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其中农民群体性事件占相当大的比重。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引起了学术界的"群体性事件研究热"。不少政治学、社会学的博士论文,也都在这一领域选题。《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是宋维强的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其间社会矛盾凸现,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于多发、高发态势,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也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理论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特征、性质、类型、危害等基本问题,对于我们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伊薇 《法制博览》2014,(1):139+78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的引起各界关注,本文从行为方式的角度将环境群体性事件分为暴力型和非暴力型两类进行分析,通过对两类事件各自特征的比较分析,试图找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些群体性事件最后通过各种形式得以解决,避免了我国财产、人身生命等的损失,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解决及处理部门,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职权?如何发挥其本职工作?政府部门如何转变职能,把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成为我们探讨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数量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单个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及其社会影响却在不断增强。"瓮安事件"、"感城事件"都强烈地撼动着这个社会的神经。而太多重大群体性事件也让2009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维稳年"。  相似文献   

6.
“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组织化”的有无及其程度,是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维度.“元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所共有的“群体性”、“对抗性”、“无政治诉求”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与其他类型群体性事件所不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在难以预防、难以控制、难以协商解决、直接面对政府、解决手段的单一性、容易产生越轨行为和暴力行为等方面,而这些特点集中反映了这类群体性事件的“无组织化”特征.“无组织化”正是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现象,是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2,(16):22-23
一些人常把群体性事件上纲为政治问题,动辄情绪化地把矛头指向制度,这完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激化矛盾。毕竟,对于有着实际利益诉求的普通民众来说,具体利益诉求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认真审视群体性事件中的"非政治"因素,有助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处置。冲突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事件成为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焦虑。但它也在变化,因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按照一般的说法,群体性事件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的一种社会后果。在性质上,它相当于  相似文献   

8.
骆文野 《法制博览》2023,(29):151-153
当前,我国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系统。然而,面对新的社会治安形势,以及群体性事件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公安机关的处置难度增加,现场驾驭能力减弱。因此,本课题拟深入探讨“合成作战”的内涵,总结其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并探讨“合成作战”模式在处理群发性事件过程中的优势,以期能够提升公安部门对群体性事件的前期预警、中期控制和后期安抚的能力,为各地公安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采用“合成作战”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统奎 《南风窗》2010,(26):40-43
所有的群体性事件在处理方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协商对话。应对群体性事件,"了事"不仅指政府对民众利益的兑现,对民心的抚慰,还应指向"善治"。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污染产业近年来向农村地区逐渐转移,我国发达省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并呈现频繁性、区域性、多元性、阶段性、组织性和反应性等特点。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政府环保履职失灵、民众缺乏合法维权途径以及政府冲突处理机制不完善。为有效预防与应对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必须加强政府环保履职激励约束、疏通民众合法环保维权途径、健全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传播某一方面信息.制造舆论、发泄不满或发表评论,以达到轰动效应或实现某种诉求.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4,(6):19-19
<正>根据最新发表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00年到2013年9月,规模在100人以上、被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国内群体性事件,共计871起,约55%与维权相关。2012年是群体性事件高发期,占总数的24.0%,这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公权力运行,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快速转型,但由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矛盾会以集体行动的方式非理性的表现出来,产生了所谓"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强烈冲击,有必要以法律的方式予以规制。本文分析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性质,提出了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法律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改造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征收越来越不可避免,且征收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土地征收过程中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李卉 《法制博览》2024,(10):31-33
校园欺凌的法制化治理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校园安全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群体性女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愈发引人注意。群体性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频繁发生是女生个体差异性特征、家庭教育问题、学校治理无力、大众文化及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然而,我国目前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制化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没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罚措施乏力、违法成本也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欺凌的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6.
职工群体性事件,是当前我国在社会深刻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参与预防和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全国  相似文献   

17.
第比利斯事件是在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与公开性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格鲁吉亚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同时,由于格鲁吉亚领导人不善于处理群体性事件,从而使矛盾激化,最后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第比利斯事件对苏联解体有很大的影响,使苏联政府今后动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不可能,极端民族主义在此后也有了迅速发展,其教训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突显期,由于相关方特别是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对称博弈,近年来陆续发生多起群体性聚众扰秩序事件。当前,群体性事件政治敏感度强、舆论关注度高,司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又日益受到社会舆论和网络媒体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结合司法实践研究群体性街头扰序犯罪应当如何以统一的尺度和规则进行定罪量刑,统一法律适用,依法打击群体性街头扰序犯罪。  相似文献   

19.
高飞  类延旭  杜娟 《法制博览》2015,(2):175-176
当前,面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易发、多发、高发性的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预防,以及当此类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后如何进行正确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利影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立足于政府管理的角度,就群体性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应采取的预防与处置措施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义 《南风窗》2008,(16):10-10
中国有关部门日前颁布实施《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规定指出,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贵州瓮安"6·28"事件,陕西府谷县"7·03"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都反映了或者发展出警民冲突。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信访、执法中,如果警力使用不当,极其容易扩大事态,出现推翻警车,打伤甚至打死警员的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