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但与此同时,他对于日本极少数人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多次强调要警惕和批判日本复活军国主义。邓小平坚持把反对霸权条款写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制约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指导并亲自参加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侵略历史的斗争,指明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是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要求日本政府正确处理光华寮问题,指出光华寮问题表明日本极少数人对台湾持有军国主义的倾向。邓小平强调,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要加强批评、揭露,而且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陈琪 《前线》1961,(22)
答: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是美帝国主义长期纵容和扶植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国扶植下复活的情况:第一,一支以对外作战为目的的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已经建立起来,目前还在加紧扩军备战,并朝着核武装方向发展。目前,日本陆海空的正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非常重视中日友好关系,提出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复活军国主义的逆流。对此,邓小平始终高度警惕,多次强调要防止日本搞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是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阅兵式。这既是对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控诉,对中苏军民,乃至对其他盟国军民英勇不屈的大歌颂,也是敲响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大警钟。普京总统曾说过,俄中两国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盟友,其友谊是"用鲜血  相似文献   

5.
日军在侵华期间之所以如此凶残地虐杀中国军民,其深层的人文原因是等级制观念、民族鄙外心里和武士道精神的恶性膨胀。二战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统治虽然被迫结束,但其国民性中这些人文弱点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产生军国主义的浓厚土壤还未完全铲除。为了中日人民的世代友好,必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日本军国主义思维抬头.日本借口应对所谓朝核危机、恐怖主义、领土主权纷争、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等一系列"威胁",不断紧修武备,调整军事战略,其结果是日本自身恶化了亚太局势,形成了对亚洲各国乃至全球的军事威胁.对世界人民而言,进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的努力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振邦 《前线》1965,(17)
美帝国主义企图把日本变为美国侵略亚洲的基地。这必然引起英雄的日本人民的反抗。近来,日本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反对美日反动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正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地发展着。日本人民的斗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谁在制造谎言——评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1月23日,“日本舆论之会”等团体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声称要对“加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进行“彻底验证”。这一举动,宣示了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尊严的又一次严重挑衅,也使人们看到了,不仅军国主义史观在日本远远没有肃清,而且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在当今日本社会还相当严重地存在着。为了捍卫历史的尊严,也为了实现中日两国以及全人类和平美好的未来,我们不能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9.
周进 《前线》2014,(7):122-1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69年,然而日本国内军国主义不仅没有断绝,而且大有复活之势。千百年来,日本军国主义者所主张的大陆政策(包括所谓的海洋政策),即以征服、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亚洲扩张政策,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核心,也是亚洲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噩梦。日本早在4世纪就开始对朝鲜半岛等亚洲大陆垂涎三尺。369年,出兵征讨朝鲜半岛的新罗,平定洛东江沿岸7国,并使百济成为朝贡国。391年,确立对百济、加罗、新罗等朝鲜半岛南部国家的宗主权。  相似文献   

10.
1971年7月中美北京密谈的主要目的是筹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就包括台湾在内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中国领导人在会谈之初订立“互惠”原则,迫使美方为实现总统访华而必须在台湾问题上作明确表态.美方在先军事后政治的“两步走”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遭到中方否决后,又试图以“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相威胁,实现延长在台驻军、维持美台军事防御关系的目的.但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以高超的外交智慧,最终迫使美方进一步作出反对日本军事实力进驻台湾、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唐文 《前线》1965,(22)
日本佐藤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不顾日本人民的坚决反对,十一月十二日在众议院,采用蛮横流氓手段,强行通过了“日韩条约”。这是美帝国主义勾结日本反动派在亚洲扩大侵略战争的一个严重步骤。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加速复活的一个严重步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日本观包括:日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日必战,日本的国家制度和军阀政府是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是由中日两国特点和战争性质决定的;为了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日必须友好;对日本人民与政府及日本政府内部不同派别应区别看待,坚决支持日本人民正义斗争,反对日本右翼政客复活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3.
胡乔木晚年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乔木是我党老一辈的领导人,他目睹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衰和复活,对5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翻案言行抱有高度的警觉,当日本文部省在1982年修改历史教科书时,是他发动了对日本政府某些右翼大臣们的批判,他不仅带头撰写批判文章,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批判活动。1985年,当日本右翼势力再次跳出来否认南京大屠杀时,又是胡乔木及时地、严厉地迎头痛击了田中正明之流。只有毫不含糊地反击日本右翼势力,才有中日友好健康地发展,胡乔木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现在已近59年了.在中国人民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看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早已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不容否定.但是,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仍在喋喋不休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妄图篡改日本侵华史,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一再对战后国际秩序发起冲撞和挑战。其主要行径表现在:1.修改教科书《波茨坦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为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国际社会要求日本教科书必须记载对外侵略的真实历史。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右翼势力就试图修改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篡改为"进入大陆"。1982年6月文部省审定教  相似文献   

16.
副标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报告。作者王良。这是一部较简明的日本侵华史 ,起于 186 8年的“明治维新”,迄于 194 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者的目的 ,在于叙述自“明治维新”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后 ,是如何一步步对中国进行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同时 ,作者之所以要“立此存照”,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实公诸于世 ,是感于日本至今仍存在着一种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作者在引言中列举了如下事实 :1982年 ,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 ,把日本“侵略”中国改为日军“进入”中国 ,为侵华战争翻案 ;1986年 ,日本文部…  相似文献   

17.
培德 《前线》1961,(22)
从今年六月下旬,日本首相池田剪人同美国总统肯尼迪会谈以来,美帝国主义和它在日本的代理人,更加急迫地把日本推上了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道路,企图使日本成为美帝国主义在东方发动新的侵略战争、奴役亚洲人民的主要帮凶。为了阻止美日反动派把日本引向毁灭的道路,英勇的日本人民在日本共产党的正确的斗争方针指导下,更加坚决地同美日反动派的阴谋活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有三点:日本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它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性启示是:必须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始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抓好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于江苏淮安,1917年他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周恩来开始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从日本回到天津,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他与运动中的活动分子共同组织了进步团体觉悟性。周恩来在五四运动中就提出“联合改造”的口号,主张把全国各地产生的许多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共同行  相似文献   

20.
近期,日本“右翼”分子利用通化“二·三”反革命暴乱事件,大造舆论,污蔑中国屠杀已投降了的日本士兵,侵犯了所谓人权。这完全是流氓无赖的强盗逻辑。为了澄清事实,让人们看清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及军国主义复活势力的丑恶嘴脸,十分有必要将“二·三”反革命暴乱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世,还历史的本来面目。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四处伸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残余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甘心覆灭,亡我之心不死。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推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成为日、蒋的共同目的。1945年11月20日,日本特务头目池田中将通过近藤晴雄大尉,委派特务只友少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