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夏明翰故居     
《新湘评论》2020,(10):F0003-F0003
夏明翰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0余年,故居内陈列着夏明翰烈士的铜像和诗稿等近400件文物,还收集了何叔衡、郭沫若等为夏明翰题写的挽联和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就义前所写的这首诗气壮山河,一直广为传颂,他的忠诚、勇敢、坚毅和坚守的"主义"也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夏明翰故居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相似文献   

2.
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就义诗,字字带血、笔笔惊心。以诗观人,犹如见作者之凛凛威风、浩然正气。以诗传情,感受到的是作者在生死考验面前的镇定自若、威武不屈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贞不渝、矢志不移。诗的作者是烈士夏明翰,湖南衡阳县人。他出身豪绅地主家庭,却从小痛恨黑暗的社会制度,在心中萌生出革命的火种,因而与贫苦工农打成一片,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砸  相似文献   

3.
提起夏明翰,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首被著名诗人萧三称为“最好的一首革命诗”、后来被编入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的,诗如其人,这首诗一字千金,字字带血,笔笔是心,完全是夏明翰烈士崇高的思想品格和纯洁党性的写照.透过他的家庭、婚姻与爱情,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吕芳文 《湘潮》2005,(7):1-1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充分显示了夏明翰等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人们也许还不知道,学生时代的夏明翰,就以他背叛封建家庭、冲出封建牢笼的勇敢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他追求真理的决心。夏明翰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夏时济做过清户部主事,为退休京官。因夏明翰出生于1900年农历八月初一,祖父为图吉祥,特给孙儿取名桂根。夏明翰父亲名绍范,字孝琪,清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夏绍范是清末一个阅历广,而又不墨守陈规的地方官员。他希望子女都能学习先进科学…  相似文献   

5.
夏明翰站立在春寒料峭、杀气凛凛的刑场上,耳边一直激荡着那首慷慨激昂的国际歌,他感觉周身的热血在沸腾、在奔流。面对全副武装的刽子手们,这位坚贞不屈的战士挥动带着铁铐的手臂,写下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夏明翰”从血泊中站立了起来,擎过烈士手中真的“主义”的火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染红了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夏明翰的名字连同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铭刻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里,永远铭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不仅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而且有非凡的写诗才能.1926年,夏明翰的好友、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的郭亮买了一把宝剑,挂在床头,经常在清晨打拳练剑.一天,夏明翰问道:"你那宝剑挂在床头是什么意思?"郭亮笑而不答,旁边有人打趣说:"他在想诗,莫打岔!"郭亮也笑着说:"你们真的引出了我两句打油诗."说着他念了这样两句诗:  相似文献   

7.
<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贯长虹、动人心魄的就义诗,是1928年夏明翰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留下的生命绝唱。它真实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贞和为了理想慨然赴死的决心,充分展现了其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党建》2020,(8)
正1928年3月20日清晨,共产党人夏明翰被押往汉口余记里刑场,当国民党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时,他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随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夏明翰,字桂根,190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夏家几代为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尽管家境优渥,但夏明翰从不以"夏府少爷"自居,还时常帮助家里的佣人、同情贫苦的百姓。  相似文献   

9.
<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就义前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壮烈诗篇。夏明翰是我党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引导夏明翰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重要的人物要数毛泽东。毛泽东是夏明翰的老师,而夏明翰又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在革命的洪流中,夏明翰极力支持毛泽东,协助毛泽东开展各种革命工作,为中国革命的事业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闻君就义汉江城,慷慨高歌主义真。气吞山河遗篇在,血溅沙洲浩气存。白骨推波卷巨浪,丹心永照"后来人"。喜见今朝乾坤赤,英魂含笑看朝晖。这是新中国诞生后,郑家钧同志专程到汉阳凭吊她的爱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同志的忠魂而作的一首七律。夏明翰同志不仅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而且有非凡的写诗才能。他的诗,尤其是他的就义诗,充满革命豪情,饱含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鼓舞着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湘潮》2000,(5)
今年是著名烈士夏明翰诞生100周年。提起夏明翰,人们就会想起他那首蕴含着对真理勇敢追求的执著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信心的《就义诗》。事实上,在夏明翰献身之前,受他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三个弟妹已先后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追根溯源,1920年金秋《毛泽东与夏明翰的师生情谊》的缔结,如同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他们整个的前进道路。▲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解放了西南重镇贵阳市。年方37岁的兵团政委苏振华奉命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委和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夏明翰烈士诞辰105周年。近日,在九江市委老干部科同志的引见下,笔者见到了夏明翰烈士惟一的女儿——78岁的夏芸老人,她跟我谈起了她的家庭。父亲牺牲时我还不到半岁,但父亲的信仰和品行却影响着我的一生我的父亲性格直爽、坚毅,为人真诚,牺牲时的那四句诗概括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临刑前,当国民党的执行官问他有什么话要说时,他镇定自若,并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就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父亲写这首诗时是顺手而来,一气呵成,这都是他的真心话,没有半点做作,完全代表了他的性格、脾气。192…  相似文献   

13.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们的生命如歌如诗,而其中许多先烈的"就义诗"更是他们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的写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4.
正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常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指夏明翰赠与郑家钧的一颗红珠——编者注)留作相思念,赤云(指夏明翰的女儿夏赤云——编者注)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王静 《红岩春秋》2022,(10):40-45
<正>1928年3月20日,国民党反动军警在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准备处决一名重要人物。这人便是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夏明翰。夏明翰被押往刑场时,已经遭受过各种刑罚。他的鼻梁被铁丝戳穿,手指被竹签刺穿,身上到处是被烧红的铁块烙烂的痕迹。一路上,他高唱《国际歌》,无丝毫怯懦。行刑之际,军警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他挥笔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随后慷慨赴死,年仅28岁。这位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究竟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又如何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7):38-38
共产党人夏明翰烈士在被敌人逮捕时年仅28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妻子三思而行,但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展现出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于1914年的吴健,现在依然神情健朗,和蔼达观。对进步与光明的渴求与追寻,已然铭刻在她心底,那是此生永不能忘的记忆。谈及影响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家族往事,她的记忆总会不经意地绕回到那首曾唤起无数志士仁人投身革命、慷慨悲壮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相似文献   

18.
夏明翰“七一”来临,捧读几位革命先烈的诗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面对镰锤赤旗,使我深悟到一条朴素的真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纯真的主义,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线。夏明翰的就义诗夏明翰穴1900—1928雪,祖籍湖南衡阳县。父亲早逝,由祖父抚养,被强迫每日读《四书》、《五经》。1917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内,他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读进步书籍,并参加游行和反对军阀的活动,因此与祖父的矛盾日益尖锐。1920年夏明翰离家出走,去长沙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1921年秋,他入自修大学,并经毛、何二人介绍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这首无产阶级正气歌,久久地响彻神州大地,教育与影响了几代人。世纪伟人毛泽东十分钦佩烈士这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并高度赞扬“夏明翰有一个好母亲”。夏明翰的成长,浸透着他母亲的满腔心血。正是她———夏母陈云凤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把子女一个个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她有4个子女———夏明翰、夏明衡、夏明震和夏明霹前仆后继,壮烈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似文献   

20.
刘呈登 《湘潮》2024,(1):18-19
<正>夏明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他短短的28年生命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赴汤蹈火。追溯他的光辉历程,感受最深的是他良好家风的传承。湖湘子弟出乡关,言传身教启后贤祖辈对夏明翰的思想和革命实践具有启迪意义。夏明翰的祖父夏时济系衡阳县礼梓山人,曾任户部主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