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没有红军经历,他1937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即脱离国民党军队参加革命队伍。1937年10月担任人民自卫军司令员,1938年5月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在冀中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发展和坚持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功勋卓著,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2.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3.
杨青 《党史纵横》2000,(1):32-34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作为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自1937年11月到1943年秋,从五台山地区开始,率领近三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经过分兵挺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并发展了拥有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人口约1500万,主力部队约11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中,聂荣臻身兼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等。在这期间,他创造…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 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创建的 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又称皖东 抗日根据地。因津浦铁路从皖东境 内穿过,日军占领津浦铁路后,皖 东被分割为路东、路西两个地区。 邓子恢是开创淮南抗日根据地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4年4月,邓 子恢随同新四军军长叶挺渡过长江,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成立新四军江 北指挥部,为将来建立淮南抗日根 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武装力量做好 准备。  相似文献   

5.
<正>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华中敌后最为稳固的根据地。罗炳辉在开辟、创建、巩固、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的6年多时间里,出色地筹划、组织或亲自指挥了百余次战役或战斗,打得日、伪、顽军焦头烂额,闻风丧胆。他在军队整编、训练以及爱民为民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正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7月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参谋、参谋长、代军长、司令员、副校长和教育长等军事和管理岗位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保卫和发展晋西南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胸怀全局,多谋善断,果敢坚决,善于攻坚,是深得毛泽东器重和信赖的骁将之一。2019年4  相似文献   

8.
叶飞是福建省南安县人,1914年出生,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1937年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闽东游击战争。1938年2月率部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第六团团长、江南义勇军副指挥、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为发展巩固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  相似文献   

9.
2008年,适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去世一周年,又值他百岁诞辰.一波同志1925年入党,有82年党龄,从事过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协助刘邓创建并领导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新中国建立后,一直是我国经济战线主要领导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作为第二代党的领导核心重要成员,为国家改革开放事业、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1月香港沦陷前夕,因主张抗日反蒋而被迫避居香港的邹韬奋,在中共南方工委所派的乔冠华的接应下,安全撤离香港辗转到达上海。邹韬奋希望去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敌后抗日斗争情况,中共上海市委也觉得邹韬奋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留在上海风险太大。便遵照邹韬奋的意愿,安排他就近去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11月底,邹韬奋抵达新四军第l师师部驻地东台县,受到第1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11.
邵式平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及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任赣东北军委主席、闽浙赣军委主席、红十军政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对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14,(23):F0003-F0003
2014年12月1日,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办,中共龙岩市委、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协办的“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研讨会在龙岩古田召开。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第一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第一副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徐承云,常务副会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张宝康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正在鲁西南地区,当时老百姓中至今传颂着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他驰骋沙场多年,出生入死,为巩固和发展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卓越战功,并荣膺"鲁西南半壁屏障"的称号,他就是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支队司令员、定(陶)曹(县)支队司令员等职的王道平。2015年8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王道平的英名赫然在列。"武林盟主"成了正规军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1日,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办,中共龙岩市委、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协办的"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研讨会在龙岩古田召开。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第一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第一副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徐承云,常务副会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张宝康等出席会议。龙岩市委书记梁建勇致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5.
赵劲 《党史文苑》2014,(9):40-43
粟裕是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全国抗战爆发后,粟裕率领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加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几次重要的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相似文献   

16.
<正>谭震林作为新四军的重要军政领导,全国抗战前、中期参与指挥皖南和苏南的斗争,后期又领导淮南地区的工作,是皖南、苏南、淮南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2年底,谭震林来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工作,担任新四军第2师政委,并兼任淮南军区政委、中共淮南区委书记。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三年时间里,谭震林大刀阔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通过推进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等带领根据地度过困难期,主持开展整风运动,有力指挥抗日、  相似文献   

17.
王奎 《党史文汇》2013,(6):35-41
1938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中共晋豫特委(1939年1月改称"地委"),组建了以唐天际为司令员的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通称"唐支队"),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9月至1939年,胡晓琴在阳城担任县委书记。其间,正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也是对敌斗争极为复杂严酷的时期。作为晋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与腹心之地,阳城无疑是斗争的焦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1942年,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刘少奇受中央委托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他通过一系列调查,指示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胜利地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晓何 《党史纵横》2013,(9):27-31
姚喆是我军高级将领,1955年授中将军衔。1938年,姚喆等率领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进入绥蒙地区,开辟大青山、蛮汉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李井泉1940年离开后,姚喆担任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塞北军区司令员,为绥远和山西抗日游击战争紧密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时期的"姚一刀"姚喆,曾用名姚秩章,少年时上过3年多的私塾,读过《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全家兄弟姐妹5人只靠父母耕种的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相似文献   

20.
潘泽庆 《湘潮》2008,(2):11-15
抗日战争时期,李聚奎在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后改称决死第一旅)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率部在太岳抗日根据地大战日寇,屡挫强敌,为保卫和建设太岳抗日根据地付出了极大心血,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