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的使命是协调冲突、创造秩序,其力量体现为公共权力及其运行。因此,人们通过建立使公共权力得以确立和运行的制度体系来建立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扮演了重要的力量。现代国家的发展使提升和整合文化成为重要内容,将文化塑造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使国家治理融于文化塑造之中,必将成为民主时代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放的网络空间越来越成为社会受众自由表达的重要论域,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硬法治理效能,使得软法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愈发显现。网络空间治理的本质是维护公众共同意志的工具,是国家治理中德治法治自治的融合,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选择。从价值理念上看,软法蕴含的协商、合作等价值与网络空间治理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参与等理念不谋而合。从制定主体上看,软法强调主体多元化与网络空间治理所要求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运行方式上看,软法的非强制性、富有弹性特点与网络空间治理所倡导的柔性治理有共通之处。软法视域下网络空间治理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推进网络空间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重视网络空间治理的文化塑造、完善网络空间软法治理的机制建设,从而实现硬法与软法的刚柔并济、国家治理与网络自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剧增,我国开始面临严重的跨界环境问题。传统"行政区行政"囿于行政区划边界的限制而难以对此形成有效的控制。为此,以政府合作为核心的跨界环境治理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方式,政府合作并不是法外行为,而应当被纳入法治的轨道,受到法律的规制。在跨界环境治理中,区域性环境规划、区域性环境标准、区域性行政协议以及弹性法律规范等软法对于政府合作起到了重要的规制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对此,应通过加强硬法对软法的支撑、完善软法的创制方式以及健全软法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张永和  严冬 《思想战线》2013,39(3):54-58
20世纪90年代,就国际法层面上的软法效力问题有过一场讨论,但并未形成一致意见。当前,国际人权保护有了新发展,而作为软法的国际人权公约,其效力究竟如何,有必要进行一次定性。作为软法的国际人权公约,其力量在于道德感之上商谈的过程,国家理性驱使国家通过作为介质的道德和商谈达成共识,加入和遵守国际人权公约,进而形成一种称之为软法的力量,对国家行为产生一种强大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5.
耿国平 《人民论坛》2012,(11):36-37
我国消防安全公共治理面对的情况非常复杂,单靠硬法治理消防安全工作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大量的软法规范予以辅助。我们应在强化依法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强软法机制的运用和调配;要积极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消防安全治理进程,充分发挥消防中介组织在消防安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进消防安全公共治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0,(9):37-37
姜明安2010年7月29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软法:备受现代社会青睐的公共治理手段》认为,软法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软规制而非通过国家强制力来规范人们行为,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现代公共治理机制,它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适应现代民主政治的需要,为参与民主、协商民主提供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杨临宏  顾德志 《思想战线》2012,38(1):127-128
一、软法的兴起:社会治理规范多元化软法(soft-law)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是一个与硬法(hard-law)相对称的概念,主要适用于国际法范畴,指称非条约协议。①学术界对软法尚未形成确切、统一、权威的定义。针对条约(treaty)、公约(convention)、协议书(protocol)、声明(statement)、宣言(declaration)等多种形态的国际法规范,有些  相似文献   

8.
9.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其运作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发挥柔性约束作用的软法。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规范的城市社区软法,其价值定位在国家层面体现为发展民主政治,在社会层面体现为整合社会秩序,在个人层面体现为调解居民纠纷。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发育基础为公民公共精神崛起,社会基础为法治社会建设,效力基础为集体认同建构,三者的共同作用保证了软法的创制、实施和运行。城市社区软法之治借助法律吸纳、组织嵌入和宣传内化等嵌入机制,实现其效力发挥与教育内化的目的。厘清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价值定位、作用基础与嵌入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社区治理的方向与目标、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政服务中心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的有益尝试,是在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为了应对中国加入"世贸"而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案例,通过对该中心管理体制、服务方式以及运行绩效的深入剖析,展开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理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的软硬法混合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常态。在公共卫生领域,软法治理规范形式多样、治理方式灵活、治理机制多重复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也暴露出规范冲突、治理碎片化以及公信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可从软法治理规范审查、强化合作治理与保障公众参与三个维度提出规范化的解决进路,以推动公共卫生领域软法治理体系完善,有效满足社会的公共卫生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12.
网格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问题,但当前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存在主体共建不足、路径共治困难等短板。复合治理理论与网格化管理在主体、思维、过程、空间、目标上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从优化治理理念、完善制度安排、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强化科技支撑入手,构建复合型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解决网格化管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嘉涛 《岭南学刊》2013,(6):105-110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节能服务产业治理机制与治理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广东地区企业为背景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对节能服务产业治理总体绩效和不同维度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对节能服务产业治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交互作用对节能服务产业治理绩效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边疆民族地区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落后的地方,比如价值取向、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介体载体、环体等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危机和挑战,严重影响着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代化和发展现代化的实际运行。鉴于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务必要积极全力推动自身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发展,努力应战和破解这些危机和挑战,助推中国梦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在本质上是公安机关内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和控权方式。完善的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有助于实现行政裁量的法治化治理。重视对行政裁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切实推行行政裁量基准的公示和评估制度,加强对行政裁量基准工作的监督,是优化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伟娜 《人民论坛》2014,(1):120-122
软法对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化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软法机制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体现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调解、行政裁量等多个领域当中.软法机制的特性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参与到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由于监管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科学,娱乐服务类场所违规违法经营的问题屡禁不止,有些甚至堕落为藏污纳垢的场所,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已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以郑州市为例,对目前娱乐服务场所治理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治理面临的体制机制困难,探究经济社会快速转型、价值观念多元化日益凸显进程中娱乐服务场所治理失范的症结和导致其久治不愈局面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探讨构建娱乐服务场所长效治理机制的对策,对提升公安机关对娱乐服务类场所的治理水平、规范娱乐服务场所经营行为、杜绝"黑、黄、赌、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豪才教授将起源于西方的软法概念引入国内,他的主要观点为,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其实施不依赖于国家强制力进行保障,而主要是依靠成员自觉、制度约束、社会舆论、利益驱动等机制,所以软法规则只具有软拘束力,与硬法相比,其更富有弹性和多样化。"软法"具有立法主体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民主化和依靠软约束力四个特征,与"硬法"存在着协同治理、互补、相互转化的基本关系。目前在国内,软法思想已经深入到了社会治理中,主要被应用在环境治理、互联网等领域,创新了中国的治理模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更具灵活性和活力的软法能够反映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可以弥补硬法的不足。有关软法的理论实践将会逐步扩展到社会治理的更广阔领域,软法理论的价值也将在实践中得到客观评价,并推动软法规范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养老传统与实际调查都表明,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国民意愿的养老模式。"国家—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显示,"国家与社会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分析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据此,我国政府应当放弃全能政府理念,扮演"掌舵者"角色,坚持宏观入手、微观放手思维,确保政府"在社会中"又"引领社会";通过规划、经济和管理三种参与形式,实现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总体目标制定、经济保障和运行管理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责任目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具有中国独特特征的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