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刑罚目的     
刑罚目的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却非常混乱。本文将从目的理论的一般含义和刑罚目的的界定来引出所要论述的刑罚目的。在回顾了刑罚目的理论的中西历史发展之后,本文评析了当前我国理论界的主要分歧,围绕“惩罚和改造不是刑罚目的”、“刑罚不能消灭犯罪”、“报应主义不应成为刑罚目的”以及“刑罚目的不应有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划分”等观点展开阐述,进而提出只有预防犯罪才是刑法应有之目的的观点。最后指出,应理智地看待刑罚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同时对刑罚的消极作用也作了警示。  相似文献   

2.
李川 《求索》2006,(10)
刑罚目的对刑罚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鉴西方完善多样的刑罚目的理论对完善我国刑罚目的非常重要。西方两大法系的刑罚目的理论可综合为报应论、预防论和一体论,其内部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李川 《公安学刊》2008,(5):43-46,55
刑罚目的对量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量刑要符合刑罚目的的要求。从刑罚目的的两大基本元素——报应和预防出发,可以发现刑罚目的对量刑的要求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不了解这种多元性和复杂性,量刑的种种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4.
刑罚动机应该成为刑罚论问题。刑罚动机作为一种心理起因是和刑罚心理紧密相联的,内容是惩罚动机和改造动机。刑罚目的的内容可从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探讨,正确的刑罚目的观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正确运用“目的理论”。我国现阶段刑罚目的可以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表述。刑罚动机与刑罚目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轰动全国的佘祥林案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这起案件背后反射的法律问题不得不引起作为法律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我们的深层次思考。佘祥林是在证据不足、疑点重重的情况下仍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的,这点反映出目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在刑罚适用中偏重刑罚的一般预防,而对犯罪人的人权保护明显不足,忽视了特殊预防的趋势。笔者认为,在对犯罪分子定罪量刑时除了考虑一般预防的需要,还应考虑特殊预防的需要。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完美的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刑罚正当性主要指刑罚存在的根据、合理性。刑罚的正当根据是对人们为什么需要刑罚和刑罚在多大程度上合乎理性这一问题的回答。传统的理论争辩出现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即便并和主义也过于机械与片面。文章主要从有代表性的古典刑事学派与近代刑事学派中关于刑罚正当性的探讨展开,结合分析我国刑罚,阐述了并和主义中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金印  牛忠江 《前沿》2010,(5):72-74
刑法的解释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解释方法背后往往反映了刑法解释者的刑法哲学观,而不同的解释方法可能造成对当事人的不同判决。作为法律解释者,心中当充满正义,目光需要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那么我们在解释刑法时应当持有什么样的刑法哲学观?心中应当秉持什么样的正义呢?对这一问题的解读,不仅对刑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部门法同样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在本文看来,刑法的解释应当是依据报应主义而实施刑罚的刑法解释方法,而不是立基于社会防卫或者刑罚的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刑罚论和黑格尔的刑罚论分别表达了他们的刑法思想。康德和黑格尔的刑罚论以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报应为理论主线,其理论精髓仍然有益于当今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刑罚目的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儒家思想崇尚德主刑辅,注重道义报应;法家思想提倡重法威慑,强调一般预防。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谁主沉浮”成为道义报应与一般预防在各个朝代此消彼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古代刑罚目的观注重道义报应,凸现刑罚之正义价值;强调一般预防,追寻刑罚的功利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对道义报应与一般预防的过分注重,对法律报应和特殊预防的忽视,使之缺乏了刑法的真正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刑罚本质问题是刑法理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方孔先生认为刑罚的本质是动物性,这种理解无疑是肤浅的,对刑罚理论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害的。只有从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理性视角出发,分析报应刑论和目的性论的分歧和利弊,才能真正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即刑罚的本质是并合主义论。  相似文献   

11.
王振 《前沿》2008,(5):143-147
秩序保护与人权保障是现代刑法的两大使命,刑罚制度是有效实现刑法使命的重要保证;作为对犯罪行为能动反应的刑罚,其制度设计应该对不同犯罪人和不同的犯罪类型给予充分关注;现代刑罚制度应该是刑罚、保安处分与赔偿有机结合的三元架构图景。  相似文献   

12.
由惩罚犯罪到保障人权——对刑法目的的法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但实际上惩罚犯罪是刑罚的目的。在法治国家,刑法的目的应当是规范国家刑罚权。只有刑罚的目的与刑法的目的相结合,才能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刑罚的本质 ,可以从刑罚本质的定义、刑罚本质与刑罚本质属性的联系和区别中去寻求和把握 ;对刑罚功能的内容可在对国内刑法理论的三分法和八分法进行精简的基础上重新归类。刑罚本质与刑罚功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关刑罚本质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刑罚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侵害国家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预防犯罪或惩治犯罪。而刑罚适用的理论根据是刑罚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15.
报应理论被称为是一种回溯性的惩罚理论,包括神意报应、道义报应、法律报应等理念.尽管报应论自身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但因为它重视对正义的追求,尊重人的自由,所以,至今它还能源远流长并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万平 《传承》2008,(4):135-136
报应理论被称为是一种回溯性的惩罚理论,包括神意报应、道义报应、法律报应等理念。尽管报应论自身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但因为它重视对正义的追求,尊重人的自由,所以,至今它还能源远流长并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刑罚预防是合同诈骗犯罪预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刑罚预防在合同诈骗犯罪预防中的作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由于刑罚的肯定性、均衡性和及时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要提高对合同诈骗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尽快解决合同诈骗罪和经济合同纠纷的界定问题,重视合同诈骗案件的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对刑罚功能发挥的影响一直是引人关注的话题,新(《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和解程序的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在剥夺犯罪人再犯能力、完善个别威慑实际效果、降低改造难度、提高一般鉴别等刑罚具体功能的发挥上,刑事和解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努力将这些消极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将是刑事和解实践中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武中哲 《青年论坛》2006,5(2):140-14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显著。社会发展要求大众传媒的传播行为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同时,它应不断克服自身的弊端,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不断调适自身的传播行为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刑罚轻缓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其含义、价值及理论根据.刑罚轻缓化的含义是指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罚改革趋势.其价值是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获得较大的刑法效益以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达到惩罚和预防的双重目的.刑罚轻缓化的理论根据是指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