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春节前夕,乐成老年公寓内热闹非凡。一位老人正专注地指挥着十余人的合唱队,为在这里安度晚年的老人们演唱歌曲《我爱我的祖国》。这位指挥合唱的老人叫朱延龄,年已80高龄,是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离休干部。朱延龄16岁参军,曾是西北军区"战斗剧社"的文艺战士。  相似文献   

2.
张祁锁 《先锋队》2012,(19):45-46
在夏县祁家河乡供销社后院里,长年住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她就是王福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人,当年却是夏县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1949年4月,她出席过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一1946年7月,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高潮,真是"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王福姐当时家里共六口人,公公婆婆年事已高,小叔常年有病,小姑还小,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有  相似文献   

3.
<正>1996年8月,在北京的一处住所内,几个人正与一位老人交谈,一句"台儿庄就是你的娘家",怦然打开了这位老人闭锁的心窗,两行清泪泉涌而出。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她与台儿庄又有怎样的情结?要了解这位老人,先了解一下与这位老人的一生有密切关系的两个人。一位是她的丈夫李宗仁,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把古老的竹笛,它陪伴郑行余老人半个世纪了。用他的话说:"简直就是我的第二条生命。"当时我们征集这件文物时,郑行余恋恋不舍,他拿起这把笛子吹起了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常吹的曲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郑行余一直很喜欢音乐,参军  相似文献   

5.
这位77岁的老人,是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英雄,是当年全国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位,曾受到朱德、金日成等中朝党政军界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复员之后,他无怨无悔地回鄂南老家当农民,从此隐功埋名43年。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直到为了孙子参军,他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珍藏了43年的立功证书……  相似文献   

6.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皓首老者缓步走上主席台,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授予这位老人时,现场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在全场目光和镜头的聚焦下,这位91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这位老人就是"两院"资深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他不仅是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杰出管理者  相似文献   

7.
这位82岁的老人,是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涌现的英雄,是当年全国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位,曾受到朱德、金日成等中朝党政军界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复员之后,无怨无悔地回到鄂南老家当农民,从此隐功埋名43年。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直到为了孙子参军,他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珍藏了43年的立功证书。后来,他受到了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8.
正感谢土地和人民。是这片丰饶的土地和勤劳勇敢的人民,给了我灵魂的滋养和进取的勇气。——摘自田守诚《河蟹纪事》头戴草帽,脚穿胶鞋,一身泥水,满脸皱纹——在盘锦市盘山县的田野里,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位与农民毫无二致的老人,很可能不会留意。也许只有老人手里拿的一杆老旧的戥子,和周围的蟹农一声声尊敬而亲切的"田老爷子"的称呼,才会让你感觉到:这位老人有点不寻常。的确,这位外表普通的老人,真的不寻常——他以30年的不懈探索,拯救了  相似文献   

9.
王晋临 《先锋队》2011,(13):38-39,41
2011年4月26日,在晋城公路分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大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将1万元钱交到分局党委书记张根法手中。老人说:"最近身边几位老友相继去世,我想到自己年龄确实大了,必须提前完成对党的承诺,不能欠了党的账。"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晋城公路分局离休干部梁广霖。  相似文献   

10.
这种"当真".可爱可贵.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可缺少认真的精神.就是要多一点"当真"。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件真事:一位在市里工作的干部到边远山区随机走访时,看到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需要吃医生开的一种药,但这种药在当地医院、药店都买不到。这位干部就拉着老人的手说:"您别着急,我回去后给您买药来。"老人笑笑,似乎有  相似文献   

11.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见到力群,你会首先想到这句话. 这位出生于1912年的人民艺术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没有我们想象的那种老态.在采访他之前,我们读过相关资料,大致了解了这位老人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正1958年秋天,在位于长沙北郊的陆军第163医院附近,当地群众时常看见一位身穿病号服的老人在清晨拎着粪筐,四处收集牛马粪,然后送给附近的生产队。一些好奇的群众上前询问老人姓名,然而老人只是淡淡地回答:"我是一个当兵的。"当地群众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人竟然是时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共和国开国中将何德全。"老战友"彭德怀亲自批准他参加红军何德全于1897年9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干杉乡贤塘尾村一户极度贫苦的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5月的一天,一轮红日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六师五家渠垦区法院院长赵萍和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办公室。一位身着老式军装拄着拐杖的老人蹒跚着,一路骂骂咧咧,指指戳戳来到法院三楼"咚"地一声敲了一下赵萍的办公桌,指着赵萍的鼻子吼道:"你就是院长?总算找到你了!"赵萍还没有坐稳,就被这位找她评理的老人"逮"了个正着。从老人自我表白中得知:老人姓任,时年84岁,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位91岁的退休老领导火了。媒体报道,38年前,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伊巧云,一位曾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人。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乡镇书记,让他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他眼含热泪说起这位老人。"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的1951年5月28日,毛泽东亲笔为苏州一8岁的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制作锦旗送给这位小朋友,同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当年的这位小学生是谁?为什么伟大领袖亲笔为他题词?这位小朋友近况如何?为什么题词的背景尘封了整整50年?  相似文献   

17.
"的哥"王效东在北京友联出租车公司干了10年,安全行车80多万公里,载客9万人。王效东坦言:"当初干出租这一行,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但人不能钻进钱眼里。从小处讲,是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父母的教育;从大处讲,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一个冬天的晚上,王效东开车到了前门,看见一位武警战土搀着一位老大爷在招手,便慢慢停了下来。战土说:"这位老大爷迷了路,我搭你的车送他回家,车费我付。"王效东忙说:"甭提钱的事儿,送老大爷回家要紧。"又转过头问老人家庭地址。老人一个劲儿地说"劲松",具体位置怎么也想不起来。王效东把车开到劲松地区,转了好几个大圈,可老人还是认不出家门。王效东耐心启发老人,老人好半天才挤出  相似文献   

18.
正"为什么退下来?因为中国现在很稳定。退就要真退,百分之百地退下来。"这是邓小平的"战略安排"。临别时,江泽民与邓小平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1989年,北京城在风风雨雨中度过。11月9日清晨,在景山公园附近的一个住所里,一位老人打开大门,走到室外。点点雪花伴随着星星细雨飘然而落。老人感受着寒风的吹拂,语音中带着感慨:"这场雨雪下得不算小呀,北京正需要下雪啊!"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这一天,他要了结一桩夙  相似文献   

19.
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手拄拐杖,与夫人来到大连金州区烈士陵园,伫立在董秋农烈士的墓前…….(见照)这位老人,就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董事长张有萱同志.  相似文献   

20.
<正>金秋时节,走向普定县白岩镇兴农村汪希文家,听到马达声,一个清瘦矍铄的老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神采奕奕。眼前这位老人,就是曾经的传奇人物、今天要采访的2000年的全国劳模82岁高龄的汪希文老人。说明来意,老人的话匣子打开。汪希文出生于1938年,15岁就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模范儿童团员,如今,四代同堂的老人未曾想到过,从那时起,"模范"与他的家庭结缘扎根。在交流中,汪希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过过苦日子的人。老人说起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