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纪桥》2015,(10)
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的真实再现。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的重要价值。抗战精神是战胜中国发展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国人民于艰难之中获取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团结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怎样写,抗战文学都是值得后人敬重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中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之一.一、抗战文学最可贵的精神价值是它体现出来的民族良心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抗日战争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在这样的时代里,任何一个有爱国心、责任感的作家,要想置身于时代主潮之外,那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民族良心问题.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战时文学活动,就是极好的说明.ss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便无从谈起。1999年10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时指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说话、做事逃不掉儒学的影响,你想不用也不行。李瑞环同志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精神与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虎 《新长征》2014,(9):25-2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落后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可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5.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回顾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华前 《唯实》2007,(3):8-11
儒家思想中蕴涵的博爱大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精神、以义制利精神、严以律己精神、人格独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古代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十分积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战精神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下、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是其首要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是其灵魂与主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其根本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其落脚点与归宿.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列强凌虐,长夜悲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启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将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推向顶点。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誓死不当亡国奴”,开创了全民抗战、举国鼎沸、众志成城的抗战格局,树立起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精神丰碑。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准确揭示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  相似文献   

11.
<正>精神,从哲学的层面上讲,指的是由物质产生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精神有时又指一个时期、一件事情以及一次会议的主要意义、宗旨,如我们常说的会议精神、文件精神,等等。精神用在人的身上,往往称为具有"精神气",说的是一个人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人通过历史提炼出的精神有很多,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其中,抗战精神无疑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影响全国民众,对中国历史产生过,而且还将继续产生重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9月6日,贵州省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上,老同志代表何仁仲、张一凡,老战士代表刘湘云,青年学生代表叶秀仙,部队官兵代表王文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贵州省各族人民英勇抗战的光辉事迹,抒发了对抗战先烈的崇敬之情,表达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高度自觉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3.
温金童 《新长征》2014,(9):22-24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危难之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一定要充分认识什么是抗战精神,充分认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徽商是明清之际,活跃于中国商业舞台上的一个由徽州人组成的商帮。相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今天已经划归江西的婺源,历史上称作“一府六邑”。徽州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人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谚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灿烂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弘扬和批判继承,而不能简单抛弃,现代化建设需要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滋养。我们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要取其精华,顺应时代要求对其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存俭  鲍宇 《理论学刊》2005,(8):113-11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中”“正”“和”“合”,这在儒家的中庸理想和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以及《周易》的阴阳和合中均有鲜明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些思想依然具有突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美群 《学习论坛》2008,24(5):48-51
中国古代和谐文化观是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经过时代的磨炼,它已具有跨越时空的巨大生命力,成为人们不自觉的文化理念与思维方式,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抒写新的篇章。本文以弘扬抗战精神为出发点,从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取得彻底胜利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时代写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抗战结束已经60年,对许多人而言,那或许已是一段远去的历史。如今,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早已转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力量,将其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日本侵略中国凶狠残暴,对许多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但一些青年人不一定很清楚,抗战的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在战火中形成的那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多么弥足珍贵。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这种精神是万众一心的精神。“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不但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意识文明,而且创造了许多带有科学性、民主性和进步性的制度性政治文明。在中国古代以奴隶制和封建专制制度主导的政治过程中,产生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制度、防止和治理腐败的制度、带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决策制度、官吏选拔和管理制度等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性政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专制制度带来的危害和弊端,固化了中国古代政治意识文明,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促进了政治主体文明,并以刚性的制度保持了若干长时期政治关系的和谐,造就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在政治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