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共四大前,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是一步步加深的。中共四大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明确提出,即是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又是当时历史大环境下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无产阶级应该相互支援的思想。在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觉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 ,邓小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 ,实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转向。其原因 ,既有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主观认识的提高 ,也有两代领导人在个性上的差异。根本的 ,还是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要求、全人类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杨五星 《唯实》2004,3(8):21-25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无产阶级应该相互支援的思想.在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觉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邓小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实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转向.其原因,既有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主观认识的提高,也有两代领导人在个性上的差异.根本的,还是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要求、全人类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杨五星 《唯实》2004,(9):21-25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无产阶级应该相互支援的思想.在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觉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邓小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实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转向.其原因,既有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主观认识的提高,也有两代领导人在个性上的差异.根本的,还是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要求、全人类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滕久昕 《湘潮》2013,(7):38-40
在中共历史上,陈云、滕代远这两位成熟稳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临危受命,身赴险境,解决难题。他们联手接救西路军,便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6.
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一系列协约,标志两国的结盟。但是由于历史的积怨,两国的结盟并没有消除斯大林对中共的怀疑与不信任。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双方结盟后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最终消除斯大林的这种怀疑与不信任,则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抗美援朝战争,这大大震动了斯大林,他在事实面前,终于承认:中国的确是一个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国家。随着斯大林对中共怀疑的消除,中苏双方建国初的关系也随之走向高峰,出现了全面友好合作的大好局面。1、朝鲜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开罗、雅尔塔等一…  相似文献   

7.
潘秦保 《党史文苑》2012,(10):22+29
中共四大立足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现实路径,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开展和革命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立足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共四大首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与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中共一大纲领、二大至十七大党章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将其对外基本立场概括为共产国际、国际主义、和平共处、和谐世界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提出,体现了中共处理外部事务的态度从被动逐步转变为主动、提出的主张也由点渐次扩展到面。这些关键词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外基本立场虽曾一度存在偏差,但它总体能深刻反映时代要求、准确把握世界形势和鲜明体现独立自主倾向,它的演进也是与中共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中共而言,领导权理论中有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两个主体。中共于1925年就已经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在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才进一步明确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问题。这两个领导权的提出对共产国际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两种领导权之间的张力逐渐显现。白区党组织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较多,保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但中共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不断被削弱;苏区党组织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但却面临党的阶级成分农民化的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遭受挑战。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共通过思想建党实现了领导权主体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进了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五卅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既要讲政治,又要讲道德,是无产阶级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摆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需要认真理清和正确处理的一个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二者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进行当前的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呢?我们认为应从无产阶级政治观本身入手。 历史上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有两种错误观  相似文献   

13.
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是中共历史发展规律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体现,具有明确的内涵所指和鲜明的特征表现。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中共的根本属性决定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建构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国家。从该主题的纵向延伸审视,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史发展经历了参与、逐渐引领和主导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三大阶段。从该主题的横向展开审视,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史形成了3个方面的主要线索:国家建构层面以追求中国主权独立、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政府为主线;国族建构层面以培育、塑造中华民族国族认同为主线;民主建构层面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探索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为主线。明确中共历史发展的民族国家建构主题,对于扩大中共历史研究视域,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这是对我们党建党 80年历史经验的一个科学总结。本文对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上成熟的标志、政治上成熟与理论上成熟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理论上的成熟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吴炜 《理论学刊》2020,(3):25-31
文献资料表明,在毛泽东作为根据地领导人时,共产国际对他曾多次加以赞扬,评价颇高,对其带领队伍"上山"等举动也颇能容忍。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之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鉴于其与共产国际路线保持了基本的一致,且能抓住时机壮大和发展党的力量,故而仍然比较满意。他们对毛泽东的不满主要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中共由于自己的实际困难而没有满足其出兵要求这一行为视为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主义",且对整风运动期间把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作为批判对象也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16.
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通过加强包括支部建设在内的党的组织建设,从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群众性政党。  相似文献   

17.
从中共二大到四大,中共对现时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国民革命以及民族革命三个阶段。其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对反帝斗争的认识与规定。促成这种认识不断发展的思想因素主要是如何认识无产阶级在现时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其结果是实现了无产阶级阶级利益与现时革命的充分统一。  相似文献   

18.
1928~1929年,中共召开了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两次会议都涉及到如何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这一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共六大强调通过改变党内工农成份比例,来建立党的无产阶级基础,古田会议在中共六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国情的因素,更加紧密地结合了中国革命的实际,从而找到了一条在新的斗争环境中,实现党的无产阶级化的新途径.从而不仅有效地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有效地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而且使党的群众基础得到空前扩大,使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四年一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由国内外各种政治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一、共产国际和苏俄的积极倡导,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为友好的态度。一九一九年三月成立的共产国际,也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不断派出代表考查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的普遍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以及最后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历史趋势,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争取彻底解放的理论和策略,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和完整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