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玄宗在执政的前期,勤于政事,积极进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在他执政的后期,他志得意满,居安亡危,骄惰怠政,纵情声色,宠信佞臣,穷兵黩武,致使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并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也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列宁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执政伦理的概念,但他阐明了相关思想,如执政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执政党"总的领导"不是代替苏维埃工作;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这些思想突出了执政党坚持民主执政、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伦理原则.他重视党员道德教育,要求通过相关制度不断拓宽执政党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彭匈 《当代广西》2014,(1):56-56
正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原本是个诗人文士的元结,在平息安史之乱及后来的生命历程,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英雄豪士形象。尤其是他在广西的一段非凡经历,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容县这个地方,都是刻骨铭心的。元结字次山,号漫郎,天宝十二年(753年)中进士。当时,兴盛的大唐已然开始走下坡路了。安史之乱的烽烟,扰乱了元结心中的宁静。乾元二年(759年),元结投笔从戎,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并向肃宗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相似文献   

5.
<正>智商的高低决定了能力的大小。网络时代,官员网络"智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执政水平的高低2"网络"是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6.
刘世华  董正宇 《传承》2011,(24):10-12
执政伦理是政党对国家权力运用的伦理基础,它对于提升政党的合法性、正当性有积极意义。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建立"科学"的执政决策机制,通过加强执政主体的"信念"教育来保障执政制度的良好运行。在这些执政内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即所有实践的目的都应指向"人",为了所有的"人"应当是执政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正是这些执政理论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李利民  梅水燕 《理论月刊》2007,(10):126-128
安史之乱诗坛上的诗歌,从风格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盛唐风格,由盛唐到大历的过渡风格,大历风格。文章据此将安史之乱诗坛的诗人分为三类,分别探寻了他们在精神成熟期所经历的朝政背景,从而找到了他们在安史之乱诗坛创作出不同风貌的诗歌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见惊雷  王彬  伍远近 《小康》2004,(2):24-26
"人虽走,茶未凉。"这一逻辑适合形容薄熙来和今天的大连。薄熙来在大连工作了16年,以市长的身份开始实施他"经营城市"的理念也有8年,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政治空间在大连这个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即便薄熙来离开大连已有3年时间,但这座城市或多或少还留有昔日市长的执政印记。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9,(2):40-40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连续执政的几十年里,把瑞典从欧洲一个相对落后的"海盗国家"变成了"田园诗般的国家"。从1932年至1976年,社民党连续执政44年,虽然受到1976年至1982年、1991年至1994年两度在野的执政挑战,但其重新取得执政地位后,一直保持着"第一大党"的地位。在实行温和多党制的议会民主国家中,社民党的执政奇迹,首先来自于它所创造的显赫执政业绩。  相似文献   

10.
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宏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形成了党的建设的宏伟规划,对于保证党长期执政具有重大意义。《决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执政之基",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则以发扬"执政之德",抓紧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提高"执政之能",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完善"执政之法",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以掌握"执政之魂"。它反映了党的执政规律,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有效性,给党以方向,给人民以信心。  相似文献   

11.
刘定纯同志现任新民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他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能力建党"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注重强化党员干部的个体执政能力。强化党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点;强化党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要体现职级层次和差异;强化党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要以"民意"、"民本"为根基。  相似文献   

13.
论依法执政     
杨文亮 《创造》2003,(12):16-17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必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这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具有明确的严格的本质规定性。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资格、执政权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和赋予的。其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新党章则正式以党规党法的形式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下简称"三执政")确定下来。"三执政"强调了我们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要求,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分析执政的基础、宗旨以及方式等问题入手,科学地回答了"凭什么执政"、"为什么执政"或"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的中国化自然有着不同的发展逻辑:政治发展逻辑、经济发展逻辑和文化发展逻辑.其中实现由局部执政条件下的联合执政向全面执政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转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基本政治逻辑;实现由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基本经济逻辑;实现由传统发展观主导下的执政理念向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执政理念的转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基本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又强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文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统战资讯     
[理论]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创新使我国政党制度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与时俱进,把合乎时代潮流、体现民众愿望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的新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党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坐标来提升多党合作的民主化和制度化, 积极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思想。为适应中共执政方式新变化,各参政党也要不断转变和完善参政议政方式,以实现"科学参政、民主参政和依法参政"。  相似文献   

19.
见惊雷  王彬  伍远近 《小康》2004,(2):20-23
在中国政坛,54周岁的薄熙来算是一个另类。身为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儿子,他在大连金县做了多年的县官,尔后又主政大连长达十年,赢得了一个"明星市长"的美誉。2001年他开始担任辽宁省的省长。他执政风格强硬,从政理念开放不羁,对下属要求严厉,还得罪了不少同僚。然而多年的努力使他赢得了百姓的偏爱,成为媒体眼中的宠儿。他没有不绝于耳的官话套话,没有对上巴结对下安抚的官僚样子。"他是一个有激情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薄熙来曾经的下属这样评价他。那么薄熙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几年他又在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邃理念。我理解,它主要包括执政要求、执政要务、执政意识、执政宗旨和执政方式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