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从子夜开始(诗二首)□白岩青寒露过去是春风爷爷的爷爷讲给爷爷爷爷又讲给我香港没有村史故事就扎根在海水里开花于渔网帆船里沉痛于寒露这个季节里156年过去了回归的心情灿烂了又黯淡统一的话题光明了又坠落海水洗白了历史洗干了岁月洗落了星辰和农事秩序但是永...  相似文献   

2.
秦红 《党史文苑》2013,(7):42-44
从小,爷爷的印象就是淡淡的。似乎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听到过他的事情。知道爷爷是谁,还是因为同学问起。那应该是1978年了。一天,班上的女同学拿着一张报纸,写着平反名单,王若飞、博古……她指着"博古"说:"我爸说,这是你爷爷。"我诧异了一下:"是吗?要回去问问我爸。"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6,(12)
正我的爷爷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我的母亲名叫方秀云,今年已经90岁了。现今我们家已四世同堂,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1964年,我的父亲马从云,也是爷爷杨靖宇唯一的儿子,因公牺牲。那年,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还在母亲腹中,最大的大哥也只有14岁。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强的她靠纳鞋底、剪猪鬃、轧手套、当保姆维持着  相似文献   

4.
爷爷的遗愿     
等到我从学校赶回家,爷爷已经咽气了。守候在这位抗日和渡江支前老模范遗体旁的公社和大队干部哽咽着告诉我:你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盼你成为党的人。 爷爷笆斗大的字识不到一筐,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0年前爷爷的遗愿对当时只读小学三年级的我,概念虽然模糊,但其“精神”我却是理解的。“成为党的人”,成为我毕生的追求。 追求的道路坎坎坷坷,追求的脚步异常艰辛。196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所  相似文献   

5.
赵萌 《党史文汇》2006,(7):47-48
那个年代生存着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倔强地试图挣脱世事无形的束缚,渴望自己能够支配那不可捉摸的明天,都曾经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下迈着蹒跚的脚步,去寻找一方心灵暂时栖息的场所。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只能模糊地对30年前的岁月有这么一个模糊而肤浅的印象。但我的爷爷从那个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深情追求,却让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感悟,它们具有沉甸甸的分量。“文字工作好似一把梯子,我在这把梯子上一格一格爬了十多年,跌下来了。”这是在十年“文革”中爷爷对自己遭遇的形象概述。那时候,爷爷把自己的大部分藏书当作废纸卖了,只留下《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6.
正照片见证伉俪情深我的爷爷李克农于1962年去世。当时生活简朴,也不注意收藏,所以爷爷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少。如果谈传家宝,一张爷爷亲笔签名的照片,背后倒有一些值得铭记的故事。这是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拍摄于1940年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爷爷很喜欢,一直珍藏着。1917年,爷爷和奶奶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深厚,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1961年1月,奶奶去世,爷  相似文献   

7.
别说岁月无情,别说往事如烟,多彩的世界怎能预言前行者的脚步。时间可以尘封一切,又可以改变一切,但始终没有抹掉的是我记忆中那层层叠叠“车”的变迁。小时候,我最喜爱的东西就是爷爷那个我眼中旗杆一样高的马车鞭子和那笨拙的钢轴车。爷爷是生产队里的“老板子”头,长着柞树皮一样僵硬的脸且脾气很犟,谁也不能动他那视为“最高权威”的鞭子。爷爷经常赶车去村外的镇里,我也经常能听到关于高楼、汽车以及许多神奇的故事。终有一日,爷爷又要去赶集,我一边扫地、倒水、烫酒,一边哀求爷爷带我去。爷爷三杯酒下肚后,柞树皮一样的脸…  相似文献   

8.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卑微的家庭。小时候,他大多数时间都和爷爷在一起。父母去田间劳作,爷爷和他在家中打扫院子、喂小鸡、烧菜做饭。很多时候,看着爷爷那么熟练地在简陋的院子里自如地穿行,他都不相信,爷爷是个盲人。但是,爷爷确实是看不见的。那天,他跟随父母去  相似文献   

9.
1956年,经上级批准,我作为一名藏族代表随团赴内地参观,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10月4日,在北京中南海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 我家在原比如宗的彭盼部落,隶属三十九族地区。从我以上三代都是百户头人,最早是我爷爷,之后是我父亲。我12岁那年,家遭横祸,爷爷和父亲相继辞世。家中剩我们兄弟4人,我为长兄,幼弟才8岁。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1,(10)
正我的父亲1916年8月出生,原名叫刘福喜,入伍后自己把名字改为刘耀。我的爷爷刘锡乃是个以打铁为生的匠人,奶奶郑机波是个朴实厚道的家庭妇女,他们养育了一儿一女。爷爷靠给乡亲们打制一些小件农具,间或外出打点零工,艰难地维持着一家四口人的生计。父亲从小就非常懂事、孝顺,经常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主动为父母分忧。爷爷奶奶在父亲5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镇上的学堂念书。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0岁的时候就不得不辍学跟着爷爷开始学打铁。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肩膀     
<正>我的父亲离开我5年了,可他宽大的肩膀却常常浮现在我的面前。父亲临走时非常坚强,没有说一句话,我守在他的身边,哭得肝肠寸断,看着他骨瘦如柴的身影,心里就如寒风吹袭一样。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爷爷读过私塾,在当时的中国,职位和收入都还算理想。父亲兄弟姐妹们六个,他排行老五,但世事无常,在父亲8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被日军抓青壮年当兵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父  相似文献   

