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医疗损害赔偿适用法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医患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在审判实践中的混乱局面,主要是由于各法官对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不统一造成的。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立法上和司法上进一步明确医患纠纷损害赔偿适用法律的各种情形,同时立法和司法解释在用语方面更应严谨、科学和规范,不能模棱两可。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考虑就医患类纠纷专门立法,同时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和限额赔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四川彭州乌木案所引起的乌木归属纠纷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乌木属于无主物应适用先占原则,但由于先占制度在我国民事立法上未明确规定,为防止此类纠纷的重复发生,应明确界定无主物与埋藏物、在我国民事立法上明确规定先占制度、对价值极高的无主自然物或文物规定归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3.
房绍坤 《求索》2022,(2):12-20
现代继承法实行共同继承规则,继承开始后,遗产归继承人共有。在遗产共有问题上,罗马法主义主张遗产共有为按份共有,日耳曼法主义主张遗产共有为共同共有。在我国民法上,自《继承法》至《民法典》的民事立法上都没有明确遗产共有为何种类型的共有。通过体系解释规则,基于共有类型、遗产共有存在基础、遗产应继份以及遗产分割方法等分析,我国民法上的遗产共有应定位为共同共有。  相似文献   

4.
杨丽艳 《人民论坛》2010,(11):94-95
近年来,物业服务者与业主之间的安全保障纠纷日益增多。由于现有法律对物业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过于笼统且不够明确,因此时常导致出现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不统一的现象。因此,立法部门必须尽快明确物业服务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标准,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行政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少如 《求索》2007,(11):96-98
区域经济合作。都是以本区域之间的政府协议为基础构架起来的。政府协议属于一种对等性的行政契约。具有一种准立法行为的性质,在区域合作中具有法制协调、化解纠纷与补充立法的功能。从我国行政协议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行政协议法制化最重要的方面是明确缔约的法律依据、推进和扩大公众在行政协议中的参与以及建构行政协议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物业服务者与业主之间的安全保障纠纷日益增多。由于现有法律对物业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过于笼统且不够明确,因此时常导致出现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不统一的现象。因此,立法部门必须尽快明确物业服务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标准,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谢颖 《求索》2010,(2):146-147,104
农民群体法制意识的树立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础。分析湖北省内实地调查农村法制意识的数据表明农民对行政纠纷、刑事纠纷以及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选择;相当比例的农村居民对与国家法律大于人情及村规民约的观点并不明确认同。通过规范立法、执法与普法等方面的工作将法治观念内化到农民的内心深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区分共有权与专有权、成员权一起构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区分共有权的法律属性存在着共同共有说、按份共有说、折中说和新型共有说等学说。区分共有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与传统民法上的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法律上明确区分共有权的法律属性及其他相关问题对有效解决司法实务中产生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助游模式比传统的团队游模式更具新颖性,当前,自助游纠纷事件迫切需要通过界定自助游的法律性质,厘清自助游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从而明确双方的责任承担,为自助游纠纷事件的解决提供立法和司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按照纠纷主体来划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纠纷可以分为三类,即私人之间的投资纠纷、政府之间的投资纠纷以及政府与私人之间的投资纠纷.不同类型的投资纠纷,其法律适用规则不同.在目前自由贸易区尚无投资纠纷法律适用多边规则的情况下,主要是依靠各成员国国内立法和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来解决投资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调解视野下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建构过程中,相较于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而言,行政调解目前处于短板地位,规范层面行政调解统一立法的缺失和认识层面相关主体行政调解意识的淡薄分别是其形式原因和实质原因。针对此,首先应当明确行政调解内含的比较价值优势,如纠纷解决的经济性、专业性、彻底性以及促进行政管理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等,然后通过提高相关主体对行政调解性质和纠纷解决功效的认识、制定统一的《行政调解法》和建立有效的行政调解保障机制三方面举措来建构完善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赵敏  余荣红 《前沿》2005,(5):144-146
修正后的《婚姻法》增加了探望权的法律规定, 但没有明确未成年子女权利主体的地位。正确地理解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 明确未成年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 才有利于整个探望权制度的构建, 才有利于对子女利益的保护和探望权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地方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地方立法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而明确循环经济地方立法的合理定位以及所要选择的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循环经济地方立法重点,是循环经济地方立法成功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地方立法问题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融消费纠纷数量猛增,国内外也出现了与之相关的仲裁实践,但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撑。国际领域内的重要国际条约、国内的仲裁立法和法学研究为金融消费纠纷可仲裁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基于主体范围界定困难、纠纷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存在诉讼定式等传统障碍,金融消费争议提交仲裁的阻力重重。从法的正当性、确定性以及实效性视角考察,金融消费纠纷应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独立的必要性刍议--以网络著作权诉讼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信息一体化使得网络纠纷日增,正确认定电子证据是处理此类纠纷的关键.本文从电子证据的内涵、特点出发,分析网络著作权诉讼中确立电子证据的必要性,反思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的不足,提出应在我国诉讼证据体系中赋予电子证据以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跃铭 《理论月刊》2007,(8):115-118
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纠纷的解决目前只能依据两部法律法规,即《民法通则》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进一步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妥善处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笔者认为应借鉴国外的一些有益经验,加强对医疗合同立法的研究。本文即对医疗合同的性质、特征、内容、订立、解除和终止等方面分析思考,为立法调整医疗合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我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但由于立法没有明确该制度的性质,并且对该制度法律条款设计得过于简单,从而引起理论层面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层面对该制度操作的地方差异。结合纠纷现实,分析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学者们的观点,并对比我国现行《物权法》的预告制度,重新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进行制度价值定位,提出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柯卫  王国平 《求索》2010,(8):163-165
地方立法是由法律规定的地方权力机关为在其行政区域内执行国家立法或补充国家立法空白而进行的立法活动,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最能反映民众的利益和诉求,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及方便性等特点,是解决权益纠纷的最直接手段。虽然我国的《立法法》等相关法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扩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构想,但实践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切实而充分保障公众的立法参与权,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立法从提案到法律公布以及实施中的立法监督都符合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求,进而落实并完善地方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大调解"社会纠纷综合治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参与调处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职能定位、警务模式选择、警务资源配置、警察绩效考核机制、警察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要求等,对警察民事调解都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从立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立法上,明确警察民事调解规范;人才培养源头上,公安院校应在本科教育中开设"警察民事调解训练"相关课程并加强在职警察民事调解培训;在制度建设上加强警察民事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口剧增与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已逐渐地趋向于向高层化发展。由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随之而产生。在我国,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的研究开展得较晚,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高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所产生的纠纷不断发生,因此,确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实践中有关区分所有权纠纷主要发生在各区分所有权人有关共有权的问题,而且共有权是建筑物区所有权制度的两大灵魂之一,所以,本文旨在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中难点问题——天台、电梯和停车位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绝大多数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