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美关系是当今中国外交的一大重点。我国在对美关系上向来采取重视、合作、积极沟通的政策。步入21世纪后中美关系遭遇诸多挑战,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更是在贸易等方面制造摩擦,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认清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积极稳妥处理中美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推动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关系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中美关系今后45年如何发展?需要我们深思,也需要两国领导人作出政治决断,拿出历史担当。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捷 《党的文献》2002,(5):68-79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 ,中美关系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 ,而是在解冻与建交之间长期徘徊 ,其中 ,中国国内局势的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复杂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1 96 9— 1 973年上半年 ,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稳定的考虑 ,积极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特别是 1 971年“九一三”事件后 ,务实力量逐渐加强 ,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 973年 7月——— 1 977年 ,由于江青集团极左势力的干扰破坏 ,使中国的内政外交都处于“尘埃未定”的境地。 1 977——— 1 979年 1月 ,邓小平的再次复出 ,成为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的基础 ,也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饶银华 《探索》2007,2(3):18-21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外交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总结。这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应当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双边关系,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仍然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台湾问题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中美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自1936年在陕北结识毛泽东、周恩来后,斯诺便成为中共领袖与美国联系的一条渠道,从而为后来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把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斯诺凭借《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通过这部著作的广泛传播使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变化。这本书对美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6.
1972年2月,关闭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了。此后,邓小平把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除了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各个领域的中美关系活动,前后几十次会见美国领导人和其他美国朋友,还深谋远虑,发表真知灼见,指导中美关系工作的开展,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史中,中美关系一直是足以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篇章。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历程中,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这三份公报浓墨重彩地构筑了中美关系的基石,而它们相继出台的经过,也生动地见证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逐步发展的清晰足迹。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美关系的大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发展中的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四大经常性特征:其一,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对轻松的双边关系,一直以来双方都倾注以极大的注意力。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在动荡中求稳定,在颠簸中前进的。其二,中美关系是一对特殊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广泛而深远,同时彼此又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分歧。其三,中美关系不仅是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是两个民族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国际关系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毛泽东、邓小平用如椽大笔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了辉煌的一笔。两位战略家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以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着眼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制定的处理中美关系问题的原则、方针和政策,为以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航向。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美关系,我们通常的评价是:两国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摩擦和合作并存就是正常的中美关系。但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华政策趋于务实,中美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合作的领域在扩大,摩擦的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合作共赢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