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1,(12):2-2
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开发商买了它,政府要把2亿元土地出让收益"奖励"给开发商;它没有施工许可证却能开建(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政府没有义务奖励开发商,更没有权力这么做,而最不合理之处是,奖励开发商毫无必要——土地是竞拍的,用不着政府求谁拿地;开发商拿地建房是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各级地方政府热衷于争上大项目、修建高速公路,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筑硬件之路,那么有效打通公民权利救济的"断头路",无疑是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软件之路.硬件建设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自然成为当下各级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最佳首选.然而对硬件建设过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投入,势必影响、忽视甚至放弃软件建设.目前堪忧的是人为设置各种障碍,造成公民权利救济的"断头路".譬如目前全国遍地开花的"城中村"改造拆迁项目,政府单方面给被拆迁人定好了拆迁范围、补偿单价、补偿面积、安置地点等等,被拆迁农民几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机会和权利,即使政府的拆迁补偿极端不合理甚至严重违规、违法,被拆迁人也几乎没有任何权利救济途径.在此大背景下,大量开发商更是明目张胆地采取断水、断电、堵路等非法强拆手段迫使被拆迁户搬迁.更严重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金融借贷的收紧,部分依仗权贵支持而无资金实力的开发商,拆了农民的房屋而又无力开发建设,造成补偿和回迁长期得不到落实,严重损害被拆迁人利益.据实地调查,大多数被拆迁农民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为了美化生存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的拆迁改造活动的.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拆迁活动没有依法征求农民意见、违背农民意愿、补偿安置不合理、借拆迁随意侵占耕地和侵占农民房地财产权益等等.  相似文献   

3.
丈母娘需求当然不是推高中国房价暴涨的原因,但中国房价上涨一直归因于一个似是而非的事实:地价上涨,这其实也是一个谬误。地方政府如果直接在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土地上盖房销售,不仅可以彻底抑制房价的上涨,而且可以将被开发商攫取了的大量地价利益转为财政收入,从而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投入公共事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征用土地是城市建设所必需,但是,需要很好地解决征地补偿的标准问题,因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关乎农民生活,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使被征地农户、开发商、政府三者间的利益达到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近来听说有开发商坦言,他开发住宅就是要通过为有钱人盖房来赚钱,我认为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这样说无可厚非.问题是政府应如何调控住宅的开发,如何引导房地产开发在总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很多地方,拆迁问题已呈白热化趋势,不少社会问题无不涉及房屋拆迁问题。提起拆迁,开发商纷纷叫苦,被拆迁户满腹牢骚,政府也焦头烂额。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拆迁矛盾和纠纷已经表明,拆迁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建纠纷问题,实际上它已牵涉到法律、政府职能、公众权利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正处在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因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展而失地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大量失地农民找不到工作,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什么农民被征了地,而生活却得不到保障呢?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给农民的赔偿费(包括补偿费、安置费)极低。政府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地,但转手之后却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差价卖给开发商。征地所获得的级差地租相当一部分落入开发商的腰包,另一部分被地方政府拿  相似文献   

8.
秦海霞 《小康》2007,(4):30-31
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利益驱使的房地产市场里,住房保障体系从诞生开始便被一些专家形容为“戴着镣铐的跳舞”,生存、发展的难度不小。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单位自建房、个人合作建房等方式纷纷登场,但就目前来说,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艳娜 《前沿》2014,(19):97-99
迎向污染是舶来品,中国在相关立法方面还处于空白期。居民区包围工业区是迎向污染的一种。中国司法实践对居民区包围工业区这一特殊的迎向污染的判决,一般是判处开发商承担主要责任,致污企业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次要责任。开发商的单方行为对居民区迎向污染只是治标措施,完善政府管理,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规范开发商行为,建立政府、居民与开发商共同协作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本。  相似文献   

10.
开发商把房屋预售资金挪作他用,“拆东墙补西墙”;买房入住后,却迟迟办不了房产证;房屋面积到底是建面还是套内,合同里常常让人雾里看花……对于如此种种“潜规则”,将被《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明确叫停。  相似文献   

11.
近来听说有开发商坦言,他开发住宅就是要通过为有钱人盖房来赚钱,我认为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这样说无可厚非。问题是政府应如何调控住宅的开发,如何引导房地产开发在总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一份房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对于以资金维系命脉的房地产开发产业,取消预售无疑掐断了一条重要资金来源。因此,这几天许多开发商纷纷表示,单纯的取消预售对行业打击太大了,银行如果想要规避风险,应该在金融制度上进行完善;这等于增加开发商成本,很有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这种场景又让人想起两年前那场“121文件之争”,那场被房产商称为与政府博弈经典的战役。"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活跃和房价的过快增长在2003年终于开始引起高层的担心。"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财政投入资金的逐年增加,涉农扶贫资金频频出现被挤占挪用等问题,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发、频发态势。如何完善我省涉农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当前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求涉农扶贫资金监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它们的客观规律,试图寻找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建芬 《小康》2006,(7):50-53
三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个怪圈:房价涨了控,控了涨,涨了再控……面对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开发商都不满意的房地产政策,或许让“开发商的归开发商,政府的归政府”才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6,(3):34-35
2006年3月29日.审计署发布了2006年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这也是我国第一份有关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告。公告称,总的看。2004年度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是好的。通过审计,促使有关被审计单位上缴财政各项资金11.83亿元.追回和归还各类被挤占挪用的资金41.64亿元.按规定拨付使用滞留、闲置的资金117.62亿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建议完善各项制度规定472项.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商品房预售制及资金监管经验包括建立与工程进度相匹配的住房按揭贷款发放模式;按节点向开发商划拨预售资金;委托第三方机构监管预售资金账户;建立首付款及期房保险制度;强化开发商交付主体责任,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交付风险等。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商品房预售制及资金监管经验,从统一立法明确职责、优化预售资金支付模式、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及信息披露、构建首付款及期房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健全我国房地产资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经济适用住房"有限产权"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公布的新<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有限产权"的概念,以期解决早期模式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然而这种限制产权交易的有限产权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对当前有限产权模式的分析.发现其在政府监管成本、地方政府投入、开发商兴趣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建议采取所有权与居住权分离的新型有限产权制度,充分发挥经济适用住房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具体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政府优先产权和开发商有限产权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内部分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萎缩迹象。同时,严格的信贷政策及上市等融资渠道受阻也让一些开发商患上了“资金饥渴症”,于是一些开发商祭出了“分期首付”的旗帜,期望通过促销加速资金回笼。  相似文献   

19.
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造成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高房价问题,国内各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解读,其中,“成本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成本论的基本逻辑是,由于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造成土地成本的上升,加之政府的高昂税收等成本因素提高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定价时必然会提高价格。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京沙快速路拆迁安置房建在长江路与代庄路交叉口的汇景嘉园中,300多户被拆迁的居民安置于小区的15~#~22~#楼。2011年7月,这8栋楼刚刚封顶,却因墙体砖的质量问题被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拆除。政府的民心工程为何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开发商、施工方、监理单位的层层把关缘何成了虚设?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此案的警示意义在于:对于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的建设,同样要注重质量。郑州市的负责任态度和果断作风值得各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