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从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方面,深化和发展了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论,澄清了相关的一些误解,有助于我们增强辩证思维,全面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12)
对追求普遍有效性的哲学而言,唯我论对其无疑是破坏性的。但随着笛卡尔把主体性地位提高以来,哲学始终摆脱不了唯我论的梦魇。不同于近代"唯我论"的反思方法,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坚守"本我论"的立场,对近代"唯我论"进行了指责,在方法论上通过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从先验自我中"我"这个"本"那里使一切对象"重新"获得了存在,并通过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理论对近代"唯我论"的主体性进行超越。胡塞尔破除唯我论的伟大尝试,对于认识真理和尊重除"我"之外的主体性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真理这一概念,本是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其他的哲学范畴都必须以真理这一概念为前提,或者以其为自己的内容,或者以其为研究探索的目的。从历史上看,为了真理,哲学一开始便拒绝各种评价性范畴,同认为现实存在的事物的可见度的具有多样性的观点相对立。理论思维便是这样产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曾以间接的形式宣布自己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例如,黑格尔就曾说过:“认识真理是最为迫切的需要。”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正义思想产生于自然与习俗的对立。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习俗主义者辩论而提出城邦正义即各司其职,灵魂正义即理性在激情辅助下统治欲望;进而以洞喻展现灵魂认识真理的上升及重返洞穴的下降。柏拉图以此暗示灵魂进入光明的途径——爱欲,而哲学就是"爱"智慧。因此,正义首先是灵魂秩序,政治正义的根本是使灵魂转向的教育。在哲学"爱智慧"的意义上,政治就是"爱正义"。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作为一种“天赋”的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恩格斯这一著名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学习哲学的极端重要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认识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科学精神,要…  相似文献   

6.
李立锋 《唯实》2001,(3):17-21
什么是逻辑真理?逻辑真理是必然的、绝对的吗?这是逻辑哲学的重大论题。对此,理论界看法不一、众说纷坛,笔者亦在此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逻辑真理? 关于逻辑真理的定义,最早可见诸于莱布尼兹和休谟。逻辑实证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莱布尼兹和休谟的理论,胡塞尔和蒯因也有各自对逻辑真理的定义和看法。 维特根斯坦从他的逻辑实证主义立场出发,认定逻辑真理就是重言式。他认为,“对一般命题的理解显然是依赖于对基本命题的理解的”①。命题的真和假取决于基本命题的真值可能性,而“基本命题的真值可能性意指事态…  相似文献   

7.
追问真理的历史性,必然关涉到科学真理观的各 个层面。我们打算从真理实践的历史性入手,进而探讨真理认识、真理检验与真理价值各个领域的历史性,然后深入到真理本质的历史性,从而使这个追问尽可能构成一个立体的体系,且抵达其核心与根本。一、真理实践的历史性 科学真理观并不将真理限制在认识范畴,而是将它推进到本始和归宿,动力与目的,推进到实践领域。它将真理的作用重心从认识世界转移到改造世界。人在诞生自身和生成人化自然的历史过程中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运用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使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相一致,即…  相似文献   