12.
正我于1930年9月23日出生在重庆,曾祖父是一名药材商,爷爷先后在夔府电报局、重庆电报局任职。父亲谭尔炽,就读于上海工学院,毕业后回到重庆,在重庆电报局任职。当年,谭家在重庆拥有多处房产和店铺,其中位于市区的私家宅院是一栋青砖高墙围成的大院落,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几十间。小时候,我在院里的天井可以骑自行车,更别提鱼池、花园、名贵树木,院里比比皆是。父母带着我和妹妹与爷爷、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不幸的是,在1939年5月4日的日机大轰炸中,我的父母都被炸死了,当时我只有半岁,瞬间成为了孤儿。我是外婆带大的,小时候学说话,叫"爸爸!妈妈!"时,是外婆拿着我父母留下的惟一一张照片,让我看着喊人……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我叫邢燕子。其实我的本名叫邢秀英。因为我出生在北京,北京又名燕京,父亲就给我起了个小名叫燕子。后来大家喊惯了,我的大名就成了邢燕子。上世纪50年代,我的父母都在城里工作,我和爷爷一起生活在老家——宝坻县司家庄。1958年中学毕业后。我听从爷爷的教导,决定留在农村。那时候别人都想着法儿往城里跑。我却愿意回农村干,大家都说我真是太傻了。还有人说:“别看她表态时那么坚决,待不了三两天,准得溜回城里去。”听了这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给大伙儿瞧瞧。  相似文献   

15.
家书     
正当年我的爷爷在县城上班,奶奶在乡下和3个儿子生活在一起。由于不通电话,写信,就成为爷爷和我们的主要联系方式。来信一般都是由我爸爸拆开。煤油灯下,爸爸将牛皮纸信封打开,取出信纸,一字一句读给奶奶听。这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情景。爷爷读过解放前的"简师",相当于现在的中等师范学校,算是当时少有的文化人。爷爷的字写得漂亮,连不识字的奶奶都颇为自豪。每次爸爸念完了信,奶奶都会接过信纸,翻来覆去地看上几遍,然后扬着  相似文献   

16.
17岁离开家乡读大学,就注定成为这个车站的常客。20多年来,我对家乡的回忆,出现最多的便是这个车站。因为,它是我归来时第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是我离开时最后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因为,这个车站是家乡唯一通向远方的出发地。这些年,我一直在远方。我习惯了在这个小车站里找父母。父母也习惯了迎接那个一脚跨下车门,拖着旅行箱的女儿。尽管,岁月让这三个人一点点地变老,可是,这些习惯却没有变老;相反,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到心跳。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共和国第一代劳动模范时传祥的长孙女.我们时家是一个环卫世家,爷爷、父母、叔叔和姑姑都是环卫工人,我是时家第三代环卫工人,我时刻牢记当年刘少奇主席对爷爷说过的话:“你是掏粪工人,我是国家主席,是革命分工不同,没有地位区分,都是为人民服务。” ——主人公语  相似文献   

18.
岁月是一条无始无终的河流,在它日夜奔腾的涛声中,我的父母先后去了天堂,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母亲出身贫寒,天生丽质。年少时随外祖父做小本生意。她不识字,但却有着聪明的经商头脑,是外祖父的得力助手。十八岁嫁给我父为妻,在岁月更迭中度过了她的一生。母亲先后生下8个孩子,后来仅存我们姐弟5人。  相似文献   

19.
正暴打不轨日本医生我的父亲张荣武,1898年(清光绪廿四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在距沈阳城东北40里一个不算太小的山村——肥牛屯(属抚顺县管辖),家中排行老二。当时的肥牛屯,是周围十里八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中各类设施一应俱全,百姓们买些日用品等根本不用进城。我爷爷张福春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农民,平时种地,闲时做豆腐或帮人打磨墓碑。靠爷爷的辛勤劳动,一家过得还算宽裕。  相似文献   

20.
正"爷爷姓钱,我姓后,爷爷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家是‘后来有钱,享福在后头呢’。"后越鹏嘴角上扬憨憨地笑着。他口中的爷爷钱帮禹是七师一二八团三连的一名老党员,今年73岁。后越鹏是该团中学9年级的一名学生,钱帮禹与后越鹏这爷孙俩的缘分,自2001年起就牢牢地结在了一起。2001年冬天,后越鹏的母亲丢下丈夫后佩华和刚出生75天的后越鹏离家出走了。后佩华当时卧病在床,根本照顾不了后越鹏。钱帮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