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议深化信访工作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信访体制改革,要优化整合信访资源,以组建群众工作部为突破口,强化群众工作职能,开发利用信访政治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
广东土地信访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信访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解决土地信访问题,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广东的社会基础工作。造成土地信访的原因,既有法律法规的不完备,也有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土地信访体制不完善及少数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因此,建议完善征地法律政策,从源头防止土地信访问题出现;建立征地补偿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土地信访的核心问题;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确保土地信访问题解决;教育引导群众理性有序表达意愿,疏通土地信访问题解决渠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我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发展过程和我国当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对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经验进行有益借鉴,对我国政府的法律顾问制度进行系统性的框架研究并重点探讨我国在政府法律顾问的选聘、职能职责以及工作机制。在政府法律顾问的选聘机制上提出,政府可以引入招投标的方式采购法律服务;在政府法律顾问的职责上,提出注重事前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在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机制上,提出引入"尽职免责"制度。以冀有益于我国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群众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法律制度,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曾发挥过独特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我国信访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困境,本文从信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法律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信访制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信访制度困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维持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的平安建设工作近年来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信访不信法,群众诉求与现实政策的差距等诸多问题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深化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信访制度以及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法律宣传服务等方式,摸索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要求的、多元化的长效机制,是目前我国平安街道建设工作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律师如何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提供优质、高层次的法律服务是法律界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意在通过研究法律顾问工作的现状,找出影响律师搞好大中型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的问题和障碍;通过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分析,找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重点;然后提出律师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法律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大办理信访案件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体察社情民意的窗口,如何更进一步提高办理信访案件的水平,是目前内司委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践证明,加大内司委信访案件的监督力度,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有效监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信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做好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途径,有助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安机关涉法信访问题表现出信访诉求明确、信访形式多样、非正常信访行为突出等特点。信访案件逐年增加、居高不下,面临着制度落实难、职责履行难、程序规范难的体制困境和管辖范围把握难、疑难案件息诉难、违法闹访处理难的实践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公安机关执法不公、破案率低和信访人员法律知识匮乏、心理认识偏激等因素。对此,应当通过建立信访防控机制、完善信访处理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民众维权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信访者的案件纠纷,提高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引起了涉法涉诉案件不断增多,而由于我国信访制度的设立与处理模式,很多的案件当事人对于此案件的处理不再通过法律渠道,而是不断的通过党委政府的信访渠道给予施压,这也给正在逐步完善的法律不断的带来新的挑战。是群众对于法律的无望.还是司法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如此,本文对于涉法信访案件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就从一名基层司法者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防止和减少涉法信访案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日趋增多,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处理信访问题的第一道关口,信访接待对于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信访接待的工作方法和接访艺术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信访接待的积极作用,在对当前接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运用信访接待的工作方法和接待技巧,并总结出八项重要的信访接待艺术,以促进涉诉信访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调整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引发群众信访的各种因素明显增多,信访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信访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引发群众信访的主要成因,着力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领导责任、健全工作网络、解决群众诉求、推进制度建设、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狠下功夫,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提高信访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集约化办理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江苏沭阳县纪检监察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对它们在信访举报集约办理机制创新实践中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对这一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运行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利川市信访局围绕抓好"为民解困、为党分忧"的工作核心,倾听精准扶贫工作中群众的呼声,科学谋划并及时化解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拓宽渠道为基础,掌握情况精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收集群众反映问题是关键。为此,分类掌握基层群众"第一手"的信访信息,是完善各阶段工作的前提条件。一是拓宽信访专项渠道。为方便群众快捷反映精  相似文献   

15.
信访问题与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积压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为信访活动.信访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国务院新颁布的<信访条例>,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地确定了信访处置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初步构建了信访处置的治本之路.但一部行政法规的作用毕竟有限,要解决信访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需要下大力气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信访制度具有党群联系的桥梁功能、民主建设的监督功能、兵情民意的调查功能、科学决策的咨询功能、政策法律的宣传功能、信访者困难困惑的排解功能、社会稳定的维护功能;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用群众路线统揽信访工作;军队信访干部是党和军队形象在信访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者,必须加强军队信访干部队伍建设;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军队信访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信访举报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分析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长庆油田以信访举报工作的实践为基础,就创新信访举报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信访举报工作水平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化解信访矛盾源自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和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现实必要。在当前司法公信力语境下,各地检察机关必须务实探索,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中引入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机制,将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9.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S市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实践还存在法律顾问服务供给的地方差异性明显、服务承接资源相对匮乏以及服务需求对接存在偏差等问题。以均等、有效作为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实践导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进而建立健全农村法律顾问相应机制,充分对接村民的法律需求,提升农村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能力与水平,是进一步优化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平 《工会论坛》2005,11(2):31-31
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要重视单位内信访工作,排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多反思已发生的信访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信访者的上访行为,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