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于元祝 《人民司法》2012,(12):105-109
【裁判要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在法定期限内以合理方式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程序违法;而基于行为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符合应被吊销驾驶证的法定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此作出吊销处罚在实体认定上并无不当。该处罚虽违反法定程序,但无可撤销之内容,故应以确认违法判决回应行为人的撤销诉请。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丛某拥有摩托车驾驶证和C1驾驶证。上个月的一天晚上,丛某驾驶摩托车赴宴,酒后驾驶摩托车被交警查获,经酒精检测认定为醉驾。公安交警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同时吊销了丛某的摩托车驾驶证和C1汽车驾证证。请问,对醉酒驾驶摩托车者应一并吊销其汽车驾  相似文献   

3.
解读一:醉酒驾车吊销驾照5年不得重新取得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刑法修正案(八)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作出相关刑事处罚规定后,不需  相似文献   

4.
新文 《政府法制》2010,(20):21-21
德国警方8月11日查处一名男子交通违规行为时发现,这名男子的驾驶证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被吊销。这名男子现年79岁,因在奥伯豪森市逆向行驶被警方拦下。他谎称自己的驾驶证丢失。  相似文献   

5.
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本应是对公司及其股东的惩罚,然而,由于现阶段法律的不完善,它却成为股东逃避债务的最便利的手段。本文从维护债权人利益、保障交易安全的角度指出: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股东应当作为清算主体、承担清算义务;股东不履行清算义务时,法院可以依据侵害债权行为理论或者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判令股东向公司的债权人承担捐害赔偿责任。最后,为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本文就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清算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甲某系某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支队事故处理民警。2005年10月18日,该市驾驶员乙某在京津公路驾驶大货汽车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甲在处理该起交通肇事案件中,依据相关规定对乙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为主要责任,并口头告之乙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决定。按照该交管局文件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需待人民法院下达刑事判决书后,由办案单位制作行政处罚案卷上报审批后作出处罚决定。  相似文献   

7.
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单位、 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但这种保护实际上侧重的是对社会大众的一般保护。因为对犯罪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主要针对的是未然之罪,这种保护的范围是社会公众的普遍的合法权益,而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所遭受到的是已然之罪的实际侵害,承担这种侵害结果的刑事被害人却往往得不到足以弥补伤痛的赔偿。  相似文献   

8.
"终身禁驾",顾名思义即终身不得驾驶机动车辆。2004年 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 二款规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依照该条款 的规定,只要是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就应当吊销其驾驶证, 并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而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 大小。也就是说,本规定惩罚的是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与驾 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轻重无关。 终身禁驾制度的实施,犹如一颗石子投进湖面,在司驾一族  相似文献   

9.
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产权法中的诉前禁令(以下简称诉前禁令),是指人民法院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在起诉前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或限制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免遭继续侵害,预防难以弥补损害的发生。它是现代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采取的常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权利人的行为保全手段。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对此作了明确规定1。适应入世需要,我国修订后的《专利法》第六十一条、《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2对此均有专门规定。同时,…  相似文献   

10.
柳洪杰 《政府法制》2010,(12):21-21
因酒后驾驶被警方吊销驾驶证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因酒后驾驶儿子玩具车被警方禁驾3年的事儿您或许还未听说过吧?英日埃塞克斯郡40岁男子赫顿就开创了这样一个先例。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许可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行政许可的性质,理论上众说纷纭。从我国《行政许可法》所规制的行政许可的类型看,可以认为行政许可的一般性质是对符合条件者的不作为义务的解除。在行政法上,行政许可是具有形成力的授益性行政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许可法》的调整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行政许可具有依申请性、审查性、授益性等特征;在实践中要准确把握行政许可,还必须厘清其与行政审批、确认民事权利登记、处置财产权的审批及知识产权的授予和注册行为的关系;此外,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3.
无害性审查:行政许可性质新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行政许可的性质,传统的“赋权说”和“解禁说”等都存在理论上的不足。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行政许可是一种政府规制社会经济活动的事前调控机制,防止危险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从权利相对性的角度看,行政许可是对权利的限制,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侵害他人权利及公共利益。基于上述认识,行政许可的性质应当是“无害性审查”。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上的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中的一项特有原则。从比较法上看,无论采取停止执行或不停止执行,域外制度设计一般认为其在性质上属一种暂时权利保护措施,以达到救济的有效性。我国确立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基础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缺乏救济过程中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我国立法需因应现实,修正确立基础,明确行政救济对个人权益保护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立法问题予以修正,确立复议或诉讼期间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原则,构建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停止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许可法》第13条要求立法者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进行必要性考量,但因其存在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缺乏可操作性的缺点,以及许可评价机制被虚置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实施。国家应当在第13条的指导下,经常性的对行政许可进行清理,盘活现有的行政许可评价机制,尽早出台统一的评价机制立法,设置严格的启动时效机制,同时扩大公共参与行政许可的深度和广度,以最大限度地界定许可的设定范围,从而扩大行政许可设定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从行政法意义上审视,行政活动和行政作用空间恰好耦合为一个行政场域。在行政场域中,行政主体享有权力,行政相对人享有权利。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实现过程十分复杂,其中,许多权利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行政的过程。一方面,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实现过程是权力与权利合作的过程;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实现过程又是权力与权利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新海 《政法学刊》2005,22(5):115-117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是公安机关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公安管理各项业务当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项工 作。因此,应从车辆的登记制度、牌证制度、驾驶证制度、累积记分制度、安全检验制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驾驶证审验制度和 强制报废制度等八项基本制度管理入手,使车辆与驾驶人管理工作更有效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我国的公安工作大局和现代 化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许可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未涉及行政许可的效力基于应急状态的变动问题。行政许可的实施在应急状态下面临合法性困境,其纾解应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着手。应急状态下,行政机关原则上具有概括的许可实施职权,在缺乏可预见性的规范时,可在满足基本的形式合法性前提下,通过情事变更原则满足实质合法性。此时,行政许可的条件、审查标准与程序等应与常态有所差异。许可中止制度在应急状态下具有适用空间,其核心在于有效期的中止,适用于被许可人无过错的情况,有必要在《行政许可法》中加以规定。应急状态作为不可抗力,可能但不一定完全导致行政许可废止的结果。此时,行政许可的废止仍需以许可目标完全不可实现或者许可的继续实施极可能导致个人或公共利益的严重损害为前提。现行行政许可有效期延续制度在审查强度和程序等方面规则不明。应急状态下,应当放宽许可延续的申请期,对延续申请可以采用形式和书面审查,并建立依职权延续和临时延续制度。为更好应对应急状态,应当根据应急状态各处置阶段的需要,创设新的许可类型。  相似文献   

19.
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障公民真正的自由和尊严,国家必须对公民的财产权予以最大限度的维护与尊重.同时,公民的个人财产权具有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的义务,私有财产权又必然受到各种限制.协调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与社会公共福利目标的实现之间的着眼点就落在了行政补偿制度上.行政补偿制度应当界定为一种国家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使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保持合理合法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冯一文 《河北法学》2012,(4):146-153
从行政诉讼原被告及法官三方力量博弈的角度看,受制于现行行政案件管辖制度,"当地法院管辖"、"法院裁定管辖"使得强势的行政权与次强势的司法权强强联合成为现实,进而导致弱势的原告"告状难"。司法权行使去当地化,阻断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当干扰;司法权行使去裁定化,杜绝司法权不当行使;赋予原告充分的案件管辖选择权,提升其对抗行政权、司法权的能力,促成三方力量平衡,是解决民告官"告状难"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