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受西方福利社会建设"表面现象"、资本关系全球扩张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观点的影响,学术界出现了修正剩余价值概念的趋向,并以"剩余产品""经济剩余",或者"剩余利润"等取而代之,导致当前资本主义研究的主要范式中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即以国家的作用和以流通领域为中心来阐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此,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到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再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最后回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历史文本回路中,考据经典文本,为剩余价值正名,是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当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时统君 《前沿》2011,(15):54-57
将低碳经济的道德追问设定为两重向度,是从伦理维度对低碳经济扩展思考的现实反映。对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道德追问是要考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人的价值取向是否与具有“应然”意义的道德价值相契合以及相契合的状况。对低碳经济何以实现的道德追问则是要求人们明确,低碳经济的全面实现不仅需要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更需要一种普遍的“类意识”的树立。  相似文献   

3.
自从无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首先胜利以来,历史在这些国家“跳跃式”地越过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认识这种跳跃是合乎规律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能否继续跳跃,即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越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进入高一级阶段?这是个具有重要理论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科技哲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并认为科学与道德是处于共构状态的一对矛盾。由于分子克隆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这对矛盾具有新的表现形态,更为世人瞩目。本文对这一科学技术的由来和意义作了简要介绍,并从生命道德、环境道德和科研道德三个方面分析了它在道德领域对未来的21世纪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了刊登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今年第7期上的《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教案)》后,想就教案写作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供大家讨论。按照传统的教案写作要求来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教案)》可以说是写得比较好的一篇教案。  相似文献   

6.
雒新艳 《求索》2013,(11):80-82,18
依据不同思维路径和理论构建方式,历史观经历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传统历史观主张历史是客体不断向主体展示自身、主体则不断规范引导客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具有连续性、总体性和方向性。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黑格尔历史哲学思辨的基础上,围绕人的物质资料生产,借助社会矛盾运动构建起历史与逻辑双向互动的总体性过程。以米歇尔·福柯为代表的现代历史观则强调历史的间断性、偶然性特征,主张现实个人主体的碎片性、孤立性与个体原子性,割裂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整体主义视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生态后果。为此,只有在正视个体现实力量的基础上,借助国家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调整克服个体间的孤立性与碎片性特质,重建社会个体间的真实性社会联系,实现历史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才能回归并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好香 《前沿》2003,3(4):81-84
通过深刻剖析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揭示建设先进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必然,提出新形势下加快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紧迫性、重要性及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主要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问题,转移到在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同时也关心和研究史学自身的问题.这是本世纪来史学研究的一大变化和特点.有关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新课题之一.历史认识的主体性,通常是指历史认识主体在历史研究活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表现为认识主体对历史认识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追求.认识主体对对象的自主选择和主体对对象的观念创造等.有关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史学界曾引起长久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心问题是:主体性是否是历史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辩证逻辑著作,都要将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比较之后,都要论述形式逻辑的局限性,说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形式不研究思维内容,只研究相对静止的思维不研究绝对运动的思维,只研究知性思维不研究理性思维,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只有依靠辩证逻辑。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它是建立在对辩证逻辑与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代健康的精神环境,应当是包含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生活方式、思想潮流、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相互制衡、良性互补的环境。人文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就是以自己的特殊精神劳动,自己的批判话语,促成这种环境的形成。人文科学特别是文学艺术的自主性、独立性,表现为对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经济和主导意识形态保持必要的张力,不但不一味依附它,相反,要审视、反思它们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发出自己的警醒的声音、批判的声音,从而发挥制衡作用,促进时代文化的健康的精神环境的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究影响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系统复杂性密切关联的社会利益的分化引起了社会结构性系列矛盾,加剧了社会系统内部的资源竞争,以致社会冲突的频度与程度不断升级,这构成了当代我国犯罪的社会基础。鉴于当代流行犯罪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分化的持久和显著作用的倾向,必须认真审视当代我国犯罪,尤其是侵财犯罪的社会结构意义,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确定犯罪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两大重要维度,即资源维度和价值维度.前者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所依托的丰厚土壤,后者则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所应遵循的方向指引.这二重维度之间又内含着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审视功能,而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具有一种基源意蕴.这二重维度相互依存、相互牵引,在勾连与互动中共同推进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探究影响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 ,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系统复杂性密切关联的社会利益的分化引起了社会结构性系列矛盾 ,加剧了社会系统内部的资源竞争 ,以致社会冲突的频度与程度不断升级 ,这构成了当代我国犯罪的社会基础。鉴于当代流行犯罪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分化的持久和显著作用的倾向 ,必须认真审视当代我国犯罪 ,尤其是侵财犯罪的社会结构意义 ,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确定犯罪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指出:“我们希望,文艺工作者中间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 繁荣商品经济非得以牺牲纯朴民风为代价吗?经济的发达必定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吗?改革推行十多年来,学术文化界对此始终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最近在粤、鄂、滇、陕四省伦理学会与广州哲学文化所联合举行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学术讨论会上又出现了两种新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促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是个极大的历史进步。道德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社会进步,对道德发展来说,也肯定是个进步。这种观点还以广东商品经济发展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作为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一定范围内社会道德滑坡已成为令人痛心的事实并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认为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些人把货币当成万能的,乱用金钱,使拜金主义盛行而加速了货币拜物教的污化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遏制拜金主义盛行、消除货币拜物教的污化?作者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而要做到此,必须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同时,消除货币拜物教的污化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确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一 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与廉政建设是统一的关系还是矛盾的关系?廉政建设是应当抵制市场机制还是应当利用市场机制?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待回答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在宣传理论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与廉政建设是“二律背反”的,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上,目前讨论“马、中、西”对接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文章已经很多,问题在于路径。路径就是结合,建立一种既与历史,又与国际接轨的价值体系。在政治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教育上重建赋予现代内容的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找回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文化艺术生产经营中几种错误观点的辨析刘培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文化艺术的生产、经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缘于此,也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干扰和影响文化艺术的正常生产、经营,阻碍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形成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