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道法自然”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明 《学习论坛》2005,21(4):62-64
老子"道法自然"是将自然、社会、人类融合为一并交互作用、和谐运行的智慧,具有"混成"、"寂寥"、"独立"、"不改"、"柔弱"的内涵,其价值取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强调人性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百姓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其鲜活而又持久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解读老子的"道法自然",在以字通辞,以辞达道的原则下,回归原本.从体道而悟、行道而明、进而到循道而达.逐层渐进地体察老子关于"道"的独特意蕴,进而明其意义与时代精神,纵横联系求其精微,以期能在当前更多地理解把握<老子>.  相似文献   

3.
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可以概括为两个哲学命题:一是“以天合天”,即依照自然的本性成就自然,安排人事,不可悖逆强行;二是“无以人灭天”,即不要以人的短视和一己之私宰割自然,肆意盲动终会受到自然的无情惩罚.面对发源于西方且长期流行的天人二分观念,面对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和以追求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人类要想实现回归自然和向绿色生态文明的转变,还需借鉴道家哲学的第三个命题,这就是“治人事天莫若啬”,这一命题似乎在告诫人类,要安于简朴勤俭的生活,要主动放弃奢侈贪欲的追求;通过升华道德境界,激发童心、天真和精神创造力,享受简朴生活的快乐和精神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来源于“古之道术”的天道自然无为哲学思想。天道”重要的品德是自然无为。天道对于万物创生和养育的功能,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通过一些能够体现天道的基本精神的“圣人”得到贯彻的。老子通过圣人按其自然无为思想,构建理想的“小国寡民”和谐社会,体现他的“怀古”情结和对古代氏族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即顺应天地,效法自然,以无为的精神实行政治生活。这些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远在西方,自然法进行了四次大的变革和发展,借鉴西方的自然法文化来为我国的法律文化添砖加瓦,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无为”思想,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政治繁苛提出的,目的是要统治阶级顺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顺民安民,使国家臻于大治。因此,老子“无为”主张的本身包含着积极“有为”的思想;“无为而治”,“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而“治”既是“有为”。老子的“有为”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为邦本、节俭治国、依法用刑以及权术谋国等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7.
杨丽 《学习论坛》2004,20(3):34-35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发展农业、促进农村工业化以及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无为不是消极守旧,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透视老子哲学,从修身养性养生的角度说明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子哲学所蕴含的心灵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帝和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黄老之学".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乃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学说,具有对工业文明生存方式的本根性批判意义;据此,它理所当然会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文化启迪意义。这具体表现为:首先,鉴于中国物质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必须遵循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把“消费”建立在“生态消费”的基础上。其次,鉴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境遇,我国必须依据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引入“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最后,鉴于我国“单面人”生活方式盛行的现状,我国必须延伸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姚希 《湘潮》2013,(8):45-46
在以宣扬"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为精髓的老子哲学体系中,老子认为社会混乱、百姓困苦的根源在于世俗的教化违背了"大道"。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广道家学说,他提出了"人性复归论"等教育理念,主张"成人受教于儿童"、"复归于朴"等。这些观点对研究当下教育领域出现的矛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老子德治思想意蕴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循天理 ,说人事 ,高扬道德的权威和价值。他提出的尊道贵德的思想以及论述的许多道德要素包含着深厚的德治思想意蕴 ,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政治运作产生了重大作用 ,而且对我们反省当代社会道德状态 ,以德治国加强道德建设极具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敬华 《唯实》2008,(6):39-42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礼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管子》的“道法”观对正确认识法的精神以及科学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21,(8)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超越了以往旧哲学中对人的抽象性的理解,开辟了从现实出发理解人的新路径。"现实的个人"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是进行劳动实践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并且是在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的人。研究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利于我们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人,在当代社会中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使人们更加重视劳动实践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共同体问题的论述,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三大形态,分别是以人的依赖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虚幻共同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真正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所体现的人民性、整体性、批判性、开放性。这一理念的现实展开向度包括:扩大不同国家的利益交汇点,构建利益共同体;搭建全球合作治理的平台,构建制度共同体;增进不同文明实体之间的交流互鉴,构建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种无欲,首先是对圣人自己的要求。他希望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老子提出“愚民”,并不是对人民采取敌视的态度,而是要把人民的境界提高到圣人的程度。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小国寡民”既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逻辑必然,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科学的内涵。其历史地位表现在:它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它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是共产党人的哲学,既是理论的概括,又是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前后,由于国民党右派相继叛变革命,全国笼罩一片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提出“上山”的思想,主张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在客观上为开辟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本文旨在探讨“上山”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上山”思想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曾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并对国民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研究陈独秀的“多党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他在国民革命期间的是非功过,更全面地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陈独秀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主要仔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中共“二大”后,陈独秀放弃了1919年12月他自己在(新青年)宣言中声明的“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①的观点,提出要用政治革命和组织各…  相似文献   

20.
农永文 《党史文苑》2012,(18):50-52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执政、改革的历史探析,得出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根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