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加强法院和人民群众间的联系、提高审判质量及审判效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法,所以出现各地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执行不一的情况。本文就此大胆地进行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日本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化其对钓鱼岛的法理占有,由此造成了钓鱼岛冲突的日益加剧。政治野心、资源贫乏和国际环境变化是日本加快对钓鱼岛进行法理占有的三大原因。为此,我国需要从战略、战术和外交三大层面来寻找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制度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际政治思潮,它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论战的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新自由制度主义将具有更大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推动统战理论政策创新,是今后统战研究部门的中心任务。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做好统战理论研究工作,推动统战理论研究上水平,必须把握“五性”。  相似文献   

5.
肖新平  陈家傲 《求索》2015,(3):110-115
行政诉讼中权利保护的漏洞在任何国家制度中都不可避免,紧急审理程序为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相关制度,而我国对此尚存制度空白。但我国存在可供借鉴的制度资源,司法实践也对填补权利保护的漏洞提出了现实要求。构建紧急审理程序具备宪法学、诉讼法学和法哲学上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实现实质正义和经济效益的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建构:确定适用范围,并将紧急保护措施划分为暂时停止执行、临时处分措施和保全性措施三类;缩短审理期限并实行独任审理和一审终审;举证责任以被告承担为原则,原告承担为例外;具体明确启动、变更等相关程序问题及判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郭艳梅 《长白学刊》2009,(4):156-156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指控辩双方在庭审前相互展示证据,相互获取有关案件信息的一项制度,这是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保障对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达到诉讼公正和效益的要求而逐渐产生的一种制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控辩双方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换或展示各自持有的能证明其诉讼主张的各种材料,使得证据在庭审前得以明确和固定。  相似文献   

7.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及其制度建设成为学界和社会持续热议的话题。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是公认的“反腐利器”。从长远计,我国应该尽早出台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以此建立完善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晶焱 《人民论坛》2012,(14):19-21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仍然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维系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不适应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打破二元经济体制,将现代生产工具、先进科技、资本引入农业生产,将农民引入市民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现代福利经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孙涛  邢红旗  徐学彬  马丽 《传承》2014,(4):126-127
在教练式引导下,积极实施大学生评优选先的个人申报制度,有助于扭转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创建积极、高效的工作局面,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担保法>承大陆法传统,设定了先诉抗辩权制度,规定了保证人先诉抗辩权适格条件、法律效果及适用限制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于平衡保证合同当事各方权利义务、稳定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法的有限理性存在的根源表现为立法人员的知识或知识结构的偏失、立法人员的个人偏好、立法中信息源的不足以及立法信息传递的中间层级的失真,由此而可能造成立法质量较低、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立法成本大,立法效益降低等情况。对立洪的有限理性的制度完善方面主要要在立法中建立专家委员会咨询制度、立法助理制度以及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迪昕 《求索》2011,(10):166-168
在美国法域中,支撑役权作为一个重要制度,体现在它重视对土地所有者权利的保护,此外与不动产支撑利益有关问题亦是民法研究,尤其是在完善我国立法方面不容回避,倘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引发毗邻不动产所有人之间冲突,更会增添社会不和谐因素。尽管我国物权法出台并得以实施,但面对不完善之处仍存在之现状,笔者将以探讨美国法域上“支撑役权”制度为基石,在具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借鉴,以期冀使支撑役权与我国立法体系相融合,使物权法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崔珊珊 《理论月刊》2022,(10):100-107
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解政治领域的制度现象提供了文化—认知视角。随着研究议题的深化与扩展,组织趋同的机制、作为过程的制度化丰富了制度变迁研究的理论资源,自觉的制度变迁研究更是在动力来源、动态过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环境、制度、行动者三个层面,制度变迁的过程可从不同阶段的区分、多种变量的互动等角度加以理解。该流派在强化文化—认知分析、提升制度变迁解释力的同时,也面临结构与能动关系的处理、观念性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需要相应的运作环境。民事诉讼模式环境是民事诉讼自认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诉讼模式环境应选择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我国的民亨诉讼自认制度应从构成要件、自认的效力、自认的撤销与追复、对恶意自认的制裁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执行的一种司法制度。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主权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自1833年比利时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引渡法。至于各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或公约,则更多得难以计数。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案件部涉及到引渡问题。然而,我国在引渡立法方面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已先后与波兰、蒙古、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但这些条约均未包含引渡的内容,而且条约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立我国的引渡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宪政基础上的立法听证制度,体现立法的公正性和民主性,是实现法律正义的有效程序。我国宪法确立的人民主权的原则为立法听证提供了深厚的法理基础。立法听证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借鉴国外的立法听证经验,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大立法听证制度,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立法体制,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7.
刘英 《人大论坛》2006,(2):29-30
立法助理是指协助立法机关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立法职责.完成立法工作的具有立法专门知识的人员。立法助理制度是随着20世纪以来的科技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各国立法工作的专门化和立法机关职能的不断强化而发展起来的.是协助立法机关工作的一项专项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申坤 《桂海论丛》2012,(6):16-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设计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与实际运行中缺乏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它在权力运行和制度实施中出现事实与价值的不吻合。这种不吻合归根结底是人大制度的制度空间演变的问题.即人大制度设计的制度空间与人大制度现实运行中的实际空间不相符合。学术界从结构、权力、行为者和历史四个方面寻找原因,虽各有侧重但缺乏全面性。文章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以平衡政治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内在张力为出发点,将人大制度的变迁放置于历史时空中,在制度设计、制度调适、制度发展的动态运行过程中观察各种变量.即环境变量、观念变量、行为变量和制度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及对制度产生的影响,以此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和人大制度变迁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理性选择的视角理解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其制度变迁研究受到理论资源的深刻影响。理性选择理论是该流派的理论内核,塑造了制度变迁的典型解释,后者具有功能主义、非历史性、集体利益导向、忽略观念性因素、低估权力不对称等缺陷。理性选择理论的修正、新制度经济学等分析工具的引入则催生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解释,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典型解释的缺陷,并提升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对非正式制度、制度演化、内生变迁的研究潜力。未来的研究必须处理好制度功能与制度生命力、理论内核与理论边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法官释明权是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博弈的结果,也是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权利相互妥协的产物。释明权本身含有沟通共识的内在要求。它是连接法院职权与当事人权利的纽带,也是构筑法院与当事人和谐关系的桥梁。应从协调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入手,在为实现权利而真诚沟通的和谐司法理念指导下,加快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基础培育与法律规则体系的完善,加快构建以和谐司法为理念、以达成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和谐状态为目标的法官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