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朱德一生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他宽厚仁慈的性格,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为人所知。长征时期,张国焘和追随者们不断给朱德施加压力,甚至骂朱德是"老糊涂""老顽固"。朱德从不发火,等对方骂完后,不慌不忙地和他们分析当前形势,讲道理。那些一时不明真相甚至骂过他的人也被朱德所感动。毛泽东后来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然而,慈眉善目的朱德也会有金刚之怒,他用发怒震慑了他人,维护了党的纪律  相似文献   

2.
《党史天地》2007,(8):40-41
毛泽东任共和国主席 韩伟率部接受毛泽东、朱德检阅 在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巩固了江西中央苏区。 失败后的蒋介石被迫于1931年11月15日宣布下野。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严酷现实,毛泽东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斗争方针。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后,针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武器先进与否,极大地鼓舞了全党的信心和士气。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先后粉粹了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和  相似文献   

4.
刘伯承元帅是一位传奇人物,早年就有“军神”和“川中名将”的美誉.大革命时期,杨闇公(中共四川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杨尚昆之兄)初识刘伯承即感叹:“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1929年,中共中央曾要求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四军,毛泽东致信中共中央:“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来,那是胜过我们的.”当时毛泽东与刘伯承尚未谋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伯承先后3次担任红军总参谋长,被称为“党内孙武”.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曾当面称赞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朱德撰文称刘伯承“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解放战争时期,“小诸葛”白崇禧称刘伯承为“中共第一悍将”.  相似文献   

5.
"接班人"问题的提出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13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同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了防备蒋介石的阴谋,中共中央决定:谈判期间,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9年10月,中国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建设新中国的同时,如何保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一个既现实又长远的问题.与此相关,建设时期解决"接班人"的问题,被适时地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有许多爱将,杜平是其中之一。原中顾委委员、南京军区政委杜平老将军,生前曾多次动情地和我们讲述他跟随毛主席革命的~幕一幕,特别是他与毛泽东接触中的几个“第一次”,让他终生难忘。他深深地感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英明、可亲可敬。第一次看见毛泽东社平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就很想见到朱德和毛泽东。那时,朱毛在江西、湖南一带名声很大。他在湖南长按群治大学读书时,经常看到蒋介石当局通缉朱德、毛泽东的命令。这年6月,组建红军第一路军时(后改为第一军团),杜平所在的红军第6军改为第3军。改建之前,在离江西永…  相似文献   

7.
焦宝玉 《世纪桥》2005,(9):40-43
毛泽东3次把他写入诗词之中。红军时期,他声名显赫,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人称“朱、毛、彭、黄”。  相似文献   

8.
正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又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维护和促进国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采纳了美国大使赫尔利的策略,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延安连续发了3封电  相似文献   

9.
郑林华 《湘潮》2018,(1):22-25
正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几位领袖无疑是"毛周刘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他们4个人之间的关系对党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朱德关系最亲密,"文革"时期毛泽东与周恩来关系最紧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抗战后期的1943年到"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是党内最重要的一对同志关系,在这20多年间刘少奇一直是  相似文献   

10.
正被毛泽东誉为"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的朱德,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宽厚质朴的形象。朱德习惯称自己是"广大群众的代表"。他认为,既然代表群众,就首先要成为群众的一员,和群众心连心。不管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朱德始终不忘初心,从不摆架子搞特殊,和蔼可亲,平等待人。"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席间笑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长征时发生在土城战斗中的一幕。当土城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朱德提出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担忧朱老总的安全,思量再三,最后同意了意了,并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夹道为他壮行。情报有误,战斗陷入僵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协力配合,准备指挥仅剩的3万多红军在赤水地区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此时,蒋介石已经  相似文献   

12.
一个秋高气爽、和风拂拂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享誉"红军之父"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肩负全民族的重托,代表中共中央、红军和毛泽东,英气勃勃地飞抵南京,首次面对面地同蒋介石就实  相似文献   

13.
正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4.
张荣久 《党史博采》2002,(11):40-41
军用地图对于一位军事指挥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中央根据地时毛泽东指挥红军反蒋介石“围剿”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军用地图,为此他非常苦恼。 1931年9月,他和朱德等人利用游击战术击败了蒋的第三次“围剿”。一天,毛泽东站在山坡上,望着远方发呆,仍在为没有军用地图而焦虑。 这时,朱德大步朝他走来,递给他一封信:“这是上海地下党转给你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潘宏 《党的建设》2021,(8):61-62
毛泽东称赞朱德为"人民的光荣",周恩来高度评价朱德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因为朱德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典型,他心甘情愿地"投降无产阶级",作为"红军之父"在人民军队创建史上最具代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向中央写的调研报告最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朱德的一生与中共党史密切关联,朱德谈学习中共党史对后人有诸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今年12月14日是著名的宁都起义70周年纪念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数十万大军反复"围剿"红军.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广大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不失时机,派人赴瑞金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中革军委汇报了二十六路军的起义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3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且把邀请电报在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以显示他的和谈"诚"意。但他却不做任何和谈准备,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不料,8月24日,毛泽东接到第三封邀请电报后,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  相似文献   

19.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他当时就感慨":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79年,邓小平的一段话,仿佛是对陈嘉庚感慨的"解密":"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相似文献   

20.
1939年末,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派胡宗南数十万大军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了陕甘宁边区。国民党绥德警备区的反共专家、“磨擦专员”何绍南,秉承蒋介石旨意,在各县组织了暗杀队、石头队、棒子队,对我边区与驻军大搞暗杀与破坏活动,由于他们巧妙伪装,不易被人识破。中共中央在运筹帷幄决策领导全国抗日大计同时,针对蒋介石暗杀阴谋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中央保卫部特将对革命忠诚、技艺高超的蒋泽民,从重庆周恩来身边调至延安,专做毛泽东的保卫参谋。朱德再三叮嘱他:“毛主席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健康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事业。你的工作很重要,要想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