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高规格隆重迎送国宾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局面,当年曾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做法。高规格隆重迎送国宾就是一例。1956年"波匈事件"发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苏两党两国团结一致和捍卫社会主义阵营的决心,1957年1月6日,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名义邀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  相似文献   

2.
王标 《世纪桥》2010,(8):51-55
<正>摩托护卫是世界各国在外交活动中迎送国宾的最高礼仪。执行这项任务的护卫队被人们称为行进中的"护卫使者",流动的"仪仗队"。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迎宾礼仪中使用国宾护卫。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外交事业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21日,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宾车队中出现了摩托护卫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曾实行过摩托车护卫,这次是重新恢复. 1954年6月,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组建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国元首仪式中增设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一则体现新生的共和国是礼仪之邦,二则这种迎宾礼仪在当时的世界各国都很盛行.这一任务就落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肩上.  相似文献   

4.
华丽 《党史天地》2010,(1):69-71
阅兵是对军事力量进行检阅的一种仪式。它是军事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阅兵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表示庆祝、致敬之意,也有展示军事实力,振军威、鼓士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特定国内外环境下,迎送国宾礼仪,总是本着礼多人不怪的想法,投入了过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这种做法,造成了浪费,滋生了形式主义,因而引起了中央的注意。遵照毛泽东指示,在周恩来指导下,1964年至1965年,外交部对迎宾礼仪进行了一些改进,如不再  相似文献   

6.
杨章怀 《党的建设》2013,(10):56-57
接贵宾找错车厢 据档案记载:1951年,为举行国庆活动,从9月10日起,我外交部工作人员就开始张罗起准备迎接外宾的工作。但限于人力不足,加之对迎宾工作内容的生疏,迎送工作显得很慌乱。  相似文献   

7.
197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这一年,邓小平共接待、会见、迎送各种国际代表团或外宾64批(次),陪同毛泽东会见外宾12次,批阅外事文件27件,阐述和宣传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对法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增进中法相互了解,推进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先后接待基辛格、福特访华,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采取以民间推动官方的策略,促使《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写上“反霸权主义”条款;支持第三世界,发展同东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回顾1975年邓小平主管外事的经历,对认识和总结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0年10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  相似文献   

9.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  相似文献   

10.
<正>罗卫平被认为是上海第一个向公众袒露病情的重度抑郁症公务员。前法官的身份让他的患病史被媒体放大,里面提到最多的一个缘由,是他受不了官场潜规则。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讲道:"潜规则只是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1.
影片《开国大典》里有个有趣的细节: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时,外宾以为毛泽东和毛润之是两个人,周恩来解释道,我们中国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字。毛泽东这时幽默地笑着说:我还有第三个名字,这你们就不知道了。 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他在1923年9月28日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山,莫写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4页)众所周知,毛泽东又叫毛润之;但他又叫毛石山,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3,(7):47-48
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总理冒着酷暑高温前往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为了能广泛地接触群众,更多了解真实情况,他对广东省委提出要求:这次活动要轻车简从,不要搞迎送,不要前呼后拥。因此,随同他到达新会的人员,只有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几名工作同志。  相似文献   

13.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5):56-57
罗卫平被认为是上海第一个向公众袒露病情的重度抑郁症公务员。前法官的身份让他的患病史被媒体放大,里面提到最多的一个缘由,是他受不了宫场潜规则。  相似文献   

14.
威信和威风     
《湘潮》1991,(12)
领导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有领导。领导听群众的,群众也就听领导的。毛泽东同志说得好,首先是跟人民走,然后人民跟我们。30多年前邢台地区发生地震,周总理立即奔赴现场。当他看到灾民当风坐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在迎接2008年奥运会之际,其管理、服务和精神文明“等软件”还有多大差距?恐怕我们难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妨让我们借用“第三只眼”——从外宾角度进行考察,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Beijing thisM onth(》《北京月讯》)中“有FastFacts”栏目,给初来北京的外宾提供在北京生活的基本常识,包括一些善意的提醒。我读后颇受启发。下面翻译部分有关内容:(地铁)售票处可能混乱。要保持冷静,按票价准备好零钱。要注意1.20元的出租车常拒绝去机场。短期游人最好不坐公交车,因为它的标志和编号,外地人基本无法理解,而且高峰时…  相似文献   

16.
肖舟 《党史纵横》2007,(7):24-27
1970年1O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并向有关方面提出要见一见当年的王牧师。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初夏,陈毅就任新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时,冀朝铸在外交部小礼堂给新部长贴出了一张小字报,措辞尖锐地批评陈毅在外交场合不注意礼节:“过去周总理向外宾敬酒,酒杯总是低于外宾。为什么陈部长敬酒,总是把酒杯举得比人家高呢?这样不够尊重人家,反映了外交作风问题。”云云。陈毅记住小字报的内容,也记住了冀朝铸这个名字。在下午外交部的整风大会上,陈毅立即作出“反应”:“有的同志贴我的小字报,提意见说我向外宾敬酒酒杯举得太高。同志哥,你才不懂哟,酒杯举得比人家,这才叫尊重人家哩!总理举得低,是因为他手臂受过伤。”说到这里,陈毅话  相似文献   

18.
阜宁实行干部待岗制周志军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为官者,说他没有成绩,他能振振有词地摆出几个花架子;说他有成绩,他没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上推下卸,不闻不问,群众有意见,他就说问题复杂,不像你们想得那么简单,事情不做,位子照坐。一张...  相似文献   

19.
正提升员工责任意识和执行力,推动“党员带群众创新”。党员王君普作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合格党员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模范责任,每天早晨坐第一趟运行通勤车到办公室,晚上坐最后一趟通勤车下班,成为人人皆知的“拼命三郎”。他努力攻关在粉煤灰、石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7,(12):28-29
正《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做理论创新的事情,但他总感到做得不够理想。他感慨自己,"人老了,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写出些什么东西来";也埋怨自己,"像《资本论》《反杜林论》这样的作品我没有写出来,理论研究很差"。有外宾问他有没有新的理论著作打算发表,毛泽东说:"可以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