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征开始时,由于博古、李德采取避战方针,搞大搬家式转移,致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被动挨打,红军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从长征时的8.6万多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时敌人已  相似文献   

2.
1936年2月,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3日攻占黔西县城.红十五团指战员执行贺龙、肖克等军团首长的命令,开赴遵义方向,阻击凶猛扑来的蒋介石嫡系万耀煌部队.9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石片坪冷水沟时,与敌人十三师先头部队短兵相接.因地势不利,红军退到枷担弯高坡上阻击敌人.这是红军在黔西县打得最为激烈、顽强、悲壮的一次战斗,时间持续十余个小时,红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相似文献   

3.
闽粤边特委,是1934年1月中共中央为了在敌人的后方与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以粉碎敌人东方战线对中央苏区的进攻而决定在福建广东边界组建的。同年8月正式成立,直接归中央领导。黄会聪临危受命,被中央指派为特委书记。红军主力长征后,闽粤边特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抓好自身建设,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独立地领导边区人民和红军部队英勇斗争。闽粤边区在3年内粉碎敌人的严密封锁,及10余次大举  相似文献   

4.
长征金曲——《打骑兵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李伯钊合写的《打骑兵歌》,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最爱唱的一首歌,它激励着红军指战员们勇敢地同敌人的骑兵作战.这首歌的歌词流畅,曲调铿锵,它在红军中广泛传唱,可说是长征部队中的流行金曲.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长征出发地问题的说法很多。有的说于都是中央红军主力集结突围转移的出发地,长征开始是以渡过于都河为标志①;有的说,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连同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有的说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军各部和中央机关分驻不同地方,接到命令后离开所在地。就此而言,这就是他们各自开始长征的出发地”③。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当时红军各军团所辖部队分散在前线,地点不…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在红军长征之初确定的落脚处并不是陕北,也没有打算要走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落脚处至少有三次大改变。众所周知,红军在长征之初,为了甩脱追击的敌人,一路打一路跑,只想先跑到有红军的地方,歇下来喘口气,以图东山再起,根本不知道在遥远的陕北地区有红军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存在。红军长征之初,党中央本想带着部队打到湘西去,和在那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重振旗鼓建立根据地。所以,部队出发后,沿着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边境的五岭山脉,一直往西进军。国民党当局察觉红军的意图后,在赣南、湘粤边、湘东南、湘桂边构筑了4道封锁线,部署重兵进行堵截和尾追。敌强我弱,红军打不过只能逃,被毛泽东形容为:“叫花子打狗,一边打一边走。”狗不咬就不打了。到渡过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时,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损失惨重,而国民党军队又在红军前进的路上重新集结了重兵,如果再按原计划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计划,转移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有幸寻找到了目前国内外惟一全部走完所有红军部队长征路线并将全部红军部队的长征历史文化遗存系统地寻踪、见证、拍摄、汇集起来的于利祥先生。作者从1998年10月开始,累计4年零8个月,行程9万余里,在完全自费、无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倾其所有,重勘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以及红军西路军所走过的长征路线,全面系统地追踪、见证、采访、拍摄整体红军的长征历史遗存,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被作者首次发现的长征遗存。作者翻越了红军爬过的10座大雪山,走完了红军过草地的全过程,书写了80多万字的日记和采访资料,共拍摄长征遗存照片近2万张,其中有许多照片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作者编著的《见证长征》和《长征追踪》两种大型长征摄影画册全部入选全国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对于解读长征历史,丰富长征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长征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而且也填补了长征历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尾追,历尽艰险,行程25000里,胜利到达陕北,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在红军长征队伍里,有一支特殊的编队,由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率领100多人肩挑资财、背驮机器的“扁担银行”,徒步随军长征,保障红军长征的物质供给,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又—个奇迹。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征途。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面临的艰难困苦,令常人无法想象:前方有未知的无人区、瘴气毒虫,后面有国民党军日夜的追缴、袭扰;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扫射,脚下是随时可能陷落其中的险滩、沼泽。伤病、饥饿、缺医少药……已经夺走了太多战士的生命,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仍然秉承着顽强的意志,迈着坚定的步伐,相互搀扶着前行。在长征队伍中,有一支部队承担着党中央"耳目"的角色,他们就是通讯部队。有了这支部队,党中央和毛主席就会更好、更及时、更准确地获知敌情,做出正确的指挥判断。正是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支部队成为敌人千方百计想要打击、俘获的目标。为了不让敌人的企图得逞,这支部队有了一个残酷的工作守则:"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多少战士用鲜血践行了誓言,以致于蒋介石都不得不为这支部队的品格折服。  相似文献   

10.
长征路上,宣传鼓动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红军中的文化宣传工作者,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时间,写了许多优秀的宣传鼓动作品,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起到了“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作用.彭加伦就是其中卓著的一个.彭加伦(1906—1970),江西奉新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0月,他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一军团宣传科长、红军陕甘支队宣传部长.在长征途中,他及时写出了富有宣传鼓动作用的歌词,谱之以曲,配合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鼓舞红军指战员满怀豪情地胜利前进.其中有三首歌词,曾在长征部队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1.
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据资料,从宁化境内出发长征的中央红军各部队达14000人,约占当时中央红军总兵力的16%。在红军长征途中,每前进10公里,就约有3个宁化籍的红军战士倒下……  相似文献   

12.
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据资料,从宁化境内出发长征的中央红军各部队达14000人,约占当时中央红军总兵力的16%。在红军长征途中,每前进10公里,就约有3个宁化籍的红军战士倒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就已经拥有了一支"制信息权"的无线电侦察部队。他们能破译敌人当时的密电码,掌握敌人最高层、最直接、最核心机密,为红军成长壮大和长征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2016年10月,笔者应湖南城步县的邀请,再次重走长征路,追忆红  相似文献   

14.
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据资料,从宁化境内出发长征的中央红军各部队达14000人,约占当时中央红军总兵力的16%。在红军长征途中,每前进10公里,就约有3个宁化籍的红军战士倒下……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1)
正四十万敌堵又追,六千铁壁显神威:英雄师长断肠去,九天潇雨都是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了敌人的4道封锁线后,红军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险遭覆灭。这3万余人之所以能够保存,离不开英雄师长陈树湘和他率领的红三十四师的后卫决死掩护。中央红军长征一开始,红五军团就是担任全军后卫,红三十四师更是后卫的后卫。  相似文献   

16.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长征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长征结束时,仅剩下5.7万余人,加上沿途扩红2万以上的补充兵员,实际损失约四分之三。此外,南方各根据地或转为游击区,或完全丧失。如此巨大的损失,为什么还说长征是胜利的?毛泽东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闽粤边特委,是1934年8月中共中央为了在敌人的后方与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敌人东方战线对中央苏区的进攻而正式成立,直属中央领导,黄会聪临危受命,任特委书记。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先后调集4个师兵力,会同地主民团对闽粤边区进行残酷“清剿”。在极端险恶、艰苦的环境中,闽粤边特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狠抓自身建设,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独立地领导边区人民和红军部队英勇斗争,获得较快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苏区基本上被敌人占领,形势相当严峻。蒋介石派了8个正规师,加上各县地方民团、匪军,共10万人,对闽西苏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而留在闽西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总共才1500人,敌我力量悬殊,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已中断。  相似文献   

20.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