8.
一、辩证法的理论旨趣即关于真理的学说 辩证法是关于真理的学说,它直接表现为概念、命题和知识体系的理论形态.它所要趋赴的目的是客观真理,是要揭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张世英 《新视野》2000,(4):65-66
一 20世纪的中国哲学是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融合与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按照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如胡塞尔等人的一些大同小异的说法,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三次或四次革命。第一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转向,即从具体事物中寻找事物之根源转向到在人的“心灵世界”即“理念”中找根源,从而开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领域,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开了先河。第二次是笛卡尔的主客二元论和主体性哲学,他把柏拉图主义推向明确的“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特别把康德哲学提出来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冲动”,其特征是把先验性看成是…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世界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中心议题与主题形态,许多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积极探讨生活世界理论,并将其作为哲学本身的前提基础与反思对象加以认真考察。事实上,正如张汝伦先生所言:“哲学不可能将生活世界悬置起来,试图悬置生活世界的哲学必然会被生活世界悬置。”对于生活世界的立场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哲学本身的思维范式、研究路径和解释空间。哈贝马斯批判性地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从“体系——生活世界”的二元架构出发,用交往行动理论充实和改造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观,直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明确地提出知性与理性的区别,促使人们注意“心灵”之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事实。但由于他一直停滞在这种区别上,即把理性看成是不包含任何区别的纯粹抽象,不认识它是对知性的局限性的扬弃或消解,不了解知性的有限与理性的无限的辩证关系,因而最终没有完成对形而上学知性思维的批判。黑格尔则不同。他将辩证运动导入思维,从而突破了康德为我们的知识划定的界限。黑格尔认为,感性是直接的和盲目的,知性是生硬的和抽象的,只有理性才是辩证的和万能的。知性只能认识有限事物,而对有限事物的认识不是真理。形而上学的首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对旧哲学认识论的超越,不是像传统教科书阐释的那样,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行"决定"知"的纬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而是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从实践理解相关的认识问题,才能升华到真正的实践认识论.本文对实践的认识主客体现、实践的认识本质、规律观和实践的真理客观性观的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将当代哲学发展的主流或主要趋向归结为多元化、分化,虽符合实际,但似嫌笼统,而应以“哲学逻辑”演进的规律性为依据具体地考察与把握在多元化、分化中的真理趋向及代表真理趋向的哲学。(一)一哲学逻辑是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演进的,对这一根本性的哲学问题能否自觉坚持与正确回答是有关哲学代表真理与否的主要标志。哲学逻辑的演进又有其继承性,能否继承与发扬哲学真理性传统,是其代表真理与否的另一标志。而归根结底,哲学代表真理与否则取决于它与实践的关系,取决于它是否自觉地以实践为基础。因此,以哲学逻辑的当代演进为尺…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史中与实体思维方式相颉颃的还有一种思维方式--过程思维方式,即以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解释框架,其实质是辩证法,它实现了解释世界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传统过程思维拘泥于原子式地考察世界,从而使过程哲学成为"署名"的个体思辨,并未真正超拔出传统形而上学窠臼,最终沦为柏拉图哲学注脚.马克思实践过程思维方式超越了实体思维对世界的无限性解释,也拆穿了以纯粹思辨思维对世界过程抽象解释的虚假性,指出实践过程中思维与存在的对象性关系是不脱离具体内容的真理.实践过程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意蕴.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的全部哲学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与世界相分离相对立的哲学形态,另一种是与世界合一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之前的全部哲学都是形而上学,虽然也曾出现过辩证思维方法,但终究来讲都是知性思维的不同形式,都是与世界相分离相对立的哲学形态,而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才真正完成了哲学与世界的合一,第一次将哲学与人的生存相统一,将真理变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运动,哲学真正成为了世界,世界真正成为了哲学。哲学与世界的真正统一将世界规定为辩证唯物主义,即革命的运动,这同既往作为精神性存在的全部哲学根本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开创了哲学的全新形态,实现了哲学形态革命。  相似文献   

16.
季明 《求实》2001,(2):32-33
该文从科学的内核———内在属性、从科学的客体———自然界、从科学的主体———人 ,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那么 ,作为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真理 ,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马克思主义来说 ,其本质也是创新。  相似文献   

17.
苏淼 《求实》2012,(9):38-40
对于什么是哲学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广谱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普遍规律说",同时在扬弃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哲学的新概括,即哲学是各门科学联合置换下不变性的研究。广谱哲学的这个新概括有什么依据和意义,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观形成于人从"我"的角度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构建中国哲学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即获得了最具根源性的创造能力。认识自己既是人类运用、发挥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可能迷失自己、荒废自己宝贵能力的无形陷阱。精神劳动者在追问自我的精神探索中发现了真实的我,也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文化。中国文化的本体是先哲发现的真实的我——君子。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构建中国哲学,需确立可使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跻身世界哲学学术平台的哲学观念——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形成于人在自我认知中发现的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形成于人从"我"的角度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构建中国哲学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即获得了最具根源性的创造能力。认识自己既是人类运用、发挥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可能迷失自己、荒废自己宝贵能力的无形陷阱。精神劳动者在追问自我的精神探索中发现了真实的我,也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文化。中国文化的本体是先哲发现的真实的我——君子。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构建中国哲学,需确立可使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跻身世界哲学学术平台的哲学观念——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形成于人在自我认知中发现的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周凯 《探索》2002,22(2):77-78
一、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以什么标准来检验和判定认识的真理性,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引人实践概念,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我国”文化大革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