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总政莲花池干休所一名离休干部,今年85岁。50年前,我参与创作了故事片《雷锋》的剧本。创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雷锋无私奉献、勤奋敬业的精神,是我终生学习的好榜样。多年来,我无论在职还是离职,都兢兢业业,先后创作了《战火中的青春》《闪闪的红星》《太行山上》等18部影视作品,出版了《上甘岭》《踏平东海万顷浪》等多  相似文献   

2.
张兵 《党史博览》2009,(7):43-45
2007年岁末,我去北京市报房胡同采访柯华大使,并送去我参与主编的《见证奥林匹克》一书给他。该书中的一篇《乒乓使者到几内亚》,就是他提供的。我开玩笑说道:“柯校长还记得我吗?”他笑答:“名字记得,模样记不清了。你要知道,我刚刚过了92岁生日。”我打量着他笔挺的腰板儿、稳健的步态,听着他从容的叙说,觉得与35年前同在外交部湖南“五七”干校时无大差异,竟一时不敢相信他是年近百岁的老者!  相似文献   

3.
冯契先生三十年前要我深入地研究唐代大佛学家宗密的"本知论",并深刻地揭示出他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一命题的奧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才写成《宗密的"心学"及其意义》一文。《宗密"心学"的核心及其意义》一文,是我断断续续地用了近30年的时间研究宗密所取得的一项成果。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宗密"心学"的核心进行了探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真心"的地位,说明作为他的"心学"核心的"心",不是一般的心,而是最高层次的心,即"真心"的"自性本用"。通过研究还发现了宗密"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4.
大约三四年前,我便听说金冲及先生正在整理当年胡乔木、胡绳等在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时的谈话记录。现在,这些谈话终于整理完毕并成书面世,书名是《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称《一本书的历史》)。金先生对学术研究真的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对他来说,这是了结了多年来的一桩心愿。对党史后学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份  相似文献   

5.
“《忏悔实录》书中部分人就是几年前我们身边的领导,特别是谭某,他的忏悔深深触动了我,人要算清‘七笔账’,特别是自由账最重要……”平昌县灵山镇纪委书记何尧昌看完省纪委监察厅编印的《忏悔实录》,向笔者说道。  相似文献   

6.
正开卷有益,是每个读书人最深刻的体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经常出现在我身上,于是,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自身"补钙",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致加西亚的信》等书,特别是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7.
沉雄俊逸去雕饰——读李才旺诗集《有伞的风景》□毕富棠我与李才旺相识于1979年,那时他在中共晋东南地委宣传部做领导工作,印象中当时他已有不少作品见诸报刊。时间一晃近二十年,现在他终于出版了诗集《有伞的风景》,我是打内心为之欣喜的。因为苍劲浑厚的太行山...  相似文献   

8.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少时家贫缺纸笔,常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他的"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  相似文献   

9.
正李保国走了。虽是英年早逝,却是硕果累累,事业有成。李保国实在是太累,太需要休息,才枕着他的"太行梦",进入到"太行山上满山树"的"梦乡"。他一生没有闲过,他说:"人活着时刻要有事干,没事干,不就精神空虚吗?我觉得我什么都满足,我就需要干点事!"省委作出的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决定》指出:"李保国同志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贫的先进典型,是服务基  相似文献   

10.
汪东兴撰写的《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书(以下简称《汪》书),以亲身经历和相关历史资料相穿插,记述了从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到林彪集团覆灭的经过,披露了一些只有当事者才能叙述出的细节和经过,有助于人们更加认识二十八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特...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一本《谁来养活中国?》遭到中国社会和舆论的普遍反驳,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中国人对他刮目相看。十年后,这位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从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该校名誉教授。今年,他又推出了《地球不堪重负:水位下降、气温上升时代的食物安全挑战》一书,书中谈了他对中国食物安全形势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2.
追寻房龙     
周玉奇 《唯实》2000,(9):142-142
推荐给儿子看的书——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他一口气看完了。问他感觉,“很好!”于是我又给他《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发明的故事》、《宽容》。“接着看吧,看完我们再讨论。”儿子埋下头去,由此我想到房龙其人其书,想到了青少年读书。  相似文献   

13.
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件很惬意、唯美的事,但需要一种安宁甚至有些寂寞的心境.正如译者徐迟所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一个人的书. 于我而言, 《瓦尔登湖》不仅是一本优美的散文,同时还是一本崇尚筒约生活方式的书籍.在细细品味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美丽遐思的同时,还对他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减少消耗、减少浪费,追求筒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赞叹不己.要知道,这是作者1 56年前的思想与文字,他摒弃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人们所竭力追求的奢华,远离城市的喧嚣,让灵魂在大自然的静谧中得到超然于物外的净化,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一本好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每次阅读它,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两年前,我曾经读过,心灵为之震撼;今年春节期间,我再次细细品读,又悟出了新的道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相似文献   

15.
革命回忆录《我与曾山》一书,叙述了曾山同志一次感人的病例:建国初期,曾山同志担任上海市副市长,负责城市接管和财经工作。有一天,工作中的他突然晕眩从楼梯上跌下。后来医生确诊时惊讶地发现:这位大上海副市长的"病",居然是营养不良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一本好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每次阅读它,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两年前,我曾经读过,心灵为之震撼;今年春节期间,我再次细细品读,又悟出了新的道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相似文献   

17.
<正>时光荏苒,一晃儿,《党的生活》杂志复刊已经40周年了。回想40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手捧着书墨飘香的《党的生活》爱不释手。而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仍对她情有独钟。在40年风雨路上,《党的生活》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当属1995年6月刊登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报告材料  相似文献   

18.
李进 《当代贵州》2014,(31):62-62
正自识字以来,坚持读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一路愉快向前,却发现"书"的指引也会有岔路、歧途。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曾国藩不止一次向家人和朋友推荐书目,有"每日必读"、"传家八部"、"家中必备28书",由此看来读什么书确实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信息泛滥的当下。《论语》无疑是传世好书,使我不倦阅读、不断受益。1996年读到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论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了中韩人民的友谊,特别提到了出生在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曲者郑律成。一郑律成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唐平铸在太行山根据地的战友。父亲说:郑律成在音乐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和他的坚定信念,和他多方面的斗争实践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我是伴着《星火燎原》这部书长大的。记得上小学时有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本破了皮的《星火燎原》,同学们都围着他,一人读,大家听。书中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一直刻印在脑海中。当兵了,在全国闻名的"铁军"部队,从连史馆、团史馆、师史馆,我一遍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