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热忱欢迎中苏建交。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同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了许多爱好和平国家的欢迎。然而理论上的提出是一回事,而如何应用于国际上的许多复杂课题,又是一回事。中国既然是提出者,许多国家当然更对中国拭目以待,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正如周恩来所说,社会  相似文献   

3.
浅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日中立条约》是二战期间苏联与日本签订的一个举世震惊的条约。这个条约是苏日两国长期对抗与妥协的产物 ,也是粉碎英美“绥靖政策”的需要 ,是离间法西斯轴心国联合进攻的需要。此外 ,中苏两国关系迅速降温加快了条约的出笼。条约的签订虽然转嫁了苏日矛盾 ,改变了日本的侵略方向 ,但是它严重地打击了中国抗战的热情 ,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情感 ,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 ,客观上加速了美蒋联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初丹 《世纪桥》2014,(6):65-66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东北边界采取了巡边制度,对我国东北边界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这项制度的缘起、管理方式到巡边路线,体现了清政府内一些有识之士对治理边境问题的重视。但是,粗放式管理及制度的不系统性也暴露了清政府最后走向没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与《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宣言》共同构成了中日关系的三个基本文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的实践证明,凡是中日两国遵循这个文件的精神,中日关系发展就顺利,反之就出现曲折、甚至倒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两国代表正式谈判到最终完成缔约,正值邓小平第二次和第三次复出,负责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签订等工作。在第二次复出时,邓小平促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谈判,在第三次复出后不久即恢复了中断三年之久的条…  相似文献   

6.
一八九四年七月至一八九五年三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以并吞朝鲜和侵略中国为目的历时八个月的侵略战争。由于战争开始于一八九四年,这一年按中国夏历干支纪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封建国家。从一八六八年开始,明治天皇实行了维新,资本主义才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中苏条约》签订之初,在我们党的报刊上和领导人的发言中,曾公开表示同意这一条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1945年8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中苏条约》的全文,并发表社论。社论中指  相似文献   

8.
林木 《党史博览》2010,(2):F0002-F0002,F0003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1950年下月20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抵达莫斯科。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赴莫斯科,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签订了替代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新的条约和协定,从而将中国与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重大的外交活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布有关这次外交谈判的档案文献。只是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一些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电报、信函,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公布于世,使我们得以对这次中苏谈判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依据现有的文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出访苏联。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斯大林庆祝70大寿。除了祝寿之外,毛泽东还担负了一项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废除苏联于1945年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然后重新签订一个"既好看又好吃"[1]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然而,此次谈判过程却坎坷异常。就在中苏博弈的过程中,原本是要破坏中苏关系的美国却事与愿违地推动了新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首次对苏联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是继1949年初米高扬秘访西柏坡和同年县刘少奇秘访莫斯科中苏高层领导人互访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一建国初,广大人民经过两年内战,极盼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安居乐业.但是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一直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企图以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来扼杀新中国.新中国建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混乱悲惨的烂摊子:广大农田荒芜,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大批工商业破产,民不聊生。广大城市失业者成群结队,国内经济已…  相似文献   

12.
周杰 《理论学刊》2007,(1):22-2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一这是一个不能忘记的日子,一份刻骨铭心的伤痛。1901年9月7日,在刺刀之下,清廷与武装侵华的俄、英、美、日、德、法、意、奥8国,以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又是一次“交给条款照会而已”———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如果说与以往有所不同,那就是它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勒索巨额赔款。中国须付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关税、盐税等为担保。加上利息及各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15.
为保证欧盟有效运作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首脑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然而《欧盟宪法条约》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  相似文献   

16.
三、苏方精心准备的条约及有关文件草案中苏之间签订一个新的条约以代替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问题,在原则上基本商定了。然而,在签订一个什么样的新条约这个具体问题上,中苏谈判又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当时,中苏谈判双方各自的方针发生了一种戏剧性的变化。此前,苏联坚持条约的形式不能改变,即保留旧的中苏条约,而对实际内容可以进行修改。但在确定废除1945年的条约以后,苏方最初提出的新条约却完全沿袭了旧条约的内容。相反,中国以前同意保留1945年条约的实际内容,而在形式上必须以新条约取而代之。但在确定要签订一个新条…  相似文献   

17.
1944年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后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实行国际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兼而有之的对华政策.一方面大力援助中国抗日,直至出兵东北,对日作战,对最后战胜日寇立下了不朽功勋;但与此同时,又从中索取了许多不该索取的利益,以满足本民族的私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的今天,对前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后期对华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识别和反对当今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能力,正确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39年8月23日苏德条约签订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本文旨在考察斯大林签订苏德条约的历史原因和性质,及其对世界形势的影响,还历史以真面目。 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为在世界范围内消灭法西斯主义而奋斗。共产党人认识的转化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直到希特勒上台的1933年,共产国际仍把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作首要任务,这种口号脱离群众,遂使自己陷于孤立。事实上德国共产党和希特勒竞选失败的原因正在于关门主义,当时共产党得票600万张,和社会党的选票加起来,远远超过希特勒的力量,但两党政治上的分歧却使它们无法联合,结果,被希特勒夺取了政权。失败教训了共产党人,使他们感到建立全民族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刻不容缓的任务。1934年到1935年,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都出现了反  相似文献   

19.
在19世纪,我国与外国侵略者打了很多次仗,现在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一些战争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里面有清政府的失误。事实到底如何姑且不论,但至少有一场战争,大家都一致认为它非打不可,这就是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接替邓廷桢任闽浙总督的是广东连平人颜伯焘。据一部清人著述的《椒云年谱》记载:这位颜大人不懂军事,却偏偏有一点刚愎自用。英军进攻厦门前夕,他命将各城巨炮运至厦门,排列海口,陈于护墙之外。有人提醒他,大炮是放一回就要装一次弹药的,若无炮车将沉重的大炮从护墙外拉回,士兵怎敢出墙装弹?颜伯焘则答:“一炮即可灭贼,何须再装弹药!”及至英军袭来,士兵见帆影便将炮放完。敌军并未灭掉,倒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