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21,(6)
正鄂伦春自治旗于1951年建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素有"鲜卑民族发祥地""狩猎之乡"之称,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质粮生产基地、绿色农业示范区和自治区粮食安全生产先进旗、旅游重点旗、革命老区及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鄂伦春民族实现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1,(7)
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惊涛骇浪下,苦苦求索的华夏儿女为使国家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困境,为让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借鉴尝试了多种救国方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但均未能彻底改变积贫积弱之旧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谈青年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战略部署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首先,这一战略部署高屋建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本质和根本作用的最清醒、最深刻的认识。把文化视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表明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之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个凝固的、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的过程。这种生成和建构的过程,同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2)
正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  相似文献   

6.
青春精神     
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青年人薪火相传的"青春精神"。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讴歌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这种"青春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身上传承……五四运动的火炬是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莘莘学子点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大业,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完成。  相似文献   

7.
<正>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总书记号召广大青  相似文献   

9.
白漠 《红旗文稿》2015,(5):24-27
在全国人民热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1950年秋天,中央邀请全国各少数民族代表和200多名各民族文工团员参加国庆大典。10月3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受了各民族代表的献礼,并观看了文工团的联合演出,步柳亚子《浣溪沙》之韵,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赞颂之词,述说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作为诗意形象的"于阗",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历史悠久、辽阔壮美的新疆。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如同璀璨星辰,照耀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1,(9)
正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那么,你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发展吗?下面小编带你来一起梳理学习。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人们对活跃于政坛上的从政者"治国安邦"的基本素质,为首者当推"清廉为政"、"挚诚守信"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情操.管子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廉"作为立国之纲,这一思想后来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特别推崇,尤其是为儒家学派吸收之后,对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伦理道德、道德心理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12.
周军军 《理论导报》2013,(7):14-14,26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动力源,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动力,"改革释放红利"的物质动力,"对人类作出更多贡献"的历史动力,"与他国发展之梦相通"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施秉县位于黔东南自治州西北面,面积1543.8平方公里.汉、苗等民族杂居.自古有"沅辰之指臂"和"贵阳之襟喉"之称. 施秉得名于巴施山之"施"和秉溪之"秉".元至元年间置偏桥、德胜和施秉前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  相似文献   

14.
正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从国际共运史及国家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看,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都是极其成功的。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功不可没,是中国革命当之无愧的"三大法宝"之一,是立国之基、建国之本、强国之宝。  相似文献   

15.
正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于11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强调,缅怀孙中山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是第一个响亮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也是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的爱国者。无论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还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崛起和民族振兴而奔走呼号。在那个风雨飘摇,政权瞬变的世纪里,他以对国家和人民永恒不移的至爱情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1939年4月,在他百年寿诞之际,中国共产党以"国家之光,人类之瑞"的祝词电贺,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他就是中国文化教育界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报告中指出,要振兴中华民族精神。而可持续发展亦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本文主要就中华民族精神与可持续发展作一些深入的讨论。一中华民族能以其高度发达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总有将其每一位成员集聚成一个整体的最基本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民族之魂,即民族精神。本文所谈的民族是指位于民族国家概念层次  相似文献   

18.
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中央对广大青年殷切的期望,赋予全党全团新的时代使命。时代之"新"、青年之"新"、使命之"新",要求我们抓好青年工作,必须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观念、创新载体、创新方法,既要大局着眼,在服务企业效益最大化上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20.
<正>美式民主是为维护和拓展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这决定了它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和扩张,必然侵占和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包括这些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世界范围来看,就是侵占和损害世界文化遗产。美式民主扩张直接损害了世界文化遗产。美式民主扩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借维护"民主""自由""人权"之名,行侵略扩张之实。这种侵略扩张使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例如,为了实现控制欧亚大陆和称霸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