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安微博建设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公安微博已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预防网络负面舆情的重要阵地。如何建设公安微博,使其满足公安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公安机关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公安微博仍存在着管理不系统、权威性不强、互动性较差等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力度、改进技术手段,以促进和推动公安微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或民警以真实身份开设的网络平台。目前,国内许多公安机关都开通了网络微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公安微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界定公安微博的概念、分析公安微博的特点、定位公安微博的功能,对于公安微博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这一全新的互联网交流方式在广大网民中日益普及,微博对于公安机关创新工作方法、应对网络舆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公安机关应充分认识公安微博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推动公安微博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公安机关了解社情民意、与民互动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公安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影响着我国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进程,它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内容、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安微博问政中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公安微博问政应做到:明确公安微博服务功能,增强微博的互动性,讲究语言表达技巧,建立健全公安微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安微博”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直接有效面对、解决问题,进而为民服务的一项有益尝试。公安机关利用微博广泛倾听民众呼声,及时沟通互动,不仅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还有利于与民众沟通情感,增加民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与支持。对公安微博的概念、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利于探究和把握公安机关推行微博的未来发展趋势,准备定位,长远规划,制度保障,措施跟进,全力发挥公安微博作为警民交流的“直通车”效能。不断推进我国公安公共关系事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博已成为当下用户最活跃、影响力最强的信息传播平台。目前,国内公安微博呈现出集群式爆发的态势。但看似繁荣发展的公安微博,却在微博内容的量与质、反应速度的快与慢、语言风格的正与谐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精心打造形式新颖灵活的信息互动平台;创新方法,不断探索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群众沟通技巧;强化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公安工作发展的长效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安微博作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拓宽警民沟通渠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而且在打击违法犯罪行动中具有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在利用微博打击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应谨防作秀及其自身缺陷问题,正确认识公安微博的性质和定位,将其作为警务活动的辅助工具。公安微博应用于打击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逐步扩大群众受益体;通过相关制度保障民众参与公安微博的合法权益;建立区域公安微博打击违法犯罪的警务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公安微博推动着公安网上群众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了警务公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舆论引导的目的。然而,网上群众工作仍有待于完善,应该发挥微博力量,构建网上公民社会;同时,打造"龙头"微博,形成公安微博的群群效应,以推动群众工作,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公安微博的兴起与发展与我国转型社会制度贫弱的现状密切相关.公安微博作为制度贫弱的体制外补充形式,其应在利益诉求表达、网络问政参与及警务信息公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安微博的发展应在明确其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将传播内容主要围绕警务信息公开、推动网络问政及服务互动群众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抽样调查及对公安微博文本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公安微博的传播内容结构不合理,并且发布与编辑方式也有待完善.可以通过调整传播内容结构、实现网络问政的规范化、改善传播内容的发布及编辑手段等完善公安微博传播内容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微博在信息传播速度、发布渠道、信息互动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公安微博在2010年度迅速发展,利用微博进行侦查破案成为新形势下打击犯罪的新途径。侦查实践中对微博的利用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扩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已成为公众表达观点、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公安微博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开通微博,面向具有社会覆盖面广、情绪化、易受暗示等特点的网民群体,开展宣传教育、服务群众、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当前公安微博工作中还存在民警互联网观念滞后、微博日常管理不到位、面对热点事件应急处置水平不高等问题,应从树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建立公安微博日常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机制,以及提升民警媒介素养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周宁  俞亮 《公安研究》2013,(3):71-74
2010年以来,微博作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以公安微博为代表的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成为微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透明化问政、舆情监测、加深与网民互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做着自己"微"的贡献,对于促进政府政务公开、加强与公众互动、提升政府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微博未来发展要做到开放性与保密性、专业性与服务性、互动性与引导性、及时性与稳妥性、特色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的集群化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群内各微博的影响力。但作为政务微博排头兵的公安政务微博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群内成员发布内容供给不足、联动效果不佳、集群应对危机事件能力欠缺、集群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应更新公安行政服务理念,在优化政务流程的基础上重构集群格局,建立专业化的运维团队,加强集群化背景下的微博管理制度建设,从而力促公安政务微博逐步成长为常规化、制度化的网络"办公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以真实身份开设的网络平台。公安工作面临巨大网络舆论压力,用新技术来对付因新技术产生的新问题是公安微博产生的基础,也是公安机关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创新。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的网络延伸,各公安微博功能定位上存在着差异。公安微博在应对网络舆论、工作方法与机制创新、增强民警平等意识、和谐警民关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粉丝效应局限性、网络随意性、微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不少公安机关开通的公安微博成为汇集网上民意的渠道、发布防范信息的媒介、受理群众咨询的平台和破获各类案件的助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公安微博也面临诸多挑战。应通过出台注册制度.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增强亲和力,建立涉警舆情联动处理机制和丰富微博内涵等对公安微博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普及使用为公安机关开辟网络前沿阵地带来契机,以公安微博为切入点,公安机关主动关注网络民意导向,积极收集网络社情民意。公安微博的用户数量及分布保证了网络民意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即时传播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实时性和迫切性,双向互动沟通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公安微博是民意主导警务的实践创新,在深化警务公开、完善公共服务、汇集社情民意、宣传及塑造警察形象、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参与成为一种趋势。公安微博作为一种网络参与形式,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警民合作"的核心原则与"善治"理论的基本诉求是完全相吻合的。通过调查发现,公安微博网络参与实践中尚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主动性、理性程度不足等问题。对此,应按照"善治"理论的要求,通过加强警察行政伦理教育,加快公安微博问政建设,培育网络参与政治文化,提高公民主动及理性参与的意识与能力等,切实发挥公安微博在推动公民网络参与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博自2007年进入我国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我国微博使用人数已超过3亿。微博在提高犯罪情报的时效性、拓展犯罪情报获取源、深化隐形犯罪情报挖掘方面的作用日趋凸显,侦查机关可以将微博作为犯罪情报的收集工具,为公安情报建设提供更大的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19.
媒体微博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12月27日,新浪媒体机构微博数量约1.7万,党报微博的表现也很抢眼。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和南方日报新浪法人微博作为研究个案,使用合成周抽样法对其微博内容进行分析,并使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党报微博被关注程度的因素,发现微博内容类型、写作方式、报道手段等与其显著相关,试图在内容生产方面对党报微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骏 《公安研究》2012,(11):19-23
在新兴传媒时代,微博已逐渐成为公安机关利用网络开展警务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成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重要平台。由微博管理与运营产生的“微警务”是现代警务机制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发展迅速,同时面临诸多问题。为保障“微警务”这一新生警务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公安机关应积极探索规范公安微博运营方法,进行长效建设,做好新兴传媒时代的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