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年10月12日,是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彭真同志长期领导和主持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特别是1979年以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主持制定了现行宪法和一系列基本法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一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彭真同志担任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主持常委会的日常工作,那时就开始起草刑法、民法、刑诉法、民诉法等。新时期,彭真同志重新恢复工作,1979年2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法制委员会主任,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被补选为…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0,(3):51-51
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一个对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工作机构——法制委员会。由80人组成,彭真担任主任。  相似文献   

3.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4种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自由,是人民发表意见、参用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的自由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应当注意的是,刑法修订后,担任集体、私营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不再属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范围。李彦生摘自《法制日报》剥夺政治权利@李彦生  相似文献   

4.
权利本位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法治与权利本位具有直接相关性和发展同步性。权利本位基于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义务以及权利先于功利的逻辑,在理论上厘清了法律制度建设的起点、重心和方向问题,为促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发展进而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泉庆 《唯实》2000,(12):66-68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这项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 ,关于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中国现代化呼唤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树立新的法律观念。这些新的法律观念包括 :( 1)权利本位的法律观念。权利本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的必然结果。利益在法律上的表达就是权利。搞市场经济必须以权利的设定为前提 ,这就要运用法律对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树立权利本位的…  相似文献   

6.
田侠 《唯实》2012,(12):72-78
彭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在长期领导我国立法实践工作中形成了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立法思想。彭真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深刻认识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的关键性和迫切性,明确指出立法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调查研究;要树立宪法法律权威,理顺党的领导与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彭真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立法思想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主持1982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中,彭真对宪法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关于制定1982年宪法的总体思路,彭真主张,一定要把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宪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保证宪法的稳定性,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如何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彭真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明晰的思路和原则;关于将来如何修改1982年宪法,彭真提出该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以保证其稳定性;关于如何保证宪法实施,彭真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回顾彭真这些关于宪法制定的谋划和思考,对宪法的贯彻实施,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一内容是建国后三部宪法都没有的。只有大家都遵守和履行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各项基本义务,才能保障大家都享受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不是平等的,而且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国现代化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国社会大力培育现代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0.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建国以后制定的三部宪法,都有这个规定。但是,明确提出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所谓公民的劳动权,主要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并按照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与此相对应,国家则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为此,新宪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三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12.
彭真思想的三个鲜明特色阎建琪彭真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共产主义事业,整整奋斗了七十多个春秋。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征程中,他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做地方工作,还是担任中央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4.
富于效率的财产权制度安排,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公民财产权则应当成为宪法关于财产权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文章在对"公共财产"进行辨析后,指出以公共财产权消解公民财产权,是一种理论上的混乱和倒退.文章认为,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是其他一切形式财产权的基础和根源.文章从有利于恢复公民的宪法权利、有利于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确立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有利于寻求对国家权力制约的途径等方面,阐述了确立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上作出批示强调,要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宪法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彭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他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政法工作、统战工作、思想理论工作、科学教育文化工作、外事工作,以及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彭真受到错误的批判,遭受残酷迫害,失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和人身自由,家人也受到牵连蒙冤.彭真虽身处逆境,但一直乐观面对,多次向中央申诉,始终对自己能获得平反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但劳动者的外延小于公民。休息权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一项自然权利和应然权利。《世界宪法全书》中所载30部宪法将休息权确认为宪法权利的相关规定可以分为公民模式、劳动者模式和复合模式,其中公民模式和复合模式优于劳动者模式。《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将休息权主要规定为劳动者的权利,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休息权。建议我国在修改宪法时,休息权的权利主体的规定采取"公民+劳动者+儿童"的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菲 《理论研究》2010,(2):38-40
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宪法的基本要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以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行政法作为宪法的实施,其使命在于根据宪法原理规范行政权的行使。人权保障原则作为其基本和终极价值追求,塑造了行政权的品格,对构塑行政理念,指引行政立法,规范行政执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是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途径。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必须大力培育现代法治观念。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观念的核心就是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民主精神,社会主体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利益的实现。在法治状态下,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唯一依据,社会全体成员的所有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一切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所有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利益在法律上得到普遍实现而不受侵犯。培养公民确立现代法治观念,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