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布机关][文(令)号]法[2005]214号[公布日期]2005·12·7[类别]程序法·刑事诉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落实《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有关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要求,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开庭审理死刑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死刑案件第二审开庭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必须适用极为严格、审慎的审理程序。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是严格执行刑事…  相似文献   

2.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文(令)号]法释〔2007〕4号[公布日期]2007.2.27[类别]程序法·刑事诉讼[施行日期]2007.2.28为确保死刑案件审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相似文献   

3.
[文(令)号]法发〔2006〕17号[公布日期]2006·8·21[类别]程序法·综合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现就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  相似文献   

4.
案件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案件管理机制,既是案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案件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天河区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区域检察业务特点、体现执法办案规律的案件管理机制,增强了办案监督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天河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布日期]2006.9.21[施行日期]2006.9.25[文(令)号]法释〔2006〕8号[类别]程序法.刑事诉讼为依法准确惩罚犯罪,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确保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对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开庭审理。第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被告人上诉的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庭审理:(一)被告人或者辩护人提出影响定罪量刑的新证…  相似文献   

6.
[文(令)号]法发〔2007〕11号[公布日期]2007.3.9[类别]程序法.刑事诉讼中央决定改革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做法,将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并要求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案,确保死刑案件的办理质量。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  相似文献   

7.
加强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职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促进检察权在现代法治精神下运行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案件质量管理是检察业务管理乃至整个检察工作管理的核心。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是人民检察院对所办理的案件从内部主动提起的评价案件质量的监督管理方式。在建立案件管理机制中,加强对案件管理模式、管理主体、质量标准、管理范围及程序等的分析研究,使案件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协调运转,发挥应有的规范、反馈、激励、引导、保障、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中杰 《法制与社会》2012,(27):210-211
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对于检察机关加强领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案件管理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探索中,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案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了为什么要搞案件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增强了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深化案件管理机制改革是检察机关顺应司法改革潮流,进行自我完善、加强自我监督的内在要求,创新案件管理体制、促进检察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强化法律监督,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试图对案件管理机制的价值、必要性、构建原则、完善以及案件管理机构的定位、职责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案件管理机制的改革发展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蔼妍 《法制与社会》2010,(35):253-254
检察工作机制创新与改革的提出和实践,是在检察改革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推行的工作创新。如何针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弊端尝试探索和创新管理方法,推行案件管理机制改革,解决检察机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检察资源的科学配置,不断提高检察业务的工作水平,促进办案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是检察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指出现行案件管理机制模式存在的弊端,论述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所在,立足于检察实际进行实践与思考,从而尝试探讨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铝质发动机号码被锉改后的显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个人汽车拥有量日益增加,然而汽车被盗抢的案件也日益增多[1]。自2003年以来,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受理了各基层单位,送检涉嫌被盗抢嫌疑车辆的锉改号码显现案件达1100余件。在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铝质材质发动机号码被锉改后显现的新方法,并且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案件当中,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1显现原理1.1号码显现的金属化学动力能[2]车辆号码印压在发动机部位上,使客体表面形成较深的凹陷字迹作为标识。金属被冲压字迹部位,一方面由于外界冲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骨折的成伤方式或者成伤机制分析在损伤程度鉴定中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价值[1]。文献有关于颅脑损伤[2]、颅底环状骨折[3]和肋骨骨折[4]等致伤方式、成伤机制的报道,提示不同部位骨折成伤机制的分析对还原案件事实、判断案件性质具有直接的证据价值。本文报道一例以桡骨远端骨折的形态特征来分析成伤方式、重现致伤过程的案例,为办案机关查明事实、解决纠纷、公平公正处理案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的建立是检察机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改革工作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行为更加规范化、合法化,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执法公信力。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强化检察内部监督,有必要对案件管理机制从法经济学和法理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以使其运行能确保检察权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4.
[文(令)号]法释〔2006〕6号[公布日期]2006·8·14[类别]社会法·劳动[施行日期]2006·10·1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在审查死刑案件证据时,关键在于把准死刑案件的证据标准。所谓证据标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所收集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以及待证事项进行证明时,判定某一证明结果是否采信的尺度及标准。[1]因此,进行证据审查的首要目的,就是确定刑事证据标准。一、死刑案件证据标准的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案件管理是检察管理的核心,也是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如何探索建立一套既能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又能提升案件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的案件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使案件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实时化、动态化。  相似文献   

17.
[公布机关]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文(令)号]第18号令[公布日期]2007.1.13[类别]经济法·税务[施行日期]2007.3.1[同时废止法规]1998年《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第一条为了鼓励检举税收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  相似文献   

18.
[文(令)号]〔2006〕第12号令[公布日期]2006·7·14[类别]经济法·商务[施行日期]2006·8·14[同时废止法规]2001年《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第一条为做好国外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包括新立案调查、复审调查、反吸收调查、反规避调查等。第三条在反倾销案件调查期内生产和向调查国或地区出口涉案产品的企业应积极应诉。第四条进出口商会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7日,最高法院发出法[2005]21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高级法院……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以此为契机,有媒体遂建议在我国诉讼制度中全面取消书面审理制,二审案件全部实行开庭审  相似文献   

20.
伸展创(extension wound),是人体皮肤因过度伸展形成的浅表性皮肤裂创[1],也可被称为纹状表浅撕裂(striatelike superficial tear)[2]、伸展痕(stretchmarks)[3]或细小平行损伤(smallparallelinjury)[4]。根据其形成机制、发生部位、损伤形态等特征进行认定,对案件性质和致伤过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3例案件中的伸展创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