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它从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活动的传统做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司法保障下健康发育和正常运转。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来调节经济生活。这种单一的行政指令性的计划管理体制曾经起过一些作用,但由于其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忽视甚至排斥市场,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要求,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和正常运行的服务上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经济运行主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自发的、无政府的,应当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节、干预;国家调节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协调、迅速发展的条件;使学生对国家调节经济的形式和手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必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为了适应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需要,我国现行计划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现行计划体制的主要问题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指令性计划的比重过大,忽视市场调节,不善于运用经济调节手段。为此,要根据"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精神,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大量的一般经济活动,实行指导性计划。对饮食业、服务业和小商品生产等方面,实行市场调节。在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扩大以后,一方面有利于基层单位的经济活动主动灵活地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企业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汁划实际上表现为一个以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的数量体系,仅仅是一种参数计划,因而不可能直接通过财政调节手段、金融调节手段等宏观控制机制的具体作用形式导入市场机制。国民经济计划只有在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后,才能通过财政调节手段、金融调节手段等宏观控制机制的具体作用形式对市场机制发生调节作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企业家市场宏观管理方式是与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基本一样的。然而,企业家市场毕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这种方式又不能完全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而是与党的干部人事政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制和行政方式的有机体系。一、经济方式经济方式主要是利用经济利益作为导向的杠杆,按照企业家市场宏观管理的目标要求,对企业家市场配置进行调节。第一、工资。工资就是企业家资源的价格,也是对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与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不同,企业家市场是党和政府宏观调节下的市场,工资就成了党和政府重要的调节工…  相似文献   

6.
袁定喜 《传承》2011,(15):71-73
斯大林时期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公有制形式单一、高度集中、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和国民经济片面发展等特征。1991年苏联解体,在某种意义上说乃是斯大林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所造成的悲剧。其根本教训在于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脱离本国具体国情,具体教训则表现在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条件难以满足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发挥金融工作的作用 金融,就是资金融通。社会主义金融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联系计划与市场、国家宏观调节与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寒暑表”,在国民经济运转中起中枢作用,是调节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一、构建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结合形式体系的必要性改革以来,人们在探讨和设计我国经济调节机制的目标模式方面,作出了富有启示和成效的探索。人们一般都注意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三个调节器,即指令性计划调节、指导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并大都把指导性计划调节视为主要的调节形式。实际上这种以指导性计划调节为主的、包括指令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雏型,在近几年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业已投入了试运转。其间,有成功的经验积累,也含有深刻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宏观控制,不仅需要国家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管理,而且需要合理的企业行为与之相适应。前一时期,我国在宏观控制方面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微观运行的不配套和反应迟钝,使宏观的调节信号和控制措施无法得到灵敏的反应,这已经成为有效进行宏观控制的一大障碍。因此,为宏观控制建立必要的微观基础,就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节体系,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宏观控制的微观层次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实行宏观调控,发挥其整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请看它们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第二,内容不同。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认为,“十五”建议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后,实事求是指出发展目标,并非常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以往相比,建议的性质和功能都有了根本的变化。现在我们编制的计划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后者具有指令性,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和事业单位必须完成。今天,市场已经基本上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十五”建议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指导性计划。政府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作出指导和引导,让各市场主体了解世界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增长速度、市场的变化等,以便知道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12.
人才市场宏观调控与计划调控的根本区别江苏省盐城市人事局副局长季志富来稿认为:一谈到人才市场宏观调控,有的同志就会想到是“统包统配”复辟。其实,计划和市场两种条件下的调控有着根本区别。──指令性与调节性的区别。传统的人才“统包统配”体制,在人才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调节国民经济的两种手段。对于宏观调控,目前人们往往注意金融、财政、经济法规等调控手段,而忽视计划调控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有人甚至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根本不需要运用计划调控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担心强调计划调控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会使市场g济走回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子上去。究竟怎样认识计划调控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谈点初步认识和看法。一、计划是宏观调控中一种直要的调控手段市场的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保留的直接计划调节张明龙目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抛弃的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还是要保留的。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运行,非但应保留、改进、完善指导性计划,...  相似文献   

15.
试论计划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克礼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有其各自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主要是在宏观层次的调节和导向。计划要为培育市场,发展市场和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做好服务、协调、监督工作。通过宏观调控,实现总量平衡和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经典意义上的计划”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1)计划是按需要调节生产的手段;(2)计划对市场的否定是一种哲学意义上包含了肯定其合理内核的积极扬弃;(3)计划存在于利益无差异的境界中,科学性与利益性内在地统一于经典计划之中。文章把传统计划运行的内在矛盾归结为科学性与利益性的矛盾,对改革前后这对矛盾的演化作了具体描述,揭示了计划机制的三次变异,认为“看不见的脚”的无规则调节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模式下计划运行内在矛盾的主要特征。为解决这一矛盾,文章提出了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和政治机制“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作者认为,规范化地方政府、各部委、办、局等中间利益主体的活动,消除“看不见的脚”的无规则调节,是设立政治机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微观经营机制、市场协调机制和宏观调节机制有机统一的角度,对新经济运行机制中市场的地位、体系和作用机制作一初步探讨。一、新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市场,是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的中心环节和枢纽。近年来,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我国学术界逐步破除了“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传统观念,也否定了计划与市场“板块结合”甚至不相容的陈旧观点,认识到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并不矛盾,计划调节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  相似文献   

18.
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回避企业经营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8年我国建立第一家期货交易所至今.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迅速,从业人员已有20余万,期货交易所在清理整顿后有14家成为我国试点期货交易所,会员超过3000家,全国有3、4百家期货经纪公司。期货市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指令性计划大大减少,由市场调节形成价格的商品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生产资料实行市场价格的部分已超过70%,消费资料实行市场价格的部分已超过90%。生产者、经营者由过去简单地接受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和行政规定的行政性价格,转而根据市场发出的信号来决定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已初步奠定了企业资本营运的基础.产品经营与资产经营同时运行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绝大部分生产领域已经实现了由市场调节替代计划调节。据《管理世界》1998年第二期上刊登的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一份专题报告说,目前农业生产已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国家只对粮食、棉花、糖等9种产品实行指导性计划;工业生产中实行指令性计  相似文献   

20.
从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看,单纯用计划调节投资活动不行。投资活动完全由计划直接控制,国家以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按行政管理系统和区域分配投资,下达指令性投资指标,各地、各部门服从于指令性计划权威,在投资中既无利益约束,又无风险压力。结果是投资活动既缺乏活力,又难以保持协调,最终使得投资活动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单纯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亦不行。在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前提下,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