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著名女作家丁玲艰辛曲折的一生中,宋庆龄曾三次资助她。1936年9月,丁玲在中共的营救下从南京国民党特务魔掌中逃出,准备去陕北,当时身无分文,处境十分艰难。宋庆龄得悉后,通过冯雪峰送去350块大洋作路费,使丁玲得以顺利到达陕北。后来,丁玲在《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中写道:‘面对这350元,我心里感到灼热、温暖,孙夫人赠我的350元,所代表的对我政治  相似文献   

2.
这里记述的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丁玲对毛泽东的坚定敬仰和在文艺思想、文学创作中对毛泽东文艺理论方向的执着遵循,向世人显示了她的革命品格。 一个信条——文艺大众化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绑架到南京。1936年9月,在党组织帮助下她逃离南京,11月到达陕北保安,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人的欢迎。不久,她被任命为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党中央迁延安后,她常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渊博的学识,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  相似文献   

3.
回忆宋庆龄     
李云 《党的文献》2003,(3):89-95
我在 1 93 6年 5月被党派到宋庆龄那里工作 ,对外名义为秘书。解放后接受宋庆龄的邀请 ,经组织调动 ,由她亲自委任 ,我担任了中国福利会第一任秘书长。我和宋庆龄相处多年 ,经历、感受的事情很多 ,这里回忆的仅仅是一鳞半爪。党派我到宋庆龄处工作1 93 6年 4月 ,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恢复同坚持在上海工作的中央特科的联系。冯雪峰一到上海 ,就来看徐强 (我的丈夫 )。他向我们传达了中央瓦窑堡会议的精神 ,徐强向他汇报了工作情况。冯雪峰决定停止警报工作 ,由徐强全面负责情报工作 ,并要我们另找房子 ,换个环境。接…  相似文献   

4.
1925年,冯雪峰在北京大学旁听学习,时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毛泽东,从那里托熟人捎口信给冯雪峰,说自己很喜欢读他的新诗,希望他能到广州去工作。1933年底,冯雪峰由上海到瑞金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正值毛泽东被排斥出中央领导机构。到了瑞金,冯雪峰就把鲁迅先生的情  相似文献   

5.
1936年,丁玲被党组织从南京国民党监狱中营救出来后,辗转到了当时党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中宣部特地在一所窑洞里开会欢迎她。会后,丁玲表示愿当一名女红军,毛泽东对此极为赞赏。不久,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冯雪峰,生前数十年曾珍藏了一件青灰色哔叽长衫。   这件长衫伴随冯雪峰走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这件长衫还伴随冯雪峰渡过生死未卜的上饶集中营的监狱时光;这件长衫又伴随冯雪峰迎来全中国的解放……  无论冯雪峰走到哪里,长衫都始终伴随着他。   原来,这是一件凝聚着冯雪峰与亲密战友瞿秋白深情厚谊的长衫,也是他们最后告别的珍贵纪念品。   那还是 1934年 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前夕。   整装待发的冯雪峰,得知瞿秋白被拒绝参加长征的消息,去和秋白告别…  相似文献   

7.
赵曾  王磊 《党史文汇》2012,(7):44-47
享誉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丁玲辞世已26年了,她一生经历坎坷,风风雨雨,富于传奇色彩丁玲生前撰写的回忆录中对她早年被国民党当局囚禁和软禁在南京三年的生活做过披露.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只是对被囚禁生活做了梗概的叙述,略去了若干细节.近期,年过九旬的老作家陈明出版了《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同忆录》,以亲历者的身份系统同忆了两人相伴走过的历程.然而书中仍未提到丁玲当年与傅焕光的交往.也许丁玲不愿提及那一段往事是因为她在一波波酷烈的充满极左色彩的政治运动中吃过的苦头太多了.  相似文献   

