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外国政要中喜爱读书的人为数不少,从他们的读书取向上多少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施政方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都读些什么书吧。普京:经典著作以"听"代"看"普京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普京中学时特别喜欢读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  相似文献   

2.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3.
读书三悟     
正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每当捧起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每当读完一本好书,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几十年的读书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是一种生活,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的能力体现在能否"坐下来",给读书留足时间。当人们感叹"时间去哪儿了",挤出时间去读书不失为一种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可供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云是我党杰出的领导人。改革开放以后,他经常号召全党多读书,多学习哲学。在子女成长方面,他也教导他们认真读书,并多次告诉他们,学好理论是政治上进步的基础,学好哲学尤其重要。在"文革"期间,陈云被下放到江西南昌郊区蹲点调研。他充分利用难得的空余时间,制定了读书计划,重新阅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他不仅自己全神贯注地读书,专心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人类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活动。大凡事有所成、学有所获的人,他们对读书总是有不少感想和体会,可谓情有所托、读有所悟、心有所得。而略略点数一些大有成就者,不难发现,他们对读书更有一些独到的闪光之见。他们往往以对联自勉,或言读书目的,或谈读书态度,或归纳读书方法,或阐说读书功用,或借读书而言做人言接物言致事……其中况味,似乎已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对联本身了。其中闪动的智慧灵光,无不照射到后世读书人的心灵深处。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强调读书  相似文献   

6.
裴小明 《党史文苑》2011,(6):43-44,4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学习成才的典范。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博而精"的读书取向、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读书风格、注重"讨论式阅读"的读书方式、"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的读书热情、"学以致用"的读书目的,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一师十三团工会有4名工作人员,这些同志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学习,无论工作忙闲,他们都能坚持读书学习。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工会积极响应兵师的号召,在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工会工作实际,采取多项措施,不断丰富载体,强化阵地,健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父亲李晨和母亲陈浩是北京人,他们是北京师大一附中的高中同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先后去了云南,考入西南联大,一边读书,一边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曾几次听他们讲起在南方局的工作经历。  相似文献   

9.
正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按照会议既定议程,"读书"在毛泽东拟定的《庐山会议讨论问题》中被列为第一个议题。从这一年11月初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相继开始落实"读书"计划。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党内逐渐兴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读书热潮。这次读书热潮的大致情况和历史内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成习惯     
姜仕贵 《当代贵州》2014,(19):60-60
正每天看书浏览报刊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前段时间看到《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的报道,让我对读书产生了一些思考。读书能医愚,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聪慧,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据报道,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人甚至发出"静下来读点书是一种奢侈"的感叹。是什么让读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固然工作繁忙、没时间,都是我们离书越来越远的理由。但若真的有读书的兴趣,这些又怎能成为障碍?读书的兴趣,多半应在学生时代培养出来。当前中国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1.
正人的一生,做人做事,始于读书。最近,一篇《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的文章颇受关注。文章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写的一篇自述,篇幅不长,主要讲述作者这些年读书与做人、修身与处事的部分经历和所感所悟。怎么做一个好人?叶小文认为要读书。他引用钱穆先生的话解释说:“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可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境界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能够读出一个人的境界来。匡衡凿壁偷光读书,那是因为家境再穷困,却难不倒读书求知的信念;孙敬头悬梁读书,那是因为他读起书来通宵达旦;苏秦锥刺股读书,那是因为他要立志做大事;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名人读书,都能在书籍里找到他们鲜活的身影。读书读出了境界,莫过于鲁迅先生在《从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二问     
明卫华 《当代贵州》2014,(14):62-62
正关于读书,我有两问。一问:假如你经历过"读书权利"的失而复得?1978年,我从知青点考上大学,进校没多久就碰上一次让我至今刻骨铭心的摸底测试。110多人的班级,我考倒数几名。丢分主要在基础知识,尤其是中外名著填空题和选择题,试卷上太多"天窗"开得惨不忍睹。其  相似文献   

14.
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自觉做到。但现实中,总是有一些党员干部读不进、学不深、用不精,存在一种"狭隘化"的读书现象,需要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注意改进"功利化"的读书——读书的目的仅仅定在自己拿文凭、获证书、评职称、谋职位、求提升上,只为"我"而读书;注意改进"碎片化"的读  相似文献   

15.
正定居在山西的归国华侨,在海外生活期间多数在华校读书,回国后继续深造,毕业后参加工作,多数在文教科技部门服务。他们的风雨人生,几乎都是沿着"向往祖国——回归祖国——报效祖国"这样的历程轨迹。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当中也有一些觉悟较早的人,在海外就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冒着生命危险,投身秘密地下工作;回国后继续在我党我军情报部门供  相似文献   

16.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诸如"为革命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为消遣而读书"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读书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一碰到难题,首先打开的是"百度"等搜索引擎,无需动脑,迅速输入关键词便能得到答案。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与修身,音乐与青年,音乐与人才,音乐与优秀文化,音乐与美学精神,都可以有关联,都可以带来人生感悟、生命感动和事业激励。我的退休生活已经一年多了。2016年2月卸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领导职务后,我主要忙两件事: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  相似文献   

19.
正书房《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读后感文郭家雄人的一生,做人做事,始于读书。最近,一篇《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的文章颇受关注。文章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写的一篇自述,篇幅不长,主要讲述作者这些年读书与做人、修身与处事的部分经历和所感所悟。怎么做一个好人?叶小文认为要读书。他引用钱穆先生的话解释说:"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