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985年,辽阳市第一中学承担起内地学校培养西藏学生的任务,开设西藏班,并建立了西藏班党支部,是全国首批开办、承接学生最多、距离西藏最远的内地义务教育学校,36年来已累计培养西藏学生5700余名,为建设西藏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一直以来,西藏班党支部全体党员和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努力培育民族团结的"石榴果",党支部荣获"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相似文献   

2.
祝辉 《党史博采》2002,(12):14-16
1950年3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在四川乐山举行了庄严的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会后,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率领前方部队进军西藏,33岁的军参谋长陈明义担负起了补给运输和修路建机场的重任。从1951年1月至1954年12月,他率领十万筑路大军,在空气稀薄的西藏高原上,艰苦奋战,建成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康藏公路,使西藏从此和内地紧紧联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进入四川藏区后遇到了非常严峻的粮食问题,出现了军队与当地群众争粮的矛盾。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中央军委建立了筹粮的专门组织机构,并采取了收买、借贷、乐捐、赔偿损失等多种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粮食问题。在党的正确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在四川藏区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最终解决了粮食问题。但是在解决粮食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损害藏区群众利益的情况,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后来在解放西藏的过程中,党中央汲取了当年筹集粮食的教训,成立了政策研究室,制定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政策,得到了西藏群众的认可好感与支持,取得了西藏和平解放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的支援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高,与内地一同进入黄金发展期来自权威部门的一系列数字表明,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5.
正莫河骆驼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西南约18公里处,1954年成立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前,主要承担进藏物资的运输,现为青海省柴达木农垦集团莫河骆驼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牵着骆驼的莫河骆驼场驼工往返于青海和西藏两地,穿梭于柴达木荒野,他们为进军西藏、援藏固疆、修筑雪域天路、资源勘探开发、发展农垦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孕育了载入史册的莫河骆驼场驼工精神。  相似文献   

6.
题记:   今年6月,中国移动川藏一级干线传输光缆正式贯通了,这条全长2500多公里,沿途翻越四川境内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和西藏境内的达马拉山、怒江山、色季拉山等多处4000米以上大山的光缆,将西藏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结束了中国移动无出入西藏自建省际传输的历史.依托这条光缆,可为西藏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为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7.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6,(12):35-38
毛泽东要求尽快给张国华下个结论1965年,中央决定,西藏工委从9月1日起改为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张国华任第一书记。然而,还不到一年时间,正当张国华踌躇满志建设西藏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此后,西藏和内地一样,一片混乱。从城镇到农牧区乃至边境地区,到处都在造反。他们揪  相似文献   

8.
正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横贯着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天路"、"神路"的公路,将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地连接起来——它就是青藏公路。这条曾经担负着85%的进藏物资、90%的出藏物资运输的公路,是开国上将慕生忠在上世纪50年代初率部修筑的,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青藏公路之父"。2.8万头骆驼几乎全部覆没1953年底,为了解决驻扎西藏数万军民所面临的缺粮困境(注:当时进藏部队约有3万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四五万公斤,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  相似文献   

9.
1998年秋天,正值西藏高原广大牧区秋收打场的时节。我们发现,昔日人背畜驮青稞、麦子,牦牛踩场打麦的传统方式已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所代替。60年代,西藏农村第一次使用内地制作的铁犁代替延用数百年木犁的消息成了一大新闻。70年代,拖拉机...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内地的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重点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运动,即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按照我国的地域特征,从战备角度划分的三个区域:一线指沿海地区和边疆地区;三线指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湖南、湖北、河南等内地地区,其中西南(云、贵、川)、西北地区(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  相似文献   

11.
前车之鉴:台湾高等教育过度扩张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进入到"普及化"阶段,台湾高等教育出现了高校招生困难、高校经费严重短缺、学费高昂、教育质量下降和高失业率等问题。通过与内地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可以知道内地与台湾高教发展有相似之处,为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内地应该从控制学校总量、有序扩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清除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但在50年代初,由于交通困难,西藏同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十分不便,西藏地区各方面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55年12月,党中央为了帮助藏族人民建设新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决定开辟北京-拉萨的新航线。中央指示空军在总参谋部的直接领导和兰州军区、西藏军区协同组织实施开辟新航线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葛剑雄 《党课》2014,(7):89-92
了解祖国西藏历史和文化的人不得不承认,西藏长期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与祖国内地其他部分的联系、特别是与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联系较少。一般人都注意到了不利的交通条件——由于西藏与内地相隔遥远,加上地处世界屋脊,重重山脉阻隔,气候条件恶劣,人员和物资交流极其困难——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不利条件——高山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在内地的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称为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内地地区,其中西南、西北地区(川、贵、陕、甘)俗称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三线建设主要是指三线和二线地区的建设,也包括一线的迁移。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5.
孔繁森精神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主动报名。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他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6.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阿里高原,生存着一种耐饥、耐渴、耐寒、耐劳、耐苦的特殊物种——雪域牦牛。它是天地间生命力的象征、藏民族心目中的图腾。在西藏阿里军分区,也有一位像"雪域牦牛"一样的人,他坚守高原28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守护着官兵的生命健康和祖国边防的安宁,8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昆仑卫士"。他就是西藏阿里军分区保障部部长钱有武。军人使命高于天去年4月的一天,钱有武前往曼扎边防连检查营房建设,越野车艰难地爬  相似文献   

17.
好书推荐     
雪山下的丑行:西藏暴乱的来龙去脉 徐明旭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全面分析和系统阐述西藏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有新意、有深度、有特色、有说服力的著作。作者以其在西藏工作过的特殊背景、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曾多次与达赖集团骨干分子作过面对面斗争和辩论的特殊经历为根基,引用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运用即使西方人也不得不接受的国际法准则和人权标准,通过对西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的消息,从西藏高原、齐鲁大地传到四川泸州时,曾经与他一起在西藏岗巴并肩战斗过的盛洪江和胡帮权,以及与孔繁森有过多次接触的盛洪江的妻子周华清,想起与孔繁森相处的日子,禁不住热泪纵横……  相似文献   

19.
我谈及高山反应,完全是因为西藏通了火车。从首都出发直达拉萨的首趟列车,用一路砍唱不息的清亮笛声,一下子把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与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内地不少人难奈狂热蹦跳的心,要去或想去一回西藏,看一看那个千百年来令人神往却又很难走近的世界。但是人们的忧虑颇多,西藏的山太高天太冷氧气太少,那是生命的禁区呀!  相似文献   

20.
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后,英美帝国主义和西藏的分裂主义势力加紧进行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但西藏当局一意孤行,顺从帝国主义旨意,顽固地与祖国对立。人民解放军以战求和,发动了昌都战役,为和平解放西藏打下了基础。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挫败了分裂势力的阴谋,建立、巩固、扩大西藏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努力,在西藏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