8.
1931年初,丁玲的知己和爱人胡也频被国民政府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枪杀。为了调整心情,丁玲在沈从文的陪同下返回家乡常德小住。胡也频的牺牲,丁玲一直瞒着她的母亲。但她又不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影响了丁玲的后半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省临澧县胡子冲。原名蒋伟,字冰之,丁玲这个名字是她从事文学创作后用的笔名。1918年夏,14岁的丁玲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桃源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在她一年级学期结束时,爆发了“五四”运动。丁玲积极投身这场革命,主动担任了贫民夜校的小老师,热情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由于她年龄小,学生们都风趣地叫她“崽崽先生”。1922年,丁玲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创办的平民女校读书;1923年,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年12月发表处女作…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赴京     
1949年6月15日到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新的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对宋庆龄十分敬重,诚挚地邀请她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特派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持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前往上海去迎请宋庆龄。陪同前往的是廖梦醒。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3.
马莉 《世纪风采》2010,(2):14-17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恐怕绕不开冯雪峰这个名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就以作家和党的文艺领导人(曾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上海文坛上。他与鲁迅关系相当密切。可以这样说,鲁迅是因冯雪峰而密切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才有了后来毛泽东对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赞誉。  相似文献   

14.
宋庆龄在香港的4年(1938-1941)正是抗日烽火在神州大地遍地燃烧的年代。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在这短短的4年中,运用她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从上海到香港朋7年11月12日,12月13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之手。中共中央非常关心居住在上海的宋庆龄的安全。毛泽东、周恩来特地从延安连拍两次电报建议她离沪去香港。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收到电报后,立即派交通联络员李云(祝秀贞)转送给她。宋庆龄接到第一次电报,表示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暂缓离开上海。接到第二次…  相似文献   

15.
一丁 《党史纵横》2009,(5):51-52
1946年5月,罗别愁乘飞机到达上海,“联总”随即把她派往太原工作。但在太原她认为“不能做到”她“要做的事情”,于是“坚决要求”派她“到延安或烟台去”。经她一再“尽力争取”,上海“联总”办事处终于批准她到延安去。但去延安意味着主动放弃“联总”对她的照顾,并且要经受生活上的严峻考验,可意志坚强的罗别愁认为,“这一切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丁玲,著名作家,1933年5月被国民党关进监狱,后被软禁在南京。1936年9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化装逃离南京,11月1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假扮东北军的家属,由两女四男结伴,从西安西关坐汽车前往陕甘宁苏区,第一天到耀县,第二天到洛川。在洛川休息一天,第三天由1名连长带领10几个人来接她。他们骑马翻山越岭走了八九天,于11月12日到达保安县(今志丹县)。  相似文献   

17.
1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革命书店,开始进一步酝酿如何合作乃至合并的办法.在此之前,三家书店在延安、华北、苏北合作建立了韬奋书店、华北书店、大众书店等机构.抗战一胜利又在广州合办兄弟图书公司,在武汉合办联营书店,在北平合办朝华书店等.1946年春,我从重庆回上海,组织上派我去南京设店.但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险恶,蒋介石发  相似文献   

18.
“送给我的知友良才。南京‘一二·一七’惨案被难留影。俊 ,一九三二年一月三日”。父亲的遗物中有这张照片 ,它是智伯很多年以前送给父亲的。智伯在 193 1年 12月 17日去南京请愿时被暴徒殴伤 ,为了纪念这民族的耻辱 ,便以这照片留作历史的见证了。那个时候有很多智伯似的青年对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信念 ,转而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寄托在西北 ,智伯后来就去抗日根据地了。智伯 ,名智良俊 ,山西定襄人 ,原是北平大学法学院的学生 ,经历了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赴南京请愿被殴驱散的一幕 ,后来投身革命。及至红旗漫卷 ,大军开入北平 ,智伯随军开进 ,接…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遂派中央局文委书记、现代诗人兼文学评论家冯雪峰,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于1936年4月25日到达上海,寓居鲁迅的家中,负责审查、整顿地下党组织,积极开展各抗日救国团体的工作。为了尽快打开局面,4月底,冯雪峰急需要物色一位既忠诚党的事业,又积极肯干的同志,于是,他就请鲁迅在左联内部寻找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夏秋之交,丁玲到云南、四川参观访问,第一站就来到重庆。 丁玲这次离京外出,可谓“负罪”在身。1955年,她和陈企霞被打成“反党小集团”。次年3月,丁玲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申诉,不同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的结论。6月28日,中宣部部长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