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4年10月17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0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2.
刘良 《党的文献》2005,(2):80-84
一、1934年10月10日中革军委发布的第五号命令,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显著标志;二、中央第一、二纵队和各军团的转移集结和出发行动,都是按照中革军委第五号命令和中革军委<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行事的;三、从中革军委第五号命令的发布到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这段时间,应视为长征的开始或为前期路程.因此,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标准,应以中革军委发布第五号命令的时间和中央领导机关和各军团转移出发的地点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10):62-63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⑤红二、六军团抢渡的普渡河渡口⑥甘孜——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地④长征时4位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5.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西进,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中央红军随后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从而结束了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最远行程约2.5万里,转战11个省,完成了向西北的战略转移,从而在陕甘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从1934年10月26日至1935年1月7日,红一方面军第一、九军团大部,第三、五、八军团部分先后经过广东省北部的南雄、仁化、乐昌和连县等县。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6,(41):12-16
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共八万六干人,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踏上了向西突围的征程。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王明"左"倾路线领导者计划到湘西会合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中,他们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采取"甬道掩护""大搬家"式的夺路突围方式,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10.
陈伯钧,四川达县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长征时,先后任师长、军团参谋长、军团长等职。长征路上,陈伯钧率部以能打防御战和掩护战著称,为长征的胜利建立了重要的功勋。英勇顽强的掩护战1934年10月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从于都出发,踏上长征途程。从五军团参谋长职位上调到十三师任师长的陈伯钧,率领全师人马于18日夜间从兴国县启程,当时,陈伯钧正身患虐疾(俗称打摆子),浑身软弱无力,时好时坏。这时,军团令陈伯钧率十三师负责掩护中央纵队行动。11月1日,陈伯钧率部冲破江西敌人的封锁线,又指挥三十八团,击溃盘踞铝厂…  相似文献   

11.
正目中无人,血染湘江铸大错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意为"姓李的德国人",是唯一全程参与中央红军长征的西方人。1934年11月15日,顺利通过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排列着一个十分美观的队形:两个军团在左,两个军团在右,军委两个纵队居中,一个军团断后。这一"杰作"的设计者就是李德。其实,李德并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壮丽的史诗。纤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第九军团自1935年3月31日至5月21日在贵州、云南、四川三省的三千多华里的单独行军,则是史诗中具有独特光辉的灿烂篇章。此时期的中央红军,总共只有分别以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罗炳辉为军团长的第一、三、五、九4个军团。一个军团的行动应该不是无足轻重的,它有时能直接关系着全军的成败存亡。  相似文献   

13.
1934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和各地红军的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9月,以50万军队开始向中央苏区进攻。 10月,由于强大敌人的进攻和我军决策的失误,致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仓促决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21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八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零都等地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6)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出发长征,并胜利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毛泽东高度赞扬: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但甚少有人知道,红二、六军团长征前曾在湖南石门县做了较长时间的集结整训,做好了部队战略转移思想、政治、扩红、军训等各项准备,并明确提出了部队应突围转移到贵州镇远、黄平一带,石门县实质上是其日后长征的策源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时,红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留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以北上抗日为目标的伟大长征。这是从红二、六军团的整体来说的。若单从红六军团来看,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出发西征,实际上已是长征的开始;而这次湘西突围应该是长征的继续。1933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长征出发地问题的说法很多。有的说于都是中央红军主力集结突围转移的出发地,长征开始是以渡过于都河为标志①;有的说,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连同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有的说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军各部和中央机关分驻不同地方,接到命令后离开所在地。就此而言,这就是他们各自开始长征的出发地”③。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当时红军各军团所辖部队分散在前线,地点不…  相似文献   

17.
正一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随后,中央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但在通过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却被迫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惨烈的湘江之战。1934年10月15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剿"共行营南昌登上自己的座机,先后飞往西安和成都,对西北、西南地区进行视察。待蒋介石得到中央红军全部撤离中央根据地的确切情报时,中央红军已通过粤界进入湖南了。蒋介石匆匆回到了南昌大本营,两份重要的情报随即摆在他面前:一是向瑞金前进的国军获得了中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这一转折的发生,与遵义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密不可分。
  遵义会议的重要准备:从通道会议到猴场会议
  一、决定实行战术转兵的通道会议
  1934年10月22日至11月15日,中央红军连破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来自红二、六军团的密电,使博古、李德认定中央红军西征的终点就是湘西。17日,蒋介石发出《剿匪计划大纲》:以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为指导方针,并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集40万兵力在桂东北构建第四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7)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了突围誓师大会,在突破澧水封锁线后,进入沅陵。从11月21日至24日,红二、六军团在湖南沅陵清浪的沅水北岸分别于洞庭溪、小宴溪两处渡过沅水。两军团在清浪乡的桥梓坪村(今八方村)会合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庆仪式,庆祝抢渡沅水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一路顺利突破敌人第一、二道封锁线。11月5日以后,中央红军乘胜由湘南向纵深挺进。当红军向郴州、宜章西进时,蒋介石紧急颁布"堵剿"电令,命湘军、粤军在北起衡阳,经郴州、宜章至广东乐昌的交通线上构筑起第三道封锁线,然而旋即被红军瓦解。11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作战命令,兵分两路抢渡湘江,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