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各项建设的动力引擎。在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既是现实所需,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客观使然。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依托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物质文化,分别从精神层、规范层和外表层三个层面展开系统性的文化建设活动,是深入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四川地区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并能够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近年来,红色文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性。学术界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困境、途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  相似文献   

4.
郭亮 《当代党员》2022,(17):43-43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强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提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重庆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对于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深挖红色资源,为高校党建文化建设提供新素材。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拥有深厚革命文化传统的“红色之城”。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要求资助和育人相结合,在资助工作中渗透育人内容,才能使得资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能够为大学生脱贫提供精神支柱,为完善大学生人格提供精神滋养,彰显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理念。据此,文章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方法路径,即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拓展红色文化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意涵。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资源,红色文化具备较强的直接现实性和思政育人功能,可以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拔擢与提升。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耦合性。红色文化可以在教学价值、德育价值以及精神价值的三维向度中,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在筑牢理论育人基础、创新实践育人途径、建设网络新媒体矩阵的路径选择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以期实现其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劳苦人民进行顽强抗争,争取民主自由的主要战场和根据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为内涵的江西红色资源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深入研究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积极探索并创新江西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与利用的载体,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沉淀形成的先进文化,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融合,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理论引导作用,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涵入手,分析价值意义和动力源泉,提出红色文化资源自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强调发掘红色文化素材,拓宽课堂深度和广度,凸显新媒体作用,用红色文化符号打造品牌经典。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0.
冯旭颖  赵明 《世纪桥》2011,(23):70-71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已成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的提出,分析了目前我国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使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创新红色文化,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延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革命实践中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发挥延安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延安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须把延安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4)
红医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历史形成的,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性质、宗旨及其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围绕党的理想信仰、执政理念、优良作风及核心价值等方面传承红医精神,对于加强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红色基因为根基命脉,以红色资源为有效载体,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以制度建设为关键环节,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保证,不仅是红医精神有效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而且也是实现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形成的文化,它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它也是我国各大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来源,利用新媒体宣传红色文化,增加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间的感染力,使红色文化真正的和大学生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具有促进高校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内在精神动力、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坚定高校教育初心的时代意义。但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过程中,仍存在着红色文化研究不够深入、高校融入红色文化方法不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固化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过强的现实阻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需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寻求融入实践教育视角、强化红色文化宣传,组建高校传播团队、推动教育方式改革,促进红色文化入课堂以及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高校话语权的创新路径,实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红色文物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智慧、甚至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与红色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文物(物质)文化(载体)、制度文化(灵魂)和精神文化(核心),其中红色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先进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现实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应从文化发生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等层面寻求红色文化的科学理论支撑,以增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生力、教育力和传播力,进而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它包括班级管理文化、环境设计文化和班级活动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了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涵 《世纪桥》2023,(7):71-7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既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注重其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的塑造。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通过依托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上创新教育方式以及依托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这种将红色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对于将中国优秀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广生  莫京兰 《世纪桥》2012,(3):108-109
依托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这一载体,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出原因分析,进而提出通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和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班风建设等途径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6)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天然正确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真谛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意义和显著影响。新形势下,高校思治教育要通过引导高校大学生欣赏红色文化之美、挖掘红色文化之深、实践红色文化之魂,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其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其本身的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