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时期仍需弘扬井冈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元才 《新长征》2006,(1):64-64
前不久赴江西井冈山学习考察,深受教育和鼓舞,收获颇丰。在考察学习的每一天,自己都被井冈山人的革命英雄事迹深深感动着,都被井冈山精神深深震撼着、鼓舞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同样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就必须发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实事求是与敢闯新路是有机的整体。要是自己不敢去闯,  相似文献   

2.
紧紧围绕"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努力走在前列"主线,2016年江西工贸职院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勤学习、重实践、树典型等重要举措,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特点,充分挖掘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3.
李裴 《当代贵州》2009,(11):58-59
在杜鹃花盛开的日子里,4月7日至14日,我作为中国井冈山千部学院第二期正司(地、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研究班的学员,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接受党性锻炼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学习、参观、体验和研讨,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井冈山精神丰富的营养,取得了多方面的学习收获. 深化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增强了弘扬革命精神的自觉性 井冈山革命历史和精神,以前在书本中学过、影视里看过、课堂上听过,但"书上得来终觉浅".这次在井冈山学院学、现场听、实地看,边看边听、边听边想,使我对井冈山精神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弘扬革命精神的自觉性为之增强.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22日至31日,我参加了兵团工会组织的第一期赴井冈山工会干部培训班。井冈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把革命传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于井冈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岁月里用鲜血和生命培育起来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今天,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号角已经吹响。这既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以助力"四个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并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井冈山精神。作为以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为己任的"井博人",重温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谆谆嘱望,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同时、一种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驱使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守好阵地,履职尽责地深挖自身潜能、发挥社会职能,研究井冈山精神、宣传井冈山精神、传承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并实践和彰显好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助推"四个全面"建设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求是》1997,(19)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培育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并且两者皆兼具时代性和先进性。因而,学习和弘扬"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对于进一步增进人们的爱党爱国情怀,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干事热情,继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必将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途径。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发挥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功能,让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对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对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途径.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发挥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功能.让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国共产党修炼党性、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三严三实"活动中弘扬井冈山精神,不仅有助于把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与践行"三严三实"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根本保证。井冈山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并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革命先驱们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勇闯新路的革命斗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新形势下,应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1)
<正>一个民族的梦想,无不建立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历史使命上,实现伟大梦想,靠的是忠于理想、坚定信念、战胜困难、励精图治的精神支撑。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高举红旗,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今天,弘扬井冈山精神,对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发生 《湘潮》2023,(12):32-35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斗争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毛泽东思想在革命精神上的最初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毛泽东思想在革命精神上的最初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三个90周年"在党史国史军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做好相关纪念研讨工作,对于宣传好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决定10月上旬在井冈山联合举办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