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黎源 《学习论坛》2002,(12):17-19
现代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的本性、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 ,认为对人的本能约束的软化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政府官员的负面影响是历史根源 ;道德约束的软化和法制的不健全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腐败根源于人性的不完善和制度缺失、制度漏洞。治理腐败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要完善腐败预防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和惩罚腐败制度。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社会病毒,既侵蚀着党和国家的健康肌肤和政治生态,又腐蚀着廉洁市场和廉洁社会的肥沃土壤。在腐败现象产生的众多缘由中,个人价值观的迷失、裂变是个人腐败行为发生的精神根源,社会价值观的被扭曲和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制度之母。因此,高度重视并运用价值观教育方式反腐倡廉,构筑"不想腐"的价值观防线,可选择正确价值观教育、廉洁文化培育和法规制度建设的策略深度有机融合式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权力裸奔、官员腐败似乎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令人不安的是社会公众对待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感叹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这种矛盾心态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政治文化因素。腐败滋生的根源貌似是急速转型期中国各种制度缺陷和漏洞造成的结果,实为现代公民文化缺位使然,从政治文化视角剖析腐败,主要通过"腐败井喷"的表象,寻找廉政建设的政治法律制度难以充分供给背后的深层根源,从而使民众认识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实现政治心理的角色转化,即从传统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公民文化。所以,在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的“腐败文化”在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当今的“腐败文化”现象,找出其孳生和蔓延的根源、危害及遏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至关重要。“腐败文化”的种种表现时下,“腐败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心态和意识方面来说,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种: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  相似文献   

6.
腐败行为有道德文化观念方面的发生根源,在转型期社会道德调控力量削弱、个体道德人格分裂蜕变的综合作用下得以形成和维持。腐败行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极大危害,要通过新型社会道德文化的建立、调适以及新型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来加以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从人们对于权力腐败的关注度、国际社会对我国权力腐败的评估及我国惩治和打击权力腐败的实际情况认为权力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而权力腐败滋生蔓延的思想根源在于忽视了人性恶或是官性恶;制度根源在于受人伦束缚下的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影响;体制机制根源则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治理权力腐败应严于律己,通过廉政教育取信于民;推进制度改革,实现制度面前无特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遏制形形色色的腐败。我们应当切实地将和谐社会建设与反腐倡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辨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遏制形形色色的腐败.我们应当切实地将和谐社会建设与反腐倡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辨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发展论坛》2002,(1):51-52,59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在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胜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必须坚持不懈地与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抓紧工作,坚决斗争。”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认真考察中国的社会历史,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有着一定社会历史根源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腐败现象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阶级结构特点、中国的干部队伍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中国曾经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封…  相似文献   

11.
利益冲突一直都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在大多数腐败产生背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问题。探析防范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路径,能够遏制公职人员以公谋私,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有利于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国外防范利益冲突的经验主要有:廉洁的政治文化是防止利益冲突的基础;公共权力的制约是防止利益冲突的重要工具;详细的制度规定是防止利益冲突的保障。这些做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防范利益冲突,建设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月军在《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上撰文综述当前腐败根源研究的观点:1剥削根源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腐败从本质上说就是剥削。因此,腐败现象根源于社会上存在的残缺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2体制转换根源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导致腐败泛滥。3权力异化根源论。该观点认为,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与滥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公共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的状况,这就使权力异化仍不可免。4思想观念根源论。这一观点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基础,腐败根源…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坤 《求实》2017,(5):55-65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的特殊因素。人情因素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当前社会中仍有流传的腐败文化对于腐败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清廉文化来清除腐败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民主法治文化中的精华,形成清廉文化体系,并下大力气予以宣传落实。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地区某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选用干部问题上的权力腐败行为,严重阻碍着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贯彻执行。因此,要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跨世纪领导人才,必须反对这种权力腐败。 一、干部选用上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 干部选用上的权力腐败有种种表现,主要是:任人唯亲;权权交换、权钱交换;嫉贤妒能;不愿让位;等等。干部选用上权力腐败的产生,既有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又有其历史根源。主要是:(一)历史上存在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任人唯亲等种种剥削阶级思想没有肃清,在适当的“气候”下,沉渣再  相似文献   

16.
腐败在本质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的矛盾与经济运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剖析腐败产生的根源,除了从道德、法律、历史等方面进行外,还必须利用利益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时下,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像腐败现象一样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腐败,这个在健康的社会机体里滋生并蔓延的“政治之癌”,吞噬着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已经成为阻碍转型社会良性发展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一般民众,均对此表示莫大的忧虑。正如十五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这种形势下,探讨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扼制腐败的途径等问题,不仅会为廉政建设开拓新的思路与空间,也会为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产生积极作用。 一、腐败的社会根源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腐败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一、消极文化因素是腐败蔓延的助推器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辉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科技、教  相似文献   

20.
腐败直接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并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遏制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