子下面的纸条上又加了一句:“别担心,我也是。”  相似文献   

10.
郭洪平 《方圆》2023,(1):12-15
<正>我问过石宏,一直做一样的工作烦不烦?她说她不烦,能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难心事、烦心事,挺有成就感的,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心》2022年5月至6月,我写过两个检察官。一个是辽宁省丹东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石宏(《石宏:用善良温润人;一个是黑龙江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徐松(《办好每一起民生“小案”》)。我采访的这两个人都是民事检察官,这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头一次。以前也写检察官,写得还不少,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开头语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舍久必分”。处于变革和发展中的律师行业目前的状况何尝不是验证了这句至理名言。近闻桂明总编又写了一篇名为“律师为什么爱分家”的大作,由此也引发了本人的感慨。借此机会,简要阐述一下本人对律师为什么会“分家”的感想。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现在,有些人民法院的民事法律文书在反映当事人基本状况时,对如何表示当事人所在地写法不一致,有的写“住所”,有的则写“住址”或“地址”,而且有的部门发的案例中也是写“地址”。本人认为: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法律文书,在表示当事人所在地时应当用“住所”,因为:  相似文献   

13.
法学之殇     
学非易事,磨砺以求,未必有所成,现如今法学论文人人会写,学术研究似为易事,这类现象的背后是学术出现严重失范、脱序现象。真学术必然要有创新,法学研究必须强调学术原创性,窃人立意,掠人之美,与剽窃词句如出一辙;创制一套新词,制造语言的魔障,也不足取。学者不能不没有一点“专利权”意识,某种学术观点既然有人提出,再当作自己的创见,便属“学术不端”。法学论著最重要的是思想,其价值应当表现在有原创性观点,做不到这一点之所谓“学术”不过是“表态式学术”。缺乏健全的学术批评是当今法学研究保持低劣化和“学术成果”泛滥成灾的一大原因。高质量的法学研究成果需要精工细雕,为减少垃圾学术,学者应有不写或者少写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审判小故事     
我院的老院长要求我们在审判工作中一丝不苟,对法律文书严格把关。用他的话说:“搞法院工作是握刀把子的,法律文书,就是要咬文嚼字,一字之差可以杀错人,一字之正可以救人命。”他曾向我们讲述一些很生动,很有启发性的审判小故事,这里我记录三则,介绍给读者,恐也不无裨益: “驰马”伤人与“马驰”伤人致死 从前有一人骑着马跑,伤人致死。打官司写状纸的人把“驰马”两字调写为“马驰”。结果由故意伤人致死罪变为过失伤人致死罪。因为“驰马”主犯是人,是人骑马故意伤人;“马驰”则人只是过失,因马自  相似文献   

15.
细菌破案     
阿碧 《检察风云》2010,(10):28-30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地发生凶杀案后,法医和警察立即奔赴现场。现实之中也是如此,法医会对案发现场的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尤其是那些我们平常人可能会忽略掉的细微证据,这被称为“痕迹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蛛丝”还是“马迹”,我们用肉眼仔细去寻找都能够找得着的。然而,有一些痕迹是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比如说细菌。随着微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法医学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将逐渐成为破案的利器。在显微镜下,细菌好像会说话了,它们会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16.
其实,写小说被判诽谤罪的《,人殃》作者并非首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但之所以现在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争论,说明法治的进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标题: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这样的疑问后来变成了一种诘问,让人多少感觉到火药味。本刊二个月前曾对《人殃》案作过讨论,专家们似乎觉得还不“爽”,又纷纷来“堂”作客,且听他们如何说理。  相似文献   

17.
王新环 《检察风云》2006,(11):56-57
其实,写小说被判诽谤罪的《,人殃》作者并非首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但之所以现在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争论,说明法治的进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标题: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这样的疑问后来变成了一种诘问,让人多少感觉到火药味。本刊二个月前曾对《人殃》案作过讨论,专家们似乎觉得还不“爽”,又纷纷来“堂”作客,且听他们如何说理。  相似文献   

18.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人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 守门人把条子又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布衣也可傲王侯  相似文献   

19.
其实,写小说被判诽谤罪的《,人殃》作者并非首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但之所以现在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争论,说明法治的进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标题: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这样的疑问后来变成了一种诘问,让人多少感觉到火药味。本刊二个月前曾对《人殃》案作过讨论,专家们似乎觉得还不“爽”,又纷纷来“堂”作客,且听他们如何说理。  相似文献   

20.
幽默漫画     
《法制与经济》2005,(7):63-64
今天便宜你了一天,一个军官在战场上督战,抓住一个逃兵,于是他大发雷霆,写了张条,打算在阵前宣布后将其枪毙。谁知“毙”字不会写,就决定改打军棍,可是“棍”字也不会写,最后他对逃兵说:“去吧,今天便宜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