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两学一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党员干部将忠诚铸入灵魂,擦亮先进和优秀的政治底色,在振兴发展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忠诚是前提。曾子说:"忠者,德之正也;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在中  相似文献   

2.
<正>忠诚,是根据自己崇高的目标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一种心态和行为。有了深厚的忠诚,会坚定崇高的信念,会使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忠诚之人的名字会更具含金量。忠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忠经》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即看人之大节,识官之大德,关键是看忠诚。"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陆游)——真诚能够感动金石那样坚硬的  相似文献   

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4.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5.
前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似文献   

6.
忠诚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文化品格。《论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庸》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一种符号,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文化,那组工文化又是什么呢?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组工文化体现的就是组工干部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规范要求。组工文化的灵魂在于"忠"。"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从第一天踏入组织部的大门,组织部的前辈们就谆谆教导:组织部门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忠诚作为组工干部之魂,作为做好工作之根,  相似文献   

8.
忠诚     
正"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是一种优良品质。一个人对亲人朋友,对所属组织都应该做到忠诚。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可贵的政治操守。忠诚于党,是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是每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品格,是党员加入党组织时面对鲜红党旗的庄严誓词。对党忠诚要做到100%党员对党的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在"忠诚"这两个字的前面,还得有"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 和珅在说服纪晓岚与其合谋 时说:我是贪,但我把皇上待奉得舒舒服服,皇上喜欢我,宠我。你清廉,但皇上不宠你。怎么说你忠我奸? 忠者忠诚、效忠,尽心尽力是也。贪与廉相对,忠与奸互应。贪者未必就不忠,忠者未必就廉。和珅的这一忠奸论,真可谓绝妙之极。忠与不忠不是看你为人处世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勤政廉正,而是主子是否高兴满意,受宠则忠,欠宠则奸,对于传主而言无可非议,但对国事民事则相差甚远了。自古贪官无一不是对其主子献媚有加,从早到晚无一不在研读主子的喜、怒、哀、乐,惯于察言观…  相似文献   

10.
读懂忠诚     
正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其《四言铭系述》中说:"尽心于人曰忠。"忠诚,就是对人真诚,没有二心。忠诚,代表着忠实、诚信和服从,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到东汉经学家马融"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再到蜀汉丞相诸葛亮"人之  相似文献   

11.
<正>当初的"元田信用社"已不复存在,一代信合人的青春年华也随岁月消逝,但他们以诚至上的精神开启了"诚者信合"的文化之源。信合"贵州第一社"桐梓夜郎,中国版图上唯一至今仍叫夜郎的神秘之地。桐梓元田坝,贵州大地上"诚者信合"文化的发端之地……1952年初,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桐梓县元田区元田乡成立,这是中国大地广泛"合作化"前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经典语录     
<正>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大学·经上》)  相似文献   

13.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并强调“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既是对年轻干部语重心长的嘱托,更是对年轻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充分体现了忠诚是年轻干部养成优秀政治品格的第一要务。何谓忠诚?《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忠,敬也,从心”;“诚,信也,从言”。  相似文献   

14.
<正>衡量纪检监察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忠字当头、实字为先、严字强基、廉字正己",关键看是不是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弘扬"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严"和"实"的着力点,实现了"三严"的内在要求和"三实"行为取向的有机统一;衡量纪检监察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忠字当头、实字为先、严字强基、廉字正己",关键看是不是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做到了"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弘扬了  相似文献   

15.
家风万年长     
正《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恩格斯论证了家庭的本质:"父亲、子女、兄弟、姐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种义务的  相似文献   

16.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17.
孝道之悟     
正近日,我阅读了《小墨香书》系列丛书,读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等句,心中感慨良多。书中还详细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道。什么是孝道?在我看来,孝道是侍奉父母的行为准则,包括孝心、孝礼、孝行等内容。在儒家理论里,孝既是仁的根本,又是忠的前提,孝离不开诚,无诚不是真孝。诚跟信有重要的关联,合起来称作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官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盛。品德是做人的良知,忠诚是信仰的良知,担当是责任的良知,三者皆具方可为官。忠诚是信仰的良知。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忠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志道、明辨、知止"等思想精髓,可以为当下党员干部修好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立场笃定的"大德"提供一些有益启示。要"尽忠竭诚"。"忠诚"在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被看作最崇高的道德规范,也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忠经》中讲:"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至高无上的"大德",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诚信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其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在我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原是两个分立的德目。诚始见于《左传》和《周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明允笃诚”。疏云:“诚,实也”。《易·文言》曰:“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思孟学派始创诚学。《孟子·离娄》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从而把诚提到了哲学本体的高度。按照思孟学派的思想,“不诚无物”,诚乃世界本原及其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