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建业 《党史文汇》2002,(11):47-47
曾读袁唏先生发表在《随笔》1999年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真相》,主要是谈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所谓"真相". 按照袁先生的意思,所谓韩战的"真相",就是美国人本无意于与中国人打仗,而中国人却多少有点"庸人自扰",并在苏联人的怂恿下,卷入了那场残酷无比、得不偿失的战争.袁先生还暗示,毛泽东在那场战争中有些独断,因为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志愿军要开赴朝鲜,去进行那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作战.袁先生最后说:"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印度支那战争可分为五个时期,即美国扶植越老傀儡集团时期(1955—1960)、美国开始直接卷入的"特种战争时期"(1961—1964)、"局部战争"时期(1964—1969)、"战争越南化"时期(1969—1973)、印度支那人民总反攻时期(1973—1975)。印度支那战争暂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畸型发展,但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和滞胀的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50年前,在我们的邻国朝鲜,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命运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勇敢和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军,令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今天,重温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会倍感和平的珍贵,也会感到战争是那么的不应为人类所为。  相似文献   

4.
<正>结束于70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燃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这场战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给人类带来的一场劫难,是世界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力量之间的一场大决斗。环顾这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民族  相似文献   

5.
作为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与越南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之为“麦克纳马拉战争”。在当年决策美国进入越南的问题时,麦克纳马拉是持牺牲美国人的生命在亚洲反对共产主义这一态度的。虽然他后来意识到这场战争根本赢不了,但由于白宫和五角大楼希望继续打下去的占大多数,他离开了约翰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5,(7)
<正>《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以下简称《总结》)是日本自民党历史研究委员会根据该会组织的讲演和问答记录汇编成书的,是由日本众议院议员山中贞则与靖国神社三家协议会会长一起组建了历史研究委员会,山中贞则任委员长。其事由因日本细川首相关于战争讲话而引起的:1993年8月10日,细川首相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以前的战争发表讲话:"我本人认为这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战争。"这一讲话给日本各方以极大的冲击,针对  相似文献   

7.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到8月初解放了朝鲜90%以上的领土.受美国扶植的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眼看摇摇欲坠,美国唯恐南朝鲜伪政权一旦垮台,会使整个亚洲引起连锁反应,惶恐不安.联合国安理会在1950年6月27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战争问题.这次会议极为重要,美国要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侵略而援助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使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干涉加上合法的外衣.当时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要在这次会议上行使否决权,美国的阴谋便不能得逞.但斯大林在此关键时刻犯了严重错误,他指示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缺席,放弃行使否决权,结果使美国的阴谋得逞,顺利通过了这项决议.由美国纠集十几个仆从国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向朝鲜发动进攻.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正《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美]威廉·恩道尔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这是一部旅德美籍睿智学者解码美国扼杀中国发展幕后真相的威猛力作,更是一部警示国人的备忘录:绝对不能对对手的残酷和意愿抱些许幻想。本书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以史为缕,以实为线,生动勾勒出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场景,围绕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粮食战争、药品与疫苗战争、经济战争、军事战争、环境战争、媒体战争等八大对华战略,揭示了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重创直至扼杀中国发展的"慢火煮蛙"式"屠龙"谋略,并点击美国霸权致命软肋,支招中国八大制胜策略。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卷入了战争。为了利用中国战争来打击、牵制日本南下,美国与中国结盟,联蒋抗日,然而到1944年,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对美国已不在重要的情况下,美国从今后独霸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出发,走向了扶蒋统一中国的道路.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史迪威事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吞并中国东三省,美国对此采取不干涉政策,不愿因中国而得罪日本.“七七”事变后,中国上下全面抗战.美国政府中立观望的立场依然如此。但随着中国战场形势的恶化,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后…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英法在与德国的战争中处于被动;在亚洲,英法不能在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上再失分,英法必须先下手为强。实际上,更深的原因是英法通过上演出卖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苦肉计,一是绥靖日本,引诱日本战略盲动;二是以此逼美国下水,全面参战,打破英法对德战争陷入的僵持局面。为了将美国拖入战争,英法居然与日本站在一起了,这是国际政治变幻莫测的真实、生动、丑恶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彭学涛  郑瑞峰 《世纪桥》2010,(12):10-17
抗美援朝是二战后最大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以及形成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政治格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18):4-12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一场悄然兴起的“页岩气革命”正在以美国为中心蔓延全球。从欧洲到南美洲到亚洲,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其中,并深切体验到这场能源革命所带来的力量与冲击。面对美国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和全球页岩气资源蕴藏丰富且分布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荐书     
正《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美国与中国在东亚主导角色上的竞争,根源可追溯到1945年的那段复杂历史。抗战胜利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3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13日,获奥巴马提名出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在国会参院外交委员会就其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提出新一届政府要推行"巧实力"外交理念。2月15日至22日她出访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的"巧实力外交"亮相亚洲。巧实力——美国外交新理念"巧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高级研  相似文献   

16.
刘忠 《红旗文稿》2012,(4):34-35
"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反恐战争至今已逾10年。这场波及全球、规模空前的战争没有胜利者,战争中恐怖主义组织网络受到了沉重打击,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深受其害,巴基斯坦等国家也成为战争牺牲品,战争发起者美国则像奥巴马在"9·11"十周年大会上总结的那样:代价巨大,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伊拉克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美国面临世界领导力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强劲崛起,带动亚洲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地区,美国的地区战略体系面临被冲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亚洲在世界上地位重要。1750年,当时的亚洲人口约占世界的3/5,总产出占全球的3/4。二战期间,亚洲是最大战场之一。冷战时代,亚洲和西欧一起扮演了核心角色。冷战时代的两场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是在亚洲大陆上演的。然而,随着冷战落幕和苏联解体,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度日渐降低。冷战后头10年,  相似文献   

19.
东亚合作进程目前进展缓慢,而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未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幅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相比之下,作为东亚合作的域外国家,美国却在东亚合作进程上表现出了格外主动的姿态并开始"重返亚洲".介共产品理论认为,"外部性"是美国参与东亚合作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福利可能因为东亚合作而受到影响,美国将会成为东亚合作的关联者或参与者;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区域性会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亚洲地区21.5%的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终消费市场",也加深了其对东亚合作的影响.因此,区别于其他域外大国,美国始终是影响东亚合作的主要域外因素.东亚经济体应正确地看待美国"重返亚洲",并在东亚合作中充分考虑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卷入历时漫长的伊拉克战争已经是英国人难以言说的苦痛,而最近几天英美媒体的报道却更令人触目惊心,“8名英国士兵一天丧生”,“英军在阿富汗的战死人数超过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引发英国媒体再次激烈辩论。右翼报章《每日邮报》呼吁英军撤军,《泰晤士报》认为英军近日的惨况令人回忆起英军在马岛战争形势最差的时候。在媒体的带动下,英国反对派借机对英国政府的政策大肆抨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