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桑树儿打灯台(哟嗬), 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 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 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  相似文献   

2.
正《绣金匾》这首妇孺皆知、娓娓动听的经典红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又在全国广为传唱的著名民歌。这首歌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情意。《绣金匾》这首汉族民歌起先的创作者,是20世纪40年代陇东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宣布过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就是《沂蒙山小调》.在山东省费县第三高峰蒙山望海楼山下白石屋村,耸立着两块巨形花岗石,一块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8个大字,另一块正面镌刻着广为传唱的《沂蒙山小调》歌词和乐谱,背面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记.  相似文献   

4.
废话病     
废话病,是官样文章的常见病之 一.红楼梦>的第三十七回,宝玉收到两封信.一封是妹妹探春写的,想起个诗社,邀哥哥参加.另一封是干儿子贾芸写的,送两盆白海棠,向干老子问安.两封书信,探春的高雅,贾芸的粗俗.然而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废话太多.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宣布过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就是《沂蒙山小调》。在山东省费县第三高峰蒙山望海楼山下白石屋村,耸立着两块巨形花岗石,一块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8个大字,另一块正面镌刻着广为传唱的《沂蒙山小调》歌词和乐谱,背面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记。我们从诞生记中了解到这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它的词作者和曲作者是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团员阮若珊和李林。  相似文献   

6.
正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一面面(的个)红旗硷畔上插,你把咱们的游击队引回咱家。滚滚的(个)米汤热腾腾的(个)馍,招待咱们的游击队好吃喝。三号号(的个)盒子红绳绳,跟上我的哥哥闹革命。你当兵来我宣传,咱们一搭里闹革命多喜欢。红豆角角熬南瓜,革命得成功再回家。"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当地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即兴编唱,常用高亢、悠长的旋律,酣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非常认真,下面这一事例足以说明这一点: 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唐代政治家、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绝《回乡偶书》。 1958年,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曾以这首诗为例证,说明古代官吏是禁带家属的。毛泽东为弄清此事,不仅翻阅了《全唐诗话》,还特地查阅了《旧唐书·贺知章传》,并给这位同志写了一封长信:  相似文献   

8.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2):44-47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选用了著名歌曲《十送红军》。在每集的片尾,我们看到屏幕上映人眼帘的词作者是张士燮,曲作者是朱正本。许多人一定以为是中央电视台弄错了,因为《十送红军》这首大家熟悉的旋律,40年来一直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纯粹的江西民歌被大家传唱的,现在怎么又有了词作者和曲作者呢?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12)
<正>"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嘿……"每当这首优美动听的《敖包相会》响起,听众就好像被带入一望无际的草原,这首传唱度极高的蒙古族民歌不仅展现了草原上的深情,也把"敖包"一词带到大江南北,被世人熟知。敖包是蒙古语,也被称作"鄂博",汉语意是"堆子"或"包"。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  相似文献   

10.
在已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有两封书信和李希凡有关:一封为大家所熟悉,即《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已收编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此信写于1954年10月16日,当时虽未公开发表,却在学术界开展了一场思想批判运动。第二封信是1957年4月20日写给袁水拍的,但信中却涉及到李希凡,此信收辑在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里。从这两封信中反映出毛泽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对青年学者的关心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总馆》展出的烈士遗物中,有一封烈士书信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用竹签子蘸着棉花烧灰制成的墨水写下的,信纸则是只有巴掌大的一块极薄的手纸.参观的人们走到这里,都会驻足细细阅读.信的全文如下:竹安弟: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相似文献   

12.
“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读宋庆龄的几封书信张爱荣,宋春燕《党的文献》杂志这一期发表了宋庆龄不同时期的八封书信。这八封书信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五封是早年写给她在美国读书时结识的好友阿利(AlexandraMann)的。她们相互间交往长达五十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首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跨越历史,传唱至今;一曲经典民歌《沂蒙山小调》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一个在战争年代诞生的炮校文工团,居然是2016年"军改"前总政歌舞团的前身。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着重大关联,他就是朱瑞———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朱瑞,1905年出生于江苏宿迁(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朱大兴庄)。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的七姐刘绍意比刘少奇大两岁,姐弟俩几乎是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常好.解放后,七姐到北京看望刘少奇时,还曾开玩笑地对他说:"别看你当了国家主席,我也是你姐姐.小时候我还打过你屁股呢." 1950年春,刘少奇接到了七姐的一封来信,说家乡土地改革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七姐家因为解放前将家里的土地全部出租,自己不耕种,所以在土改时被划为地主.  相似文献   

15.
啊……因为有你,驱散阴霾;啊……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开。2011年春晚,一曲《因为有你》传唱大江南北,这首饱含四川人民感恩之情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实感人的歌词,传递出四川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张晓海称:"《因为有你》唱出了四川人民对全社会的感恩,也抒发了建  相似文献   

16.
由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不衰,如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结束曲。晚年的王莘先生曾说:“我虽然写了很多作品,但我认为我一生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着的‘歌唱祖国'”。  相似文献   

17.
散木 《党史博览》2008,(9):51-51
毛泽东的书信,在已公开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共收录了372封,其中大多是1936年后的信函。此前的书信,如编辑所云:“特别是1921年至1935年期间的书信,现在收集到的很少。”在这372封书信中,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党外人士进行统战工作的,因此可以见证“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00,(1)
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一首深情的歌曲在神州大地传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著名诗人、学者...  相似文献   

19.
今年 6月 1日是胡乔木诞辰 90周年纪念日。胡乔木生前直接参与了中共中央 1 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 1 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为这两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胡乔木 90周年诞辰之际 ,本刊特发表胡乔木关于两个历史决议的三封书信 ,以志纪念。这三封书信 ,是从胡乔木传记组编辑整理、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乔木书信集》一书中选摘的。  相似文献   

20.
净植 《党史纵横》2003,(5):39-39
音乐是记忆最好的连接点,一首歌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在中共党史上,一首首红色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一批批优秀儿女不断奋勇前进。这里,我们撷取其中的10首,共同在那经典的旋律中去重游记忆之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东方红》(陕北民歌)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