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梁之绨     
浩子 《人事天地》2007,(12):1-1
这是《管子·轻重戊》里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与强大的鲁、梁两国常发生冲突,齐桓公很是头疼,就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给他支了一招。  相似文献   

2.
晏婴是齐国历史上唯一可与管仲并称的一代名相。面对齐国霸业早失、政局动荡、政苛刑繁、民不聊生等形势,他倡导礼治、抑制私门,薄敛省刑、推行仁政,选贤任能、惩治谗佞,力谏君奢、躬行节俭,亲睦善邻、折冲樽俎,并付诸实施,使齐国保持了大国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管子,字仲,名夷吾,是春秋时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历来被史学家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位经济学家。从公元前685年(周庄王12年)齐桓公继位起,至公元前645年(周襄王7年,管仲卒)止,管子一直在齐国执政。长达40年之久。这40年是齐国经济空前繁荣,国力空前鼎盛,政治、军事、外交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功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管子辅佐齐桓公治国安邦,富民强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5.
话“用贤”     
《国语·齐语》上说,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之霸业,其原因在于他“唯能用管夷吾(管子)、宁戚、隰朋、宾胥天、鲍叔牙之属”。 管子,乃“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鲍叔牙具有知人和自知之明,不计个人权位,真诚地向桓公推荐管子;而桓公宽仁大度,从大局出发,以国事为  相似文献   

6.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是法家代表人物和思想先驱。以其法家治国理念辅佐齐桓公成功治理齐国,抗衡诸国。后人称其为管子。其治国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乏当代内政外交思想精髓,唯有内儒外法,兼顾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两极,方可在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博弈中保持自身的发展。管仲法家思想,虽有与现代民主社会、自由市场理念相抵触之处,然而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抵御某些大国对别国内政的缓慢渗透方面开出了一剂良药。在全球格局和国际组织中,虽然不同国家的责任性质和大小不同,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些属性和要素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在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7.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很厉害”的统一战线谋略家。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他采取了忍让母、弟,有理有节;假托王命,联军伐宋;打、拉王室,适可而止以及分化敌人、礼贤下士、善于纳谏等统战谋略,从而促进了郑国内部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保证了郑国对外战略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邓中好 《理论前沿》2009,(18):25-26
为实现齐国的霸业目标,管子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符合齐国实际又适应时代特征的政策、策略,走了一条具有齐国特色又符合霸业要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 历史的回顾儒家诞生于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代.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孟子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挽救社会危机,重建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妇女问题仅作为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在儒家经典中占有十分微小的位置,即所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因此,作为儒家文化诞生地的齐鲁大地并没有过多的沐浴儒家文化的甘霖.况且当时的齐鲁大地诸子百家,精彩纷呈,更谈不上儒家文化对齐鲁女性的过大影响了.于是齐鲁大地既出现了帮助晋文公成就霸业的齐姜(齐桓公女),奇丑无比的无盐(今山东东平)之女钟离春因大功齐国被纳妃封君,更有不绝于史的齐国诸姜外嫁鲁卫之女的淫乱行为.\  相似文献   

10.
晋文、襄之后,晋国的霸业出现中衰的迹象,尤其是晋景、厉之世,宠信奸佞,滥杀大臣,晋国内乱频仍,楚国又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军。晋悼公继位后,施行了惩乱安民、宠功任贤、和戎固边、联宋纳吴、争郑服楚、纠合诸侯等策略,着力加强晋国内部团结,联合诸侯,促进形成反击楚国的统一战线,再次成就晋国的中原霸业,实现了晋国的复兴之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春秋时期就产生了"法治"思想和出现了法家人物,但学术界主流观点把管仲当作法家的先驱,对法家子产不用法家称谓,对另一法家范宣子则只是作为孔子法制思想的陪衬。本文认为,管仲不是中国古代法家的先驱,早期法家是子产、邓析和范宣子。子产是第一个法家政治家,范宣子是第一个法家思想家,邓析是第一个私身法家(律师)。  相似文献   

12.
《外交评论》2014,(4):59-77
本文由思想史路径梳理探讨《盐铁论》中的对外关系理念,以期拓展当前有关中国古代战略与外交思想讨论的视野。《盐铁论》成书于帝制中国儒术"经学时代"的形成期,直接反映了实际的政策辩论过程。"盐铁"辩论中大夫与贤良文学的交锋大量涉及了对外关系与对外战略。其中,御史大夫强调夷夏大防,主张通过武力来消除威胁,保障安全,认为采取进攻战略能够获得更大利益,反对和亲政策。贤良文学则从文明标准认识夷夏之分,认为应当通过施行德政来归化外夷,他们强调进攻性战略无利可图,扰乱国内秩序,认为和亲是更有效的办法。相关言论既是对此前时代对外关系思想的援引借鉴,又同其时代环境有着密切关联。盐铁辩论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在被统治者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展现出儒法合流、王霸杂糅的特征。《盐铁论》说明中国古代一般战略思想有其历史内在的复杂性,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思想有必要将思想史路径重新"找回来"。  相似文献   

13.
庾晋 《人事天地》2007,(4):12-13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成就其霸业,其能容人用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孔子从德性修养和修为角度批评管仲德不足,又从国家统一、天下和平和华夏文明延续等角度盛赞管仲之仁功。这是孔子具体而灵活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表现,表明他既看重一个人的德性修为,又看重一个人的实际历史贡献。同时也说明孔子的仁学包含德业和功业两个层面的内涵,"仁"的理想境界是同时具备道德和功业,道德和功业统一于"仁"。而在现实中,无论哪方面作出贡献者皆可称"仁",不因其功夸大其德,也不因其德不足否定其功业,体现出孔子在"功""德"关系上的辩证圆融态度。而多数后儒们重内在修养轻外在事功,仅从道德和心性修养层面评价管仲,抛弃了孔子看待"功""德"关系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15.
晋襄公是介于晋文公与晋悼公之间杰出的君主、政治家和统战谋略家。晋襄公在位期间,实施对内宠功任贤、从容纳谏、奖赞臣下;对外"尊王攘夷"、抑秦服卫、避秦不战、施谋胜楚、温和礼让、收鲁联曹等统战谋略,促进了晋国内部的团结和发展,确保了晋国霸业的持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绛是春秋晋悼公时既善治军的良将,又善理政的贤臣.他以辉煌的文治武功,为晋悼公振兴晋国霸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魏绛和戎是春秋时代晋国新田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对我国古代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和睦相处和文化交流起了开创作用,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家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批判地借鉴法家法、术、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对于探索和改善现代警察管理的法治制度、管理策略和权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宰相的哲学家。管子学派的重要特色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法家制度 ,并将王道原则融入霸业发展 ,倡导实行德法并重、强国安民 ,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儒法两家的优良理念 ,弥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缺陷。因此 ,研究管子思想及其成功之道 ,对改善现代警察管理尤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所说的“仁”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境界,他从不把“仁”轻许于人,例如,尽 管他对春秋时楚国名相子文的评价很高,但当弟子问及子丈是否达到“仁”的境 界时,孔子予以断然否定,认为子文还没有沾上“仁”的边。可见其“仁”的标 准之高。但对有不少缺点的管仲(孔子也曾严历批评过),孔子却力排众议,认 为他达到了“仁”的境界。之所以如此,乃因为管仲“一匡天下”,坚持统一, 而孔子特重统一,故把坚持统一,看作是至高无上境界的“仁”。孔子的这种思 想,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