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31年春,任弼时以中央代表团负责人的身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苏区。根据周恩来"任管组织工作"的建议,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作为党内的组织家,任弼时在中央苏区的干部工作扎实有效,体现了高度的组织才能和鲜明的个人特点。下面撷取几个事例,从中探寻任弼时是如何做好干部工作,赢得"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的美誉的。"未到中区前是有毛右倾的观念的,到中区后认为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任弼时到苏区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即拉开序幕。面对四倍于己的敌人,中央局和总前委内部对如何克敌制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任弼时等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前往中央苏区。"中央代表团"肩负的使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达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和健全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机构,全权调查处理"富田事变",协助苏区中央局筹备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代表团"到达苏区后,除了筹备召开"一苏大会"一项外,其余几项使命很快完成。到了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苏  相似文献   

5.
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新中国的开国领袖群体是在瑞金孕育的。日趋成熟的组织形态史家所称的瑞金时期,是指1931年到1934年这段时间(也有将其上限追溯到1929年,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首度进入瑞金的)。其时,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已经形成,并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发展到鼎盛期。领导、统御全国苏区  相似文献   

6.
一、“中央代表团”的派出及其使命1931年春,中央政治局决定向中央苏区派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三人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它的形成及派出有一个过程.早在1930年8、9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两次讨论成立苏区中央局.10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了苏区中央局组成人员,并决定派项英先去苏区.10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最终确定苏区中央局由项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吴振鹏、余飞,再加上当地二人组成,周恩来为书记,暂由项英代理.10月29日,中共中央致信红一、红三军团前委,告知在项英未到苏区之前,苏区中央局可先成立,暂以毛泽东代理书记.这时,任弼时即被指定为苏区中央局成员之一.项英于1931年1月初到达江西苏区的宁都县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于1月15日在小布正式成立,宣布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余飞、曾山及湘赣边特委一人、共青团中央一人组成.同时成立了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副主席.此时,周恩来、任弼时还在上海,共青团中央一人和湘赣边特委一人名单尚未确定,余飞因故不能去苏区,曾山因发生“富田事变”与苏区中央局失去联系.当时在苏区中央局工作的,只有项英、毛泽东、朱德  相似文献   

7.
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1931年4月,任弼时与王稼祥、顾作霖等作为中央代表来到中央苏区,任弼时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在党的组织工作上,任弼时不仅抓党的领导机关建设,而且非常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他常说:"党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与群众的连环。党的一切决议,必须经过支部的执行,因此,必须健全党的支部。"他批评了那些不重视党支部作用的党组织负责人,提出一定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1年12月,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党中央负责军委、苏区工作的周恩来,取道粤东由汕头、潮州、大埔,经闽西到中央苏区。当年,他为何与怎样进入苏区的呢?  相似文献   

9.
1931年11月,李富春到达中央苏区,不久被苏区中央局任命为苏区江西省委书记,直至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离开江西。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李富春为苏区江西省呕心沥血,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创了苏区江西省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等提出“以毛代项”为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1931年3月初,中共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3人组成代表团进入中央苏区,负责人是任弼时。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是项英。中央代表团进入苏区后,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以毛代项”,即由毛泽东替代项英担任中央局代理书记。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中共中央何时批准毛为中央局代理书记,苏区党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是否撤销毛泽东中央代理局书记的职务?本文拟根据迄今看到的材料作一些探索,澄清一些事实。一、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 1930年10月,蒋介石结束了与阎、冯、桂的中原大战后,调集重兵准备“围剿”各苏维埃区域。当时,还在长江局工作的任弼时,即向中央建议:“速以大部主力回过头去配合湘赣边广大群众的力量,消灭赣方之敌”;之后,又请中央“速派负责人前往苏区主持指导工作”。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指定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任  相似文献   

12.
正1931年12月18日,周恩来以"伍豪"的名义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一封信,短短600余字,却对中央苏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不久,苏区中央局做出《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央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基本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陈珍 《党史纵览》2011,(1):36-37
中央苏区邮政是今天人民邮政发展的开端和基石。苏区邮政是在步哨、传山哨、交通站以及没收国民政府邮局系统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它随着革命武装的胜利而诞生、发展、巩固和壮大。1931年9月,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革命根据地日趋巩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自1931年8月由闽西苏区进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瑞金,到1934年10月随主力红军长征,在中央苏区战斗、工作和生活了3年多时间,先后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寻·  相似文献   

15.
正问:您何时参加红军?谈谈您了解的红军反"围剿"情况。答:1928年春,红军到了我家乡。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儿童团,整天拿着梭枪查岗、放哨,有时跟着大人跑跑腿。后来,家乡成立了地方武装游击队,我和姐姐都参加了。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军在苏区扩大队伍,地方武装游击队被编入红军。1931年,我正式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16.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约6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3次大规模"围剿"。在强敌进攻面前,红一方面军在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领导下,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取得了3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共歼敌7.6万余人,缴枪4.7万余支。反"围剿"期间,根据地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和摧残破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7,(4)
<正>由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线,以赣南经典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贯穿全剧,结合充满浓浓乡土风情的赣南采茶调,讲述了发生在1931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李龙槐临危受命接任兴国县龙潭村村长,带领村民与饥荒  相似文献   

19.
夺取"一省胜利或几省首先胜利"战略是中共中央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武装斗争的战略,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据。分析湘鄂赣苏区从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到失去这次发展机遇,改"向东南发展"成为中央苏区屏障,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斗争的过程,探讨湘鄂赣苏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对湘鄂赣苏区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依仗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撑腰而上台。为了全面推行其“左”倾路线,王明向全国各地派出诸多“中央代表”或“中央代表团”。其中派往中央苏区的代表团,正式名称叫做“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成员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顾作霖和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被赋予的使命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并参加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工作。实际上,就是要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取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因此,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在中央苏区的主要活动,也就不能不集中反映在对待毛泽东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