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涛 《世纪行》2007,(9):40-41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数字化生存。的确,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经济生活的“会计”角度来看,信息化也产生了一次革命。这种革命性的标志表现在两次跨越:第一次是从手工记帐方式到会计电算化,第二次是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第一次是从算盘到键盘,第二次是从键盘到网络。  相似文献   

2.
刘涛 《前沿》2014,(19):41-42
党建信息化的实现是新时期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能够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上实现创新。党建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它的出现是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并使人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时代发展下的党建工作也需要紧随发展的步伐,融入时代潮流中。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还能够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猛。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以一种深入持久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传统格局,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面对现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面对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这一载体,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信息化+"和"互联网+"引发经济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以信息经济、智能工业、网络社会等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引领我国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当前技术革命的五大趋势目前,这场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有以下5大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其一,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体  相似文献   

5.
《公安学刊》2011,(5):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编辑办公自动化的普及,高校学报档案工作面临诸如电子档案增多、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等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应建立健全学报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学报电子档案管理,加快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和学报数据库建设,提高学报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以适应学报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主席指出:“四个现代化,那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已成为社会运作核心的今天,图书资料事业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公安院校图书馆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改革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因此,要谈公安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就需要了解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特征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50年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开始运行,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八十年代微型计算机更使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涉入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着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它不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而且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我们只有以变应变,以多样化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年轻人的打工宝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每天新增加的网民就有两万多人,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这些网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信息技术带来一场革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的这些巨大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让互联网成为年轻人的打工宝地。成为新职场,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信息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的技术革命的崛起,而悄然兴起又迅速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导致全球信息化兴起和发展,而且反映全球信息化的演进过程,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看,它发生了两次大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两次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两次大的信息化浪潮。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人的e化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性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志,它已经渗透至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居民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唯因如此,我们对数字化发展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在科学技术领域,它作为一种当代人独特的生存方式需要人文视野的观照。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互联网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媒体革命。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之为“网络革命”,而由网络革命所引发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类在20世纪末最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革命”到“网络社会”李长久信息革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冲击着各个国家和地区。信息革命比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还要快、还要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个全...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1,(5):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核心业务信息化、政府网站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社会生活中广泛渗透,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电子政务理应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必将有更多新的命题需要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和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劳动者自身解放的过程,是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同时,也时时影响着关系着党群关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信息化对我国党群关系的影响,以便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对我省农村电话建设的思考王孝槐农村电话通信是电信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话建设直接关系了电信网络的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尤其在信息时代,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各行各业正悄然进行着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必将对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宗慧  陈扬 《前沿》2013,(4):92-93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极大推动我国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步伐,信息化社会是工业化社会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未来信息经济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将着眼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不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而且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庞大的网民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对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由此而倍加关注“网络政工”这个衍生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试析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珍 《山西政报》2011,(15):39-40
档案信息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进行自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这些文件和资料形成了以后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信息,即档案信息。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查考利用的档案信息整理出来,就成为档案,而档案的保存是需要一定载体的,也就是说档案信息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而档案载体则是档案的一种存在形式。由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科学技术在档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出现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主导,以全球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以周期淡化为特征。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经济。在21世纪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之时,世界新经济即将来临。在新旧经济交替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既要加速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的双重任务。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加速迈进数字化发展快车道,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网络通信技术加速融入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驱动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向数字健康发展阶段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我们必须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发挥信息技术引领作用,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发展,在医药卫生领域加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着力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管理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应用到公共服务领域便产生了政府信息化。本文探讨了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程对政府管